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069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转动轴,换档杆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外壳的下部还固定有包括六个档位槽的档位板,换档杆的下端穿过档位板上的档位槽;在外壳的底端还设置有离合限位板,离合限位板通过弹性恢复部件支撑在外壳的底端,所述离合限位板与拉索连接;离合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两道凸缘,该两道凸缘构成了用于限位换档杆底端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档机构,能够实现在没有踩下离合踏板的时候,不能进行挂档和换档操作,只能在空档位置左右摆动,松开手后便弹回中心;入档后松开离合踏板,档位出于锁死状态。使学员养成在换档操作之前先踩离合踏板。同时能够实现手动档和自动档切换教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所述外壳内部设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转动轴,换档杆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外壳的下部还固定有包括六个档位槽的档位板,换档杆的下端穿过档位板上的档位槽;在外壳的底端还设置有离合限位板,离合限位板通过弹性恢复部件支撑在外壳的底端,所述离合限位板与拉索连接;离合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两道凸缘,该两道凸缘构成了用于限位换档杆底端的凹槽。本技术的换档机构,能够实现在没有踩下离合踏板的时候,不能进行挂档和换档操作,只能在空档位置左右摆动,松开手后便弹回中心;入档后松开离合踏板,档位出于锁死状态。使学员养成在换档操作之前先踩离合踏板。同时能够实现手动档和自动档切换教学。【专利说明】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换档机构,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驾驶模拟器中的换档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Cl、C2证的教练车主要为捷达车手动档和宝莱车自动档,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以捷达车为模型的汽车模拟驾驶器,以此代替真车教学来减少事故。手动档捷达教练车准确的档位操作是指:挂档和换档之前需踩离合踏板。在没有踩下离合踏板的时候,不能进行挂档和换档操作,以免损坏离合器;在空档位置时,可以左右摆动,松开手后能自动回到中间位置。市场上许多驾驶模拟器档位操作只能做到后一点,前一点是没有实现的。这同捷达教练车准确的档位操作不同;不踩离合踏板,也能进行档位的机械换档。然而针对自动挡的模拟驾驶器很少,为了能够让学员准确的操作档位,防止在实操过程损坏车辆,急需一种可以真实模拟汽车操作的模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包括由离合踏板控制的拉索,还包括外壳,还包括换档杆,在所述外壳内部还设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转动轴,所述换档杆与转动轴十字交叉,并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换档杆沿着转动轴的轴向方向转动;所述外壳的下部还固定有包括六个档位槽的档位板,所述换档杆的下端穿过档位板上的档位槽;在外壳的底端还设置有离合限位板,所述离合限位板通过弹性恢复部件支撑在外壳的底端,所述离合限位板与拉索连接;所述离合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两道凸缘,该两道凸缘构成了用于限位换档杆底端的凹槽。 优选的是,所述离合限位板下端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外壳底端的通孔,并在外壳底端与离合限位板之间的导向柱上套有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上还固定有入档滑块,所述入档滑块的两端靠近外壳的侧壁,所述入档滑块两端的端面上设有多道凹槽,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凹槽配合的弹性入档滑杆。 优选的是,还设有用于换档杆左右摆动时复位的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弹簧为扭簧,所述入档滑块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扭簧的突起柱。 优选的是,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手自切换块,所述手自切换块包括转动连接在外壳侧壁上的限位轴,以及固定在限位轴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当限位轴转动时用于卡人换档杆的长槽。 优选的是,还设有让离合限位板脱离保持分离状态的限位部。 优选的是,所述换档杆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通过弹簧安装有压杆,所述压杆的端头设有从换档杆侧壁穿出的凸缘,在所述入档滑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与压杆的配合关系如下:按下压杆使凸缘下行,往前推动换档杆并松开压杆使凸缘卡入挂钩中。 本技术的换档机构,能够实现在没有踩下离合踏板的时候,不能进行挂档和换档操作,只能在空档位置左右摆动,松开手后便弹回中心;入档后松开离合踏板,档位出于锁死状态。使学员养成在换档操作之前先踩离合踏板。同时能够实现手动档和自动档切换教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技术换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除了离合踏板、拉索的换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入档滑块、入档滑杆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包括由离合踏板2控制的拉索1,踩下离合踏板2使拉索I拉紧,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其结构不再具体赘述。 本技术的换档机构,还包括外壳13以及换档杆17,在所述外壳13内部还设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转动轴18,转动轴18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外壳的两个侧壁上,所述换档杆17与转动轴18十字交叉,并转动连接在转动轴18上,换档杆17和转动轴18之间例如可以使十字交叉轴结构;所述换档杆17沿着转动轴17的轴向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换档杆17可以左右摆动,以实现真实汽车换档结构中,换档手柄的左右来回摆动,同时换档杆17还可以向前或向后推,带动转动轴17沿着转动轴的轴线转动。以实现真实汽车换档结构中,换档手柄的前推后拉动作。 所述外壳13的下部还固定有包括六个档位槽的档位板12,档位板12上的档位槽模拟真实汽车档位的分布,包括中部的横槽,可以让换档杆17左右摆动,以及位于前部的三个与横槽联通的一档槽、三档槽、五档槽,位于后部的三个与横槽联通的二档槽、四档槽、倒档槽。所述换档杆17的下端穿过档位板上12的档位槽;并可在档位槽的限位下左右前后移动,使换档杆17可以推动至所需的档位上。在外壳13的底端11还设置有离合限位板15,所述离合限位板15通过弹性恢复部件支撑在外壳的底端11上,所述离合限位板15与拉索I连接;这样,当踩下离合踏板的时候,拉索就带动离合限位板15向下运动,当松开离合踏板的时候,离合限位板在弹性恢复部件的作用下复位。 所述离合限位板15的上端设有两道凸缘16,该两道凸缘16构成了用于限位换档杆17底端的凹槽。 本技术的换档机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换档杆的下端深入到离合限位板的凹槽中,使得换档杆的下端只能在凹槽的长度方向上摆动,也就是说,在初始状态下,换档杆只能左右摆动,以模拟真实汽车在没有踩下离合踏板时,换档手柄只能左右摆动的状态。当需要换档的时候,踩下离合踏板,拉索带动离合限位板向下移动,从而使离合限位板上的凸缘低于换档杆的底端,也就是说使换档杆的底端摆脱了凹槽的束缚,可以在档位板的限位下移动换档,例如需要换一档时,将换档杆先向左拉,然后向前推入至一档槽中。当挂入档位后,松开离合踏板,没有了拉索的束缚,离合踏板在弹性恢复部件的作用下复位,也就是说,使换档杆的顶端卡在了凸缘的外侧,限制了档位杆的移动,如果需要换档或退档,则需要重新踩下离合,使换档杆的底端摆脱离合限位板的束缚。 本技术中,离合限位板可直接通过弹簧支撑在外壳的底端上,本技术为了保证各运动机构的稳定性,在所述离合限位板15下端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过外壳底端11的通孔中,并在外壳底端11与离合限位板15之间的导向柱上套有弹簧14,当踩下离合踏板时,离合限位板的导向柱沿着通孔下移,并压迫弹簧14,当松开离合踏板时,在弹簧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下使离合限位板复位。 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中,所述转动轴18上还固定有入档滑块8,所述入档滑块8的两端靠近外壳13的侧壁,参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模拟器的换档机构,包括由离合踏板控制的拉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还包括换档杆,在所述外壳内部还设有转动连接于外壳侧壁的转动轴,所述换档杆与转动轴十字交叉,并转动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换档杆沿着转动轴的轴向方向转动;所述外壳的下部还固定有包括六个档位槽的档位板,所述换档杆的下端穿过档位板上的档位槽;在外壳的底端还设置有离合限位板,所述离合限位板通过弹性恢复部件支撑在外壳的底端,所述离合限位板与拉索连接;所述离合限位板的上端设有两道凸缘,该两道凸缘构成了用于限位换档杆底端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智仿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