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7446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方法,所述步骤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调节池中并检测,检测合格后,污水进入微藻处理池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污水流入检测池进行检测,若检测不达标,则将检测池内的污水回流到调节池内进行处理;若检测达标,则检测池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调节池内,处理达标的污水流入过滤膜中进行分离,将清水流出,并将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内;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后,通过泵将浓缩藻液送入螺旋弯管闭式反应器,进行油脂诱导后,再回至油脂诱导积累池内,如此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本方法可以将污水很好的处理,实现了自动化处理,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步骤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调节池中并检测,检测合格后,污水进入微藻处理池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污水流入检测池进行检测,若检测不达标,则将检测池内的污水回流到调节池内进行处理;若检测达标,则检测池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调节池内,处理达标的污水流入过滤膜中进行分离,将清水流出,并将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内;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后,通过泵将浓缩藻液送入螺旋弯管闭式反应器,进行油脂诱导后,再回至油脂诱导积累池内,如此循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本方法可以将污水很好的处理,实现了自动化处理,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稀缺,而工业化进程又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污水处理技术对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物理化学法费用高昂,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处理过的污水中氮磷含量较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微藻处理污水可以弥补上述缺点,成本低廉,处理效果好。但是目前微藻处理污水的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关键步骤还需要人工来实现。污水在处理时,可能会出现污水的各项指标没有完全达标就排入河道;也可能出现污水已经处理干净,但是净化过程还在继续,造成电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人工劳动的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步骤为:a)首先,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调节池中,利用调节池内的温度计、PH计及电导率传感器对污水进行初步检测,并对检测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污水的酸碱度在7-9之间、温度在18-30°C之间、离子浓度在50000ms/cm以下时,则将污水通过泵送至微藻处理池内;如果污水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则对调节池内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直至达到标准为止;b)污水进入微藻处理池后,利用池内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微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并将它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吸附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c)处理过的污水流入检测池,通过检测池内安装的COD、TN、TP传感器对污水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污水的C0D值高于60mg/L、TN高于0.04mg/L、TP高于0.002mg/L时,则将检测池内的污水回流到调节池内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C0D值低于60mg/L、TN低于0.04mg/L、TP低于0.002mg/L时,则检测池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调节池内,部分污水流入过滤膜中,并控制两者的阀门开度,以实现合适的回流比;d)处理达标的污水流入过滤膜中进行分离,将清水流出,并将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内;e)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后,通过池内安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池内液位,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泵将浓缩藻液送入螺旋弯管闭式反应器,进行油脂诱导后,再回至油脂诱导积累池内,如此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在利用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可根据需要打开池内安装的曝气泵及灯管,从而更有利于微藻对污水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微藻处理池、检测池、过滤膜、螺旋弯管密闭式反应器及油脂诱导积累池;所述调节池、微藻处理池、检测池、过滤膜及积累池依次设置,所述调节池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微藻处理池的进液口相连接,微藻处理池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检测池的进液口相连接,检测池的出液口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过滤膜的进液口、调节池的进液口相连接,过滤膜的出液口与油脂诱导积累池的进液口相连接,油脂诱导积累池与螺旋弯管密闭式反应器之间通过连接管路形成一个循环;所述调节池内安装有温度计、PH计及电导率传感器,检测池内具有COD检测仪、TN检测仪、TP检测仪,在油脂诱导积累池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藻处理池内还安装有曝气泵及灯管。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本方法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微藻培育及微藻净水中,使整个系统更自动化、智能化,相应的降低了人工劳动;通过在微藻处理池内安装曝气泵及灯管,更加有利于微藻对污水进行吸收处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池6、微藻处理池3、检测池8、过滤膜2、螺旋弯管密闭式反应器I及油脂诱导积累池10。 调节池6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微藻处理池3的进液口相连接,微藻处理池3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检测池8的进液口相连接,检测池8的出液口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过滤膜2的进液口、调节池6的进液口相连接,过滤膜2的出液口与油脂诱导积累池10的进液口相连接,油脂诱导积累池10与螺旋弯管密闭式反应器I之间通过连接管路形成一个循环。 在调节池6内安装有温度计、PH计及电导率传感器,微藻处理池3内安装有曝气泵及灯管,检测池8内具有COD检测仪、TN检测仪、TP检测仪,在油脂诱导积累池10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 调节池6内的污水通过泵A4输送至微藻处理池3内,检测池8内的污水通过泵B7输送至过滤膜2及调节池6内,且在检测池8与过滤膜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A9,在检测池8与调节池6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调节阀B5,油脂诱导积累池10与螺旋弯管密闭式反应器I之间通过泵Cll实现浓缩藻液的循环流通。 在利用上述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首先污水进入调节池6中,利用调节池6内的温度计、PH计及电导率传感器对污水进行初步检测,并对检测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污水的酸碱度在7-9之间、温度在18-30°C之间、离子浓度在50000ms/cm以下时,则将污水通过泵A4送至微藻处理池3内;如果污水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则对调节池6内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第二步,污水进入微藻处理池3后,利用池内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微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并将它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吸附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在利用微藻进行处理时,为了更加方便微藻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控制元件输出曝气泵和灯管的驱动信号,曝气泵和灯管开始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微藻处理污水。 第三步,处理过的污水流入检测池,通过检测池内安装的COD、TN、TP传感器对污水进行检测,检测的模拟量信号传入控制元件中,控制元件将会把检测值跟预设值进行对比判断,如果检测到污水的C0D值高于60mg/L、TN高于0.04mg/L、TP高于0.002mg/L时,此时泵B7工作,同时打开调节阀B5,则将检测池8内的污水回流到调节池6内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C0D值低于60mg/L、TN低于0.04mg/L、TP低于0.002mg/L时,此时泵B7工作,同时打开调节阀A9及调节阀B5,将检测池8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调节池6内,部分污水流入过滤膜2中,并控制调节阀A9及调节阀B5的开度,以实现合适的回流比,比如:7:3或者9:1 坐寸。 第四步,处理达标的污水流入过滤膜中进行分离,将清水流出,并将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内。 第五步,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10后,通过池内安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池内液位,当水位达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藻处理污水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为:a)首先,污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调节池中,利用调节池内的温度计、PH计及电导率传感器对污水进行初步检测,并对检测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污水的酸碱度在7‑9之间、温度在18‑30℃之间、离子浓度在50000ms/cm以下时,则将污水通过泵送至微藻处理池内;如果污水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则对调节池内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直至达到标准为止;b)污水进入微藻处理池后,利用池内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微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并将它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吸附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c)处理过的污水流入检测池,通过检测池内安装的COD、TN、TP传感器对污水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污水的COD值高于60mg/L、TN高于0.04mg/L、TP高于0.002mg/L时,则将检测池内的污水回流到调节池内进行处理;如果检测到COD值低于60mg/L、TN低于0.04mg/L、TP低于0.002mg/L时,则检测池内的部分污水回流至调节池内,部分污水流入过滤膜中,并控制两者的阀门开度,以实现合适的回流比;d)处理达标的污水流入过滤膜中进行分离,将清水流出,并将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内;e)浓缩藻液进入油脂诱导积累池后,通过池内安装的液位传感器检测池内液位,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泵将浓缩藻液送入螺旋弯管闭式反应器,进行油脂诱导后,再回至油脂诱导积累池内,如此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红军冯汛石健佘德琴汪兴兴吕帅帅张雯婕胡雨婷姚池茅楚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