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7250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套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第三继电器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自动有效中间继电器电路;第一时间继电器和变频器的控制端连接形成变频器启动电路;变频器故障输出端,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一断路器的辅助触点,第二断路器的辅助触点,第三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分别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出模块与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它可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不能实现对变压器发热量与散热量的均衡控制,造成变压器油温波动大,且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控制
;包括至少一套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第三继电器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自动有效中间继电器电路;第一时间继电器和变频器的控制端连接形成变频器启动电路;变频器故障输出端,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一断路器的辅助触点,第二断路器的辅助触点,第三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分别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出模块与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它可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不能实现对变压器发热量与散热量的均衡控制,造成变压器油温波动大,且浪费能源的问题。【专利说明】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控制
;尤其是一种用于变压器风冷的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变压器强迫油循环风冷控制中,现有技术为工频直接驱动风扇电机,检测变压器顶层油温为开关量控制冷却器组的频繁启动与停止,并且多台风扇电机同时在工频下运行,不能实现对变压器发热量与散热量的均衡控制,造成变压器油温波动大,且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它可以解决现有的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不能实现对变压器发热量与散热量的均衡控制,造成变压器油温波动大,且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套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一接触器和第一时间继电器串联形成I号油泵自动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一中间继电器和切换开关串联形成I号油栗手动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三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和所述切换开关串联形成I号风机组手动控制电路; 所述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中间继电器,第二断路器,第三断路器,第四断路器并联形成并联电路; 第五断路器,第五时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第四时间继电器串联形成备用控制电路; 所述第五断路器,第四时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串联形成工作控制电路; 所述第五断路器,所述第四时间继电器,第六中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所述切换开关,所述第六中间继电器串联形成辅助控制电路; 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所述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串联形成所述I号风机组自动控制电路; I号油流继电器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串联形成所述I号油流继电器控制电路; 所述第二接触器与所述第三接触器并联并与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指示灯串联形成I号冷却器运行指示电路;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所述I号冷却器自动时间继电器控制电路; 启动按钮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并联形成自保电路并与停止按钮,第三继电器和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串联形成运行模式中间继电器控制电路; 所述第三继电器和所述PLC控制器串联形成自动有效中间继电器电路; 第一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二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一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二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三绕组温度传感器并联形成温度检测电路,该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第六中间继电器串联形成启动辅助组开关量电路; 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和变频器的控制端连接形成变频器启动电路; 所述变频器故障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三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一断路器的辅助触点,所述第二断路器的辅助触点,所述第三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油面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二油面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一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二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三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入模块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出模块与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二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一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二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三绕组温度传感器均为铂电阻PtlOO温度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 PLC控制器和变频器,本技术由一台变频器控制一组冷却器风扇电机的无级调速,可实现多台风扇电机的软启动,同时对风扇电机全程进行无级调速,控制变压器的发热量与散热量的基本均衡,有明显的节能、降低风扇噪声的功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主回路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回路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3是变频器的方框接线示意图。 图4是PLC控制器的方框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包括两套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断路器QMl,第一接触器KMl和第一时间继电器KTll串联形成I号油泵自动控制电路; 第一断路器QMl,第一接触器KMl,第一时间继电器KTl I,第一中间继电器Kl和切换开关SAl串联形成I号油栗手动控制电路; 第一时间继电器KTl I,第三接触器KM12,第二接触器KMl I,第一中间继电器Kl和切换开关SAl串联形成I号风机组手动控制电路; 第二接触器KMl I,第一接触器KMl,第二中间继电器Kl I,第二断路器QMl I,第三断路器QM12,第四断路器QM13并联形成并联电路; 第五断路器QF6,第五时间继电器KT5,切换开关SA1,第一中间继电器K1,并联电路,第一中间继电器K1,切换开关SA1,第四时间继电器KT4串联形成备用控制电路; 第五断路器QF6,第四时间继电器KT4,切换开关SA1,第一中间继电器K1,并联电路,第一中间继电器Kl,切换开关SAl串联形成工作控制电路; 第五断路器QF6,第四时间继电器KT4,第六中间继电器K6,切换开关SA1,第一中间继电器K1,并联电路,第一中间继电器K1,切换开关SA1,第六中间继电器K6串联形成辅助控制电路; 第二中间继电器Kll,第二接触器KMll,第三接触器KM12串联形成I号风机组自动控制电路; I号油流继电器KOl和第二中间继电器Kll串联形成I号油流继电器KOl控制电路; 第二接触器KMll与第三接触器KM12并联并与第一接触器KMl和指示灯Hl串联形成I号冷却器运行指示电路; 第一时间继电器KTll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1#冷却器自动时间继电器控制电路; 启动按钮SBl与第一中间继电器Kl并联形成自保电路并与停止按钮SB2,第三继电器K3和第一中间继电器Kl串联形成运行模式中间继电器控制电路; 第三继电器K3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自动有效中间继电器电路; 第一油面铂电阻PtlOO温度传感器,第二油面铂电阻PtlOO温度传感器,第一绕组铂电阻PtlOO温度传感器,第二绕组铂电阻PtlOO温度传感器,第三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风冷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套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断路器(QM1),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一时间继电器(KT11)串联形成1号油泵自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断路器(QM1),所述第一接触器(KM1),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KT11),第一中间继电器(K1)和切换开关(SA1)串联形成1号油泵手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KT11),第三接触器(KM12),第二接触器(KM11),第一中间继电器(K1)和所述切换开关(SA1)串联形成1号风机组手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接触器(KM11),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第二中间继电器(K11),第二断路器(QM11),第三断路器(QM12),第四断路器(QM13)并联形成并联电路;第五断路器(QF6),第五时间继电器(KT5),所述切换开关(SA1),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切换开关(SA1),第四时间继电器(KT4)串联形成备用控制电路;所述第五断路器(QF6),第四时间继电器(KT4),所述切换开关(SA1),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切换开关(SA1),串联形成工作控制电路;所述第五断路器(QF6),所述第四时间继电器(KT4),第六中间继电器(K6),所述切换开关(SA1),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并联电路,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所述切换开关(SA1),所述第六中间继电器(K6)串联形成辅助控制电路;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11),所述第二接触器(KM11),所述第三接触器(KM12)串联形成所述1号风机组自动控制电路;1号油流继电器(KO1)和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K11)串联形成所述1号油流继电器(KO1)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接触器(KM11)与所述第三接触器(KM12)并联并与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指示灯(H1)串联形成1号冷却器运行指示电路;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KT11)和PLC控制器串联形成所述1号冷却器自动时间继电器控制电路;启动按钮(SB1)与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并联形成自保电路并与停止按钮(SB2),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K1)串联形成运行模式中间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第三继电器(K3)和所述PLC控制器串联形成自动有效中间继电器电路;第一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二油面温度传感器,第一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二绕组温度传感器,第三绕组温度传感器并联形成温度检测电路,该温度检测电路和所述第六中间继电器(K6)串联形成启动辅助组开关量电路;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KT11)和变频器(BP1)的控制端连接形成变频器启动电路;所述变频器(BP1)故障输出端,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器(KM11)的常开触点,所述第三接触器(KM12)的常开触点,第一断路器(QM11)的辅助触点,所述第二断路器(QM11)的辅助触点,所述第三断路器(QM12)和第四断路器(QM13)的辅助触点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油面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二油面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一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二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第三绕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端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入模块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模拟输出模块与所述变频器(BP1)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洛耕刘国藩梁云芳厍翠楼黄晔许华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