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电转换模块,其具备在2个层叠基板(90)之间配置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110、120)。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柱状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111、121)、设置于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的绝缘体(112、122)、和设置在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与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的扩散防止膜(105)。各层叠基板具备通过扩散防止膜将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电连接的布线层(101)、和将扩散防止膜与所述布线层进行接合的接合材料(102)。在连结P型或N型热电转换部的上侧以及下侧的顶面的方向上,扩散防止膜的顶面从绝缘体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顶面突出,在上述方向上,在绝缘体上具有问隙(1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电转换模块,其具备在2个层叠基板(90)之间配置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110、120)。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柱状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111、121)、设置于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的绝缘体(112、122)、和设置在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与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的扩散防止膜(105)。各层叠基板具备通过扩散防止膜将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电连接的布线层(101)、和将扩散防止膜与所述布线层进行接合的接合材料(102)。在连结P型或N型热电转换部的上侧以及下侧的顶面的方向上,扩散防止膜的顶面从绝缘体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顶面突出,在上述方向上,在绝缘体上具有问隙(130)。【专利说明】热电转换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转换模块。
技术介绍
作为热电转换模块所具备的热电转换元件的构成,例如存在P型或N型热电转换 部填充在中空筒状的绝缘体的内部而构成的P型或N型热电转换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在上述那样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中,例如上述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彼 此电串联连接。 在此,若在上述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两面设置温度差,则从该温度差的高温侧的一 个面向低温侧的另一个面产生热流。若该热流流经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则通过产 生与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的两端的温度差成比例的电压的现象(塞贝克效应),从而 产生电力。此外,上述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周围覆盖有绝缘体。因此,能够防止相 邻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之间的电短路,并能够将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的间距 抑制在最小限度以高密度地进行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2012/06678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构成中,设置了温度差时,由于该温度差而产生的 热流也传到被配置为覆盖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的上述绝缘体。因此,存在如下 课题:流过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热量减少,热电转换模块的热电转换效率下降。 例如,在该热电转换元件的短边方向上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截面积与绝 缘体的截面积的比率为1 :1,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热传导率为1.4W/mK,绝缘体的热 传导率为〇. 6W/mK的情况下,流过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热量下降大约40%左右。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转换模块,该热电转换模块能 够抑制流过绝缘体的热量,从而使流过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热量增大,使热电转换效 率提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具备配置在2个层叠基板之间 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 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 柱状的P型热电转换部; 绝缘体,其设置于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和 扩散防止膜,其设置在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的与所述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 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 柱状的N型热电转换部; 绝缘体,其设置于所述N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和 扩散防止膜,其设置在所述N型热电转换部的与所述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 所述各层置基板具备: 布线层,其通过所述扩散防止膜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电连 接;和 接合材料,其将所述扩散防止膜与所述布线层进行接合, 在连结所述P型或N型热电转换部的上侧以及下侧的顶面的方向上,所述扩散防 止膜的顶面从所述绝缘体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顶面突出, 在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绝缘体上具有间隙。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能够抑制流过绝缘体的热量,从而使流过P 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的流量增大,使热电转换效率得到提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截面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是将图1的热电转换元件的上侧顶面的附近放大来表示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基板准备工序的纵 截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焊料印刷工序)的 纵截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元件安装工序)的 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基板安装工序)的 纵截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一制造工序(回流焊工序)的纵 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截面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截面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2是将图11的热电转换元件的上侧顶面的附近放大来表示的纵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截面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热电转换元件的平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沿图14的XV-XV线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说明中,关于实质性重 复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则进行省略。 (实施方式1) 1?关于构成 1-1?关于热电转换模块的整体构成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的整体构成。图1是表 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电转换模块100A的截面结构的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热电转换 模块100A具备: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上侧以及下侧的2个层叠基板90 ;和在上述2个层叠基 板90之间夹着其两端部而配置的多个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110、120。 1-1-1.关于层叠基板90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上侧以及下侧的各层叠基板90具备传热体106、绝缘板103、导电体 101、层间绝缘膜104和接合材料102。 传热体106在连结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110、120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顶面 的方向(以下称为"长边方向")上,设置于各层叠基板90的最外侧。在本实施方式1中, 传热体106例如使用陶瓷基板等。此外,作为传热体106,从向面方向的热扩散性的观点出 发,也可以例如使用包含Cu、Al、Fe中的任意一者的金属体、石墨等。 绝缘板103在各层叠基板90中设置在各传热体106上。绝缘板103例如能够使 用厚度为10um以下的聚酰亚胺制的膜等。此外,作为绝缘板103,在使用了上述聚酰亚胺 制的膜的情况下,在热电转换模块100A的柔软性提高、从曲面的受热的观点上优选。而且, 在使用了聚酰亚胺制的膜作为绝缘板103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绝缘板103的外侧,如本实施 方式1那样具备热传导性高的传热体106。若使用热传导性高的传热体106,则向面方向的 热扩散性和刚性进一步提高,故进一步优选。 导电体(布线层)101在各层叠基板90中分别设置于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 110U20的上表面侧以及下表面侧,使得将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短边方 向")上相邻的P型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转换模块,其具备配置在2个层叠基板之间的P型热电转换元件以及N型热电转换元件,所述P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柱状的P型热电转换部;绝缘体,其设置于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和扩散防止膜,其设置在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的与所述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所述N型热电转换元件具备:柱状的N型热电转换部;绝缘体,其设置于所述N型热电转换部的侧面;和扩散防止膜,其设置在所述N型热电转换部的与所述侧面不同的面即顶面上,各所述层叠基板具备:布线层,其通过所述扩散防止膜将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以及N型热电转换部电连接;和接合材料,其将所述扩散防止膜与所述布线层进行接合,在连结所述P型热电转换部或N型热电转换部的上侧以及下侧的顶面的方向上,所述扩散防止膜的顶面从所述绝缘体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顶面突出,在所述方向上,在所述绝缘体上具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岛聪,豊田香,东田隆亮,车谷和道,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