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元件以及收容所述热电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以及第2壳体部件,且以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热电元件的形式收容所述热电元件,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2壳体部件的至少一方中,在收容了所述热电元件的状态下在用于夹住所述热电元件的面的周围形成有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元件以及收容所述热电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以及第2壳体部件,且以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热电元件的形式收容所述热电元件,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2壳体部件的至少一方中,在收容了所述热电元件的状态下在用于夹住所述热电元件的面的周围形成有肋。【专利说明】热电发电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国际申请要求2012年I月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2012-000570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有利用温差发电的元件(热电元件)的热电发电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示出了一种汽车用热电发电装置,即,一种用于将从内燃机的废气中获得的热能作为电能回收的热电发电装置(热电元件单元)。该热电发电装置由壳体密封,同时排气管以及冷却水管道贯通壳体,并被供给高温的废气以及来自内燃机的循环冷却水。然后,通过配设于排气管侧的高温侧热交换器,将废气所具有的热能传达给热电元件,并通过配设于冷却水管道侧的低温侧热交换器,将热电元件所具有的热能传达给冷却水。如此在热电元件中产生温差,由此,热电元件发电。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0-1067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期望在这种热电发电装置中提高热电元件的发电效率。_0]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作为第I构成例的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元件和收容所述热电元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I壳体部件和第2壳体部件,且以在所述第I壳体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热电元件的形式收容所述热电元件,在所述第I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2壳体部件的至少一方中,在收容了所述热电元件的状态下在用于夹住所述热电元件的面的周围形成有肋。作为第2构成例的热电发电装置具有热电元件、收容所述热电元件的壳体、以及分别在低温侧和高温侧使所述热电元件与所述壳体绝缘的绝缘部件,在低温侧设置的所述绝缘部件使用树脂来形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是热电发电装置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侧视图。图2是表示热电发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热电发电装置;11…热电兀件;12…下壳体部件;13…上壳体部件;14…高温侧绝缘部件;15...低温侧绝缘部件;16...电极端子;17…铜线;121…抵接面;122…肋;123…凸缘部;131…抵接面;132…肋;133…凸缘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I的俯视图,图1B是热电发电装置I的主视图,图1C是热电发电装置I的侧视图。此外,图2是表示热电发电装置I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热电发电装置I具有热电元件11、下壳体部件12、上壳体部件13、高温侧绝缘部件14、以及低温侧绝缘部件15。热电元件11是利用温差发电的元件,并具有俯视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状外形,且配置为下表面面向高温侧(高温部)18、上表面面向低温侧(低温部)19。而且,在图1A中,用H表示的区域表示热电元件11的俯视位置。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为金属制的部件,并形成用于收容热电元件11的壳体。将热电元件11收容在壳体中是为了防止在高温下的热电元件11的氧化,壳体在封入有惰性气体(例如,氩气)状态下被密封。下壳体部件12具有俯视呈大致长方形的托盘状的外形,在其内表面(底面)形成有经由高温侧绝缘部件14与热电元件11抵接的抵接面(热交换部)121。抵接面121形成为平坦的(平面),与抵 接面121之外的部分相比,向上方突出。因此,下壳体部件12的外表面(下表面)的抵接面121的部分凹陷,并且下壳体部件12的外表面具有肋结构,所述肋结构形成有为包围抵接面121的部分的周围而突出的肋122。此外,在下壳体部件12的外缘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23。上壳体部件13具有俯视呈与下壳体部件12同样的大致长方形的托盘状的外形,并配置为覆盖下壳体部件12的上部开口部。在上壳体部件13中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极端子16的收容空间。而且,电极端子16经由铜线17与热电元件11相连接。在上壳体部件13的内表面(顶面)形成有经由低温侧绝缘部件15抵接热电元件11的抵接面(热交换部)131。抵接面131形成为平坦的(平面),与抵接面121之外的部分相比,向下方突出。因此,上壳体部件13的外表面(上表面)的抵接面131的部分凹陷,并且上壳体部件13的外表面具有肋结构,该肋结构形成有为包围抵接面131的部分的周围而突出的肋132。此外,在上壳体部件13的外缘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33。下壳体部件12的凸缘部123和上壳体部件13的凸缘部133被焊接在一起,热电元件11被密封在由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所形成的壳体内。在此,对将热电元件11收容在壳体内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设计为在夹着热电元件11的状态下,在各自的凸缘部123以及凸缘部133之间形成间隙的尺寸。并且,在对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从上下进行加压的状态下,对凸缘部123以及凸缘部133进行焊接以消除该间隙。因此,热电元件11在被抵接面121以及抵接面131夹住的状态下,对下壳体部件12和上壳体部件13进行焊接。此时,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为分别形成有肋122以及肋132的肋结构,因此,刚性高,能抑制加压面(抵接面121以及抵接面131)的变形,并能确保均等地按压热电元件11的整个面的面压。高温侧绝缘部件14为陶瓷制的板状的绝缘部件,并以夹在热电元件11与抵接面121之间的形式配置,从而使热电元件11与下壳体部件12绝缘。低温侧绝缘部件15为树脂制的板状的绝缘部件,并以夹在热电元件11与抵接面131之间的形式配置,从而使热电元件11与上壳体部件13绝缘。低温侧绝缘部件15与高温侧绝缘部件14相比,具有易因外力而变形的性质(具有弹性),可以提高热电元件11与上壳体部件13的密合性。此外,因为低温侧绝缘部件15配置为面向低温侧(低温部)19,所以低温侧绝缘部件15可以使用耐热温度低的树脂。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I通过确保热交换部(抵接面121以及抵接面131)的平面,可以使密合性得以提高。此外,由于是以均等的面压按压热电元件11的结构,可以抑制因振动而引起的热电元件11的偏离,或因热变形而引起的剥离,或电极板的剥落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I中,作为配置为面向低温侧(低温部)19的低温侧绝缘部件15,使用了与配置为面向高温侧(高温部)18的高温侧绝缘部件14不同的绝缘材料(具体而言为树脂)。因此,在低温侧的低温侧绝缘部件15与热电元件11以及上壳体部件13的密合性能够得以提高。此外,由于下壳体部件12以及上壳体部件13被设计为,在夹着热电元件11的状态下,在各自的凸缘部123以及凸缘部133之间形成间隙的尺寸,从而能够廉价地实现热电元件11的固定。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米取各种方 式。【权利要求】1.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热电元件;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热电元件,所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件以及第2壳体部件,且以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与所述第2壳体部件之间夹入所述热电元件的形式收容所述热电元件,在所述第1壳体部件以及所述第2壳体部件的至少一方中,在收容了所述热电元件的状态下在用于夹住所述热电元件的面的周围形成有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蟹江大树,大上裕久,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