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784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2 05:59
一种防治土传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氯唑灵和戊唑醇,氯唑灵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组合物对多种土传真菌病害又很好的防效,同时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且减少生产实际中防治用药量,高效、经济、安全、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土传病害是指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属根病范畴,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以真菌病害为主,分为非专性寄主与专性寄主两类。非专性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霉菌引起的苗腐病和猝倒病、丝核菌引起苗立枯病;专性寄生是植物维管束病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镰、黄萎轮枝孢等引起的萎焉、枯死。近年来,由于土地经营集约化越来越高,农作物的连作现象越来越普遍,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土传病害病原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可刺激土传病害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此外,土壤线虫的危害也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现阶段防治土传病害的方法主要为土壤消毒和药剂处理。土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消毒剂均匀撒施在棚地上,用旋耕机打匀,覆盖地膜,20~25天后揭膜。必要时需浇水,该方法效果较好,但费时费工,耗费时间多;药剂防治多用多菌灵、福美双或者两者的混剂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多菌灵、福美双等药剂的长时间使用已经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防效逐年下降。这就是前期对种苗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后期定植以后仍然会出现大量的烂根死棵的原因。如何更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尤其是更高效、简便的杀灭、控制土传病害,已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氯唑灵(Etridiazole),别名土菌灵,化学名称:5-乙氧基-3-三氯甲基-1,2,4-噻二唑,是一种用于土壤处理的有机杀菌剂,黄色液体,为触杀性杀菌剂,种子/土壤处理。对保护地蔬菜及大田多种作物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及类菌体都有良好的灭杀效果,尤其对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0 mg/L(25℃)。可溶于丙酮、四氯化碳。剂型为粉剂。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剂型一般为20%可湿性粉剂。戊唑醇(Tebuconazole),化学名称:(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纯品为无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为32 mg/L,在甲苯中溶解度为50~100 g/L。属于低毒杀菌剂,能够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对根腐病、纹枯病、轮斑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剂型有125g/L水乳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3%悬浮剂、80%水分散粒剂以及种子处理剂。氯唑灵在国内应用于土壤消毒来防治土传病害的报道很少,戊唑醇在国内目前是种子处理剂的主要成分。目前还没有将两者复配应用于土壤处理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具有土壤处理杀菌活性高,用药量小,对作物生长无影响,经济、高效、环保的特点,对防治土传真菌性病害有特效。该杀菌剂组合物对多种土传病害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其杀菌方式为药液触杀,可用于保护地及露地土壤消毒、粪肥及苗床土消毒、保护地空棚消毒以及作物定值后灌根防病。使用方法为土壤、粪肥药液泼浇,空棚喷洒熏蒸,以及作物定值后灌根。能够较好的解决作物重茬后的病害问题。本专利技术将两类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即氯唑灵与戊唑醇相组合,并加工成生产上容易使用的制剂,于两种成分单独使用相比较,具有生物活性高,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大大降低了施药成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了病原真菌对单一杀菌剂产生抗性的风险,延长了杀菌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氯唑灵和戊唑醇,氯唑灵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80% 。所述的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氯唑灵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0:1至1:1。所述的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唑灵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5:1至1:1。所述的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应用,其特征在于:本杀菌剂组合物对多种作物土传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和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对土传真菌性病害有更高的防治效果,两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增效作用;可代替部分高价位农药品种,并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首先测定氯唑灵和戊唑醇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药物安全性指标),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孙云沛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共毒系数CTC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试验目标物为小麦纹枯病菌及番茄立枯病菌,但不限于此。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按不同处理制作含药培养基,各处理4个重复,接菌3天后,调查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防效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根据孙芸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并据此作出综合评价。CTC≤80表示具有拮抗作用, 80< CTC<120表示具有相加作用, CTC≥120为增效作用。CTC值计算方法如下:CTC=A的EC50*B的EC50*100/(M的EC50*(PA* B的EC50+PB*A的EC50))表1 氯唑灵和戊唑醇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生测结果配比(A:B)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mg/L)CTC氯唑灵(A)Y=1.763+1.078x0.9880.735-戊唑醇(B)Y=1.218+0.819x0.9920.054-20:1Y=1.336+1.543x0.9910.311147.6610:1Y=0.876+1.549x0.9900.21163.065:1Y=2.054+0.943x0.9890.101234.611:1Y=1.833+1.744x0.9940.067150.161:5Y=1.523+0.755x0.9960.047135.881:10Y=1.636+1.590x0.9790.044134.021:20Y=2.314+1.010x0.9860.040141.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氯唑灵与戊唑醇组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总体上看,其比例在1:20到20:1的范围内都有增效作用,其中最大增效比例为5:1,最大增效比例范围为10:1~1:1。表2 氯唑灵和戊唑醇组合物对番茄立枯病的室内生测结果配比(A:B)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mg/L)CTC氯唑灵(A)Y=0.747+1.134x0.9940.240-戊唑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氯唑灵和戊唑醇,氯唑灵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氯唑灵和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氯唑灵和戊唑醇,氯唑灵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1-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烯菌酯和噻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氯唑灵与戊唑醇的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学祥叶正和苏贤岩额尔敦巴特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