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泽民专利>正文

接触网弹性张力自动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15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张力补偿器,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铁路、地铁及城市轻轨的接触网弹性张力补偿器。具有外套筒,在外套筒内设置有中套筒,在中套筒内设置有内套筒;外套筒一端与联结座A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外筒座,中套筒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A,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B,在内套筒一端固定设置有内筒座,另一端伸出中套筒,在端部固定设置有联结座B;在中套筒上串联套装有外弹簧,外弹簧两端分别与外筒座和中筒座A连接,在内套筒上串联套装有内弹簧,内弹簧两端分别与中筒座B和内筒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重量轻、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适用的接触线长度范围广,张力稳定,变化范围小,张力补偿精度高,适应环境温度范围广,安装和监控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张力补偿器,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铁路、地铁及城市轻轨的接触网弹性张力补偿器。
技术介绍
弹性张力补偿器主要用于铁路、地铁及城市轻轨,主要对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长度伸缩进行补偿,减小振动,保持平衡的作用。通常采用的弹性张力补偿器主要有单个弹簧的弹性张力补偿器、液压式自动补偿器、坠砣式补偿器及蝶簧补偿器。但上述补偿器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单个弹簧的弹性张力补偿器补偿量小,适用范围小;液压式自动补偿器容易产生渗漏,从而产生补偿滞后;坠砣式补偿器较为笨重,且占用空间大、费用高;蝶簧补偿器补偿量小,且补偿量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根弹簧串联的以直列圆柱螺旋弹簧为主体的补偿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触网弹性张力自动补偿器,具有外套筒,在外套筒内设置有中套筒,在中套筒内设置有内套筒;外套筒一端与联结座A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外筒座,外筒座与中筒外壁滑动连接,中套筒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A,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B,中筒座A与外套筒内壁滑动连接,中筒座B与内套筒外壁滑动连接,在内套筒一端固定设置有内筒座,另一端伸出中套筒,在端部固定设置有联结座B,内筒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网弹性张力自动补偿器,其特征是:具有外套筒(1),在外套筒(1)内设置有中套筒(2),在中套筒(2)内设置有内套筒(3);外套筒(1)一端与联结座A(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外筒座(5),外筒座(5)与中套筒(2)外壁滑动连接,中套筒(2)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A(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B(7),中筒座A(6)与外套筒(1)内壁滑动连接,中筒座B(7)与内套筒(3)外壁滑动连接,在内套筒(3)一端固定设置有内筒座(8),另一端伸出中套筒(2),在端部固定设置有联结座B(9),内筒座(8)与中套筒(2)内壁滑动连接;在中套筒(2)上串联套装有外弹簧(10),外弹簧(10)两端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网弹性张力自动补偿器,其特征是具有外套筒(1),在外套筒(1)内设置有中套筒(2),在中套筒(2)内设置有内套筒(3);外套筒(1)一端与联结座A(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外筒座(5),外筒座(5)与中套筒(2)外壁滑动连接,中套筒(2)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A(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中筒座B(7),中筒座A(6)与外套筒(1)内壁滑动连接,中筒座B(7)与内套筒(3)外壁滑动连接,在内套筒(3)一端固定设置有内筒座(8),另一端伸出中套筒(2),在端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马泽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