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716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它包括散热器、隔热板、外循环制冷片、外循环导冷块、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内循环制冷片、内循环导冷块、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道、水箱和散热风机,所述水箱上设置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上设置外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内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外循环导冷块,所述外循环制冷片设置外循环导冷块上,所述内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内循环制冷片上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隔热板设置外循环导冷块和内循环导冷块上,所述散热器设置隔热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安装上水及排水管道,也不需人工进行加水和排水工作,从而达到免维护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它包括散热器、隔热板、外循环制冷片、外循环导冷块、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内循环制冷片、内循环导冷块、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道、水箱和散热风机,所述水箱上设置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上设置外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内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外循环导冷块,所述外循环制冷片设置外循环导冷块上,所述内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内循环制冷片上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隔热板设置外循环导冷块和内循环导冷块上,所述散热器设置隔热板上。本技术不需安装上水及排水管道,也不需人工进行加水和排水工作,从而达到免维护的功能。【专利说明】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
本技术涉及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
技术介绍
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温度和湿度是所有研宄工作的基础,他们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的一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其中湿度调控对于文物保存尤为重要。湿度对文物的破坏机制可以分为物理破坏、化学破坏以及生物破坏。 湿度对文物的物理破坏表现为:湿度高时,对于吸湿性较强的有机材料或者有细胞结构的文物吸收外界水分而发生体积膨胀;当湿度低时,某些物质就会脱水市区水分,造成文物干裂,材料脆化等。 湿度对文物的化学破坏表现为:由于水能够附着于大多数物质的表面,或者是侵入部分物质的内部。水是一种较好的极性溶剂,易溶解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加快金属物质腐蚀,并造成织物、纸质物等褪色或变色;湿度较高时,还可以加快环境中光化学反应速度。 国内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博物馆微环境的免维护的调湿装备,现在市面上的产品均需要对调湿装备进行人工排水或加水,对于博物馆的应用环境来说,人工对调湿装备进行加水与排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文物的保管与展示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用于解决现有博物馆调湿装备需要进行人工排水或加水等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它包括散热器、隔热板、外循环制冷片、外循环导冷块、外循环风道、外循环风机、内循环制冷片、内循环导冷块、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道、水箱和散热风机,所述水箱上设置外循环风道和内循环风道,所述外循环风道上设置外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道上设置内循环风机,所述外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外循环导冷块,所述外循环制冷片设置外循环导冷块上,所述内循环风道上方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内循环制冷片上设置内循环导冷块,所述隔热板设置外循环导冷块和内循环导冷块上,所述散热器设置隔热板上,所述散热风机设置散热器一端。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循环风道分别与外循环风道出口和外循环风道入口连接。 本技术还可以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内循环风道分别与内循环风道出口和内循环风道入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技术的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能够根据博物馆用户需求对微环境进行湿度调节,并且可以自动对水箱进行排水与集水操作,不需安装上水及排水管道,也不需人工进行加水和排水工作,从而达到免维护的功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I 一散热器,2 —隔热板,3 —外循环制冷片,4 一外循环导冷块,5 —外循环风道,6 一外循环风机,7 —内循环制冷片,8 —内循环导冷块,9 一内循环风机,10 —内循环风道, 11一水箱,12 一散热风机,13 一外循环风道出口,14 一外循环风道入口,15 —内循环风道出口,16 —内循环风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它包括散热器1、隔热板2、外循环制冷片3、外循环导冷块4、外循环风道5、外循环风机6、内循环制冷片7、内循环导冷块8、内循环风机9、内循环风道10、水箱11和散热风机12,所述水箱11上设置外循环风道5和内循环风道10,所述外循环风道5上设置外循环风机6,所述内循环风道10上设置内循环风机9,所述外循环风道5上方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所述外循环制冷片3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上,所述内循环风道10上方设置内循环导冷块8,所述内循环制冷片7上设置内循环导冷块8,所述隔热板2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和内循环导冷块8上,所述散热器I设置隔热板2上,所述散热风机12设置散热器I 一端。 所述外循环风道5分别与外循环风道出口 13和外循环风道入口 14连接。 所述内循环风道10分别与内循环风道出口 15和内循环风道入口 16连接。 散热器I由金属制成,可将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扩散;散热风机12用来加速散热器的热量扩散;位于散热器I与外循环导冷块4、内循环导冷块8之间的隔热板2用来阻止散热器I与外循环导冷块4、内循环导冷块8之间的热传递;对于外循环制冷片3,水箱11液位低于用户设定液位时,此外循环制冷片3开始制冷,冷却从外部吸进的空气,以及从水箱11取水;对于内循环制冷片7,当微环境内部湿度高于用户设定湿度时,此内循环制冷片7开始制冷,冷却从微环境内部吸进的空气,将空气中的多余水分排除至水箱11 ;夕卜循环导冷块4可以扩大外循环制冷片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从空气中获得水分;对于内循环导冷块8可以扩大内循环制冷片7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更有效的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对于外循环风道5和外循环风机6,当水箱11水位达到用户设定排水或取水条件时,外循环风机6启动,从外部吸取空气,使空气进入到外循环风道5,从而达到排水或集水的目的;对于内循环风机9和内循环风道10,当微环境湿度没有达到用户设定湿度范围时,内循环风机9启动,将微环境内部空气吸入内循环风道10,根据对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操作,使微环境湿度稳定在用户设定范围内;水箱11内部设有可连续监测水箱11水位的液位计,当监测到水箱11液位高于用户设定最高值时,将水箱11内部的水抽至外循环风道5,达到排水目的,当水箱11液位低于用户设定最低值时,外循环风机6将外部空气抽入外循环风道5进行集水,并将水存放于水箱11中。当微环境内部湿度高于设定值时,对微环境除湿,并且将除去的水保留至水箱11内部,当微环境内部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将水箱11内部的水抽进内循环风道10,对微环境进行加湿;外循环风道5与内循环风道10通过水箱11中的水进行隔离。 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博物馆微环境调湿装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散热器(1)、隔热板(2)、外循环制冷片(3)、外循环导冷块(4)、外循环风道(5)、外循环风机(6)、内循环制冷片(7)、内循环导冷块(8)、内循环风机(9)、内循环风道(10)、水箱(11)和散热风机(12),所述水箱(11)上设置外循环风道(5)和内循环风道(10),所述外循环风道(5)上设置外循环风机(6),所述内循环风道(10)上设置内循环风机(9),所述外循环风道(5)上方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所述外循环制冷片(3)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上,所述内循环风道(10)上方设置内循环导冷块(8),所述内循环制冷片(7)上设置内循环导冷块(8),所述隔热板(2)设置外循环导冷块(4)和内循环导冷块(8)上,所述散热器(1)设置隔热板(2)上,所述散热风机(12)设置散热器(1)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民王晓川刘昱博杜婷婷王新峰田先清邵伟曹磊陆蔺辉安艳魏建刚马钊蒋潼王永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科学城海天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