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060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的电缆线,和布置在电缆线一端且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接线桩头组件;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有与电缆线连接的轴向连接孔,而其另一端有与接线桩头组件连接的桩头连接孔;而其:所述接线桩头组件包括绝缘外壳、与绝缘外壳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和一端具有螺纹段的公端子;所述冠簧母端子可与公端子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电缆线的接线端子的桩头连接孔紧密配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仅安全、可靠性高,且装配效率高,又便于维护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的电缆线,和布置在电缆线一端且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接线桩头组件;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有与电缆线连接的轴向连接孔,而其另一端有与接线桩头组件连接的桩头连接孔;而其:所述接线桩头组件包括绝缘外壳、与绝缘外壳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和一端具有螺纹段的公端子;所述冠簧母端子可与公端子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电缆线的接线端子的桩头连接孔紧密配接。本技术具有不仅安全、可靠性高,且装配效率高,又便于维护等优点。【专利说明】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结构,是指布置在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导电接线结构。 已有技术的导电接线结构,通常是由导线(包括电缆线组件或铜排组件)通过电源接线粧头与用电设备的接线粧头用螺钉拧接的。 已有技术的这种延用许久的接线结构,至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临场实际操作不方便,尤其是由于操作不当的原因,会发生虚接等拧接不到位的问题,以致在通电工况下发生短路放电等问题;二是由于所述已有的接线结构的导线与粧头两者的连接部位是呈裸露状的(尽管是在配电箱内),因而就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研发一种能够克服以上所述不足的所述接线结构,便成为业内的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安全、可靠性高,且装配效率高,又便于维护的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电性连接的电缆线,和布置在电缆线一端且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接线粧头组件;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有与电缆线连接的轴向连接孔,而其另一端有与接线粧头组件连接的粧头连接孔;而其: 所述接线粧头组件包括绝缘外壳、与绝缘外壳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和一端具有螺纹段的公端子;所述冠簧母端子可与公端子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电缆线的接线端子的粧头连接孔紧密配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绝缘外壳相配装的公端子锁定组件,所述公端子锁定组件包括与绝缘外壳呈键槽副滑动配装的锁定按钮、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所述锁定按钮有两个分开布置的凸起,公端子的另一端有环形卡槽,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分别套装在锁定按钮的两个凸起上,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的一端与锁定按钮相抵,而其另一端与绝缘外壳相抵;在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按钮的前端插入与冠簧母端子相配装的公端子的环形卡槽内,而限制公端子从冠簧母端子中退离出来;而推动锁定按钮,其前端则从与冠簧母端子相配装的公端子的环形卡槽内退出来,即可实现公端子和冠簧母端子的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端子具有与其互为一体大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外圆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用于与扳手相配置的平直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粧头组件的绝缘外壳有用来与接线端子的外包绝缘件卡接的卡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子的粧头连接孔的内壁,有沿其圆周方向布置的且与其互为一体的用来加大接线端子与冠簧母端子两者间的电性连接面的翻边。 而本技术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接线粧头组件电连接,也可以与用电设备例如电动机或控制器等电连接。 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所述的接线粧头组件的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接线端子的连接孔紧密配接,这样,接线端子的一端就得到了很好的绝缘保护,不会影响周边部件的安全使用,使得本技术安全和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本技术使用时,将电缆线与接线端子一端的轴向连接孔相配装,用电设备与公端子的螺纹段螺纹连接,然后将公端子与冠簧母端子相密合配装,即可实现了用电设备与电缆线的电性连接,这样,本技术不仅装配效率高,而且也不会发生虚接等拧接不到位的问题,提高了在工况下通电的安全性;若要对用电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时,只需将公端子与冠簧母端子分离即可,便于检修和维护,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所示,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I电性连接的电缆线2,和布置在电缆线2 —端且与接线端子I连接的接线粧头组件3 ;所述接线端子I的一端有与电缆线2连接的轴向连接孔1-1,而其另一端有与接线粧头组件3连接的粧头连接孔1~2 ;而其: 所述接线粧头组件3包括绝缘外壳3-1、与绝缘外壳3-1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3-2,和一端具有螺纹段3-3-2的公端子3-3 ;所述冠簧母端子3_2可与公端子3_3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3-2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3-1的电缆线2的接线端子I的粧头连接孔1-2紧密配接。 如图1、2所示,为了防止公端子止退,提高公端子与冠簧母端子的密合配装,本技术还包括与绝缘外壳3-1相配装的公端子锁定组件4,所述公端子锁定组件4包括与绝缘外壳3-1呈键槽副滑动配装的锁定按钮4-1、第一制退弹簧4-2和第二制退弹簧4-3 ;所述锁定按钮4-1有两个分开布置的凸起4-1-2,公端子3-3的另一端有环形卡槽3-3-1,第一制退弹簧4-2和第二制退弹簧4-3分别套装在锁定按钮4-1的两个凸起4-1-2上,第一制退弹簧4-2和第二制退弹簧4-3的一端与锁定按钮4-1相抵,而其另一端与绝缘外壳3-1相抵;在第一制退弹簧4-2和第二制退弹簧4-3的作用下,所述锁定按钮4-1的前端插入与冠簧母端子3-3相配装的公端子3-3的环形卡槽3-3-1内,而限制公端子3-3从冠簧母端子3-2中退离出来;而推动锁定按钮4-1,其前端则从与冠簧母端子3-2相配装的公端子3-3的环形卡槽3-3-1内退出来,即可实现公端子3-3和冠簧母端子3-2的分离。 如图1、2、3所示,为了便于将公端子与用电设备连接,所述公端子3-3具有与其互为一体大直径段3-3-3,所述大直径段3-3-3外圆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用于与扳手相配置的平直段3-3-4。 如图1所示,所述接线粧头组件3的绝缘外壳3-1有用来与接线端子I的外包绝缘件5卡接的卡槽3-1-1。待电缆线2与接线端子I装配后可在接线端子I的外周缠绕绝缘带,并使绝缘带卡接在卡槽2-1-1内,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接线端子I与冠簧母端子3-2两者间的电性连接面更好的结合,所述接线端子2的粧头连接孔1-2的内壁,有沿其圆周方向布置的且与其互为一体的用来加大接线端子I与冠簧母端子3-2两者间的电性连接面的翻边1-3。 本技术小试效果显示,不仅安全、可靠性高,而且省时省力、装配效率高,又便于维护。【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I)电性连接的电缆线(2),和布置在电缆线(2) —端且与接线端子(I)连接的接线粧头组件(3);所述接线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电缆的接线结构,包括一端与接线端子(1)电性连接的电缆线(2),和布置在电缆线(2)一端且与接线端子(1)连接的接线桩头组件(3);所述接线端子(1)的一端有与电缆线(2)连接的轴向连接孔(1‑1),而其另一端有与接线桩头组件(3)连接的桩头连接孔(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桩头组件(3)包括绝缘外壳(3‑1)、与绝缘外壳(3‑1)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3‑2),和一端具有螺纹段(3‑3‑2)的公端子(3‑3);所述冠簧母端子(3‑2)可与公端子(3‑3)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3‑2)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3‑1)的电缆线(2)的接线端子(1)的桩头连接孔(1‑2)紧密配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