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330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包括用于与插头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插头电接触形成供电电路的极片,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插头插入后被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其中,自复位开关、至少两个极片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极片与插头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插头接触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在耳机插入形成充电电路前、耳机拔出断开充电电路前,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之间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耳机产生pop噪声,而且,在不充电的时候,该充电母座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节约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包括用于与插头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插头电接触形成供电电路的极片,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插头插入后被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其中,自复位开关、至少两个极片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极片与插头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插头接触供电。本技术的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在耳机插入形成充电电路前、耳机拔出断开充电电路前,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之间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耳机产生pop噪声,而且,在不充电的时候,该充电母座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节约电能。【专利说明】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通过耳机插头为有线耳机进行充电的母座。
技术介绍
通常有线耳机的充电线一端为USB接口,另一端是四极母座。有线耳机的插针插入母座内,USB接口连接充电装置而使耳机充电。目前,常见的3.5_四级母座是由四极母座弹片和塑胶件构成,4极母座弹片分别与耳机插头的多级插针相接触。插针是由同轴套设的四个金属件以及相互之间的隔离层构成,四个金属件在前端形成依次排列的四个电极构成插接端,四个电极分别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右声道音频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根据具体接线情况,四个电极的前后顺序会不相同。现有的充电线在连接耳机充电或者拔出耳机后,充电线内部的电路一直有电压输出,在拔出耳机不充电时充电线仍有电压,无关闭电路。此种充电线因为一直有电压输出造成在插入耳机或拔出耳机的瞬间有很大的pop噪声,对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有影响,同时由于很多消费者在使用充电线时没有及时从充电装置中拔掉充电线,而造成充电线一直有电压输出,而造成电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供电母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电母座,包括用于与插头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插头电接触形成供电电路的极片,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插头插入后被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其中,自复位开关、至少两个极片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极片与插头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插头接触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自复位开关包括第三极片,以及位于插头插入路径中、供插头顶起发生弹性变形的第四极片。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母座,包括设有插孔的母座本体,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供耳机第一插针配合的第一极片,以及供耳机第二插针配合的第二极片,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耳机插入后被耳机第三插针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其中,自复位开关、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与耳机第一插针、耳机第二插针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耳机第三插针触发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自复位开关包括第三极片,以及位于耳机第三插针插入路径中、供耳机第三插针顶起发生弹性变形的第四极片。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极片、第三极片、第四极片沿轴向设置在插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三极片上设有朝第四极片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四极片包括朝延伸部方向延伸的弹片,所述弹片预压在延伸部的顶端。 优选的是,所述母座本体包括塑胶壳以及固定在塑胶壳一端的塑胶端盖,所述第一极片、第三极片、第四极片的一端从塑胶端盖中穿出。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极片上设置有向塑胶壳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极片、第三极片、第四极片与塑胶端盖注塑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极片呈筒状,套接在塑胶壳另一端头的外侧,所述第二极片的端头设置有弯向第二极片内部的供第二插针电接触用的弹性极片。 优选的是,所述塑胶壳、塑胶端盖的外侧还设置有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与第二极片电接触在一起。 本技术的一种供电母座及耳机充电母座,在耳机插入形成充电电路前、耳机拔出断开充电电路前,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之间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耳机产生pop噪声,而且,在不充电的时候,该充电母座并没有电压输出,从而可以节约电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技术充电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沿A-A位置的剖面图。 图3示出了本技术充电母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沿B-B位置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四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技术第三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技术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技术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技术充电母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母座,可应用于有线耳机的充电,其包括设有插孔的母座本体,充电的时候,将有线耳机的插针7插入到母座本体中,使母座本体上的相应电极与插针7上的相应金属件配合在一起,实现有线耳机的充电。 参考图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有线耳机的插针7包括同轴套设的四个金属件以及相互之间的隔离层,四个金属件电极形成依次排列在插针7上的插接端,四个电极分别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右声道音频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为了方便描述,四个金属件分别记为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第三插针71,第四插针(视图未标号),其中,第一插针73作为该耳机的接地信号端,第二插针74作为该耳机的麦克风信号端,第三插针71作为该耳机的左声道音频信号,第四插针作为该耳机的右声道音频信号。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具体接线情况,四个电极的前后顺序会不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有线耳机的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作为该耳机的充电端口,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接线的需要,还可以选择其它插针作为充电端口。 为此,本技术的耳机充电母座,在母座本体中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供耳机第一插针73配合的第一极片3,以及供耳机第二插针74配合的第二极片4,参考图2至图4,其中,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可设置在插孔的内壁上,当然,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在插孔内壁上的位置需要根据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在耳机上的位置进行设计,以保证第一极片3与第一插针73接触的同时,第二极片4与第二插针74也接触在一起。 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耳机插入后被耳机第三插针71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当该自复位开关被第三插针71触发后,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形成的充电电路中输出电压,通过耳机上的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为该耳机进行充电;当第三插针71与自复位开关脱离后,自复位开关复位,使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形成的充电电路不再输出电压。 其中,自复位开关、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与耳机第一插针73、耳机第二插针74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耳机第三插针71触发供电。也就是说,当耳机插针插入时,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与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接触形成为耳机充电的充电电路后,第三插针71再将自复位开关触发,使充电电路输出电压。自复位开关、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在插孔内的位置决定于第一插针73、第二插针7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母座,包括用于与插头配合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插头电接触形成供电电路的极片(3,4),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还设置有当插头插入后被触发的自复位开关,其中,自复位开关、至少两个极片(3,4)在插孔内的位置,使得极片(3,4)与插头的电接触早于自复位开关被插头接触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连李正冬徐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