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樟梅专利>正文

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156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来水净化器。为克服现有自来水净化器过滤效果下降快、使用寿命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座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安装座和罩体构成一过滤腔,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安装座的底部开设出水口;滤芯包括筒体、多孔隔板、顶盖,顶盖与筒体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顶盖与多孔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位于多孔隔板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两层纱网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置于出水口上,且筒体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配合的通孔。其优点是:能够分离自来水中的固体及胶体微粒使其不沾污活性过滤材料,以有效地保证净水质量,还能方便地更换滤芯,节省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来水净化器。为克服现有自来水净化器过滤效果下降快、使用寿命短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座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安装座和罩体构成一过滤腔,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安装座的底部开设出水口;滤芯包括筒体、多孔隔板、顶盖,顶盖与筒体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顶盖与多孔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位于多孔隔板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两层纱网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置于出水口上,且筒体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配合的通孔。其优点是:能够分离自来水中的固体及胶体微粒使其不沾污活性过滤材料,以有效地保证净水质量,还能方便地更换滤芯,节省使用成本。【专利说明】一种自来水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来水净化器。
技术介绍
自来水净化器是直接安装在水龙头上,对自来水进行过滤使其达到厨房做饭及饮用标准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家庭、饭店、医院、办公室等场所。目前的自来水净化器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自来水从净化器上部的进水口进入,经过内部的过滤材料过滤后,自净化器底部的出水口流出,完成水净化过程。但是,过滤材料容易被自来水中的固体及胶体微粒所沾污,致使净水器的过滤吸附能力很快下降,影响过滤后的水质,达不到净水要求,还大大缩短了净水器的使用寿命,用户必须将净水器整个替换掉,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来水净化器,能够分离自来水中的固体及胶体微粒使其不沾污活性过滤材料,以有效地保证净水质量,还能方便地更换滤芯,节省使用成本。 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技术特征是,它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安装座和用于与自来水龙头对接的接头,安装座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安装座和罩体构成一过滤腔,该过滤腔与接头连通,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安装座的底部开设出水口 ; 所述的滤芯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内的多孔隔板、盖在筒体上部的顶盖,顶盖与筒体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顶盖与多孔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位于多孔隔板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两层纱网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置于出水口上,且筒体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配合的通孔。 待净化的自来水从滤芯顶盖的进水口进入,先由滤棉对固体及胶体微粒进行初步过滤,再由活性过滤材料进一步吸附其它有害物质,达到净化自来水的目的,增加的滤棉结构使得自来水中的固体及胶体微粒不会沾污活性过滤材料,既保证了净水质量,又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而且,顶盖和筒体可拆式的结构使得滤棉便于更换,安装座和罩体可拆式的结构使得滤芯便于更换,这都大大延长了净化器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使用成本。 作为改进,所述的安装座上形成内螺纹,罩体的下部形成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这一设置,使得罩体与安装座的装配结构简单、方便、稳固。 作为改进,所述的顶盖与筒体的上口部紧配,顶盖的外侧形成便于手掰动的条形槽。这一设置,使得顶盖的打开更为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顶盖的顶壁上还形成多根周向均布的加强筋。这一设置,使得顶盖在加工出进水口之后仍能保证强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图2为本技术滤芯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所示:1、基座,2、安装座,21、出水口,3、接头,4、罩体,5、滤芯,51、筒体,52、多孔隔板,53、顶盖,54、进水口,55、滤棉,56、纱网,57、通孔,58、条形槽,5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它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安装座2和用于与自来水龙头对接的接头3,安装座2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4,安装座2和罩体4构成一过滤腔,该过滤腔与接头3连通,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5,安装座2的底部开设出水口 21。 如图2所示,所述的滤芯5包括筒体51、设置在筒体51内的多孔隔板52、盖在筒体51上部的顶盖53,顶盖53与筒体51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 54,顶盖53与多孔隔板52之间设有两层(也可以是一层或三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55 ;位于多孔隔板52下方的筒体51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56,两层纱网56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51置于出水口 21上,且筒体51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 21配合的通孔57。 所述的安装座2上形成内螺纹,罩体4的下部形成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的顶盖53与筒体51的上口部紧配,顶盖53的外侧形成便于手掰动的条形槽58 ο 所述顶盖53的顶壁上还形成多根周向均布的加强筋59。 自来水净化器在进行过滤工作时,自来水从龙头流出后通过接头3进入基座内,再到达过滤腔中,待净化的自来水漫过滤芯5的顶盖53后,从进水口 54进入滤芯5内部,先由滤棉55对固体及胶体微粒进行初步过滤,再由活性过滤材料进一步吸附其它有害物质,达到净化自来水的目的。净化完成的自来水从滤芯5底部的的通孔57和安装座2上的出水口 21排出。 使用一段时间后,旋开罩体4,取出滤芯5,打开顶盖53更换滤棉55 ;长期使用后,更换滤芯5。 以上仅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I ),基座(I)上设有安装座(2)和用于与自来水龙头对接的接头(3),安装座(2)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4),安装座(2)和罩体(4)构成一过滤腔,该过滤腔与接头(3)连通,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5),安装座(2)的底部开设出水口(21); 所述的滤芯(5)包括筒体(51)、设置在筒体(51)内的多孔隔板(52)、盖在筒体(51)上部的顶盖(53),顶盖(53)与筒体(51)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54),顶盖(53)与多孔隔板(52)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55);位于多孔隔板(52)下方的筒体(51)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56),两层纱网(56)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51)置于出水口(21)上,且筒体(51)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21)配合的通孔(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2)上形成内螺纹,罩体(4)的下部形成与该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53)与筒体(51)的上口部紧配,顶盖(53)的外侧形成便于手掰动的条形槽(5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3)的顶壁上还形成多根周向均布的加强筋(59)。【文档编号】C02F9/02GK204224344SQ201420675019【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专利技术者】张樟梅 申请人:张樟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安装座(2)和用于与自来水龙头对接的接头(3),安装座(2)上罩有一可拆式罩体(4),安装座(2)和罩体(4)构成一过滤腔,该过滤腔与接头(3)连通,过滤腔内安装一滤芯(5),安装座(2)的底部开设出水口(21);所述的滤芯(5)包括筒体(51)、设置在筒体(51)内的多孔隔板(52)、盖在筒体(51)上部的顶盖(53),顶盖(53)与筒体(51)可拆式连接,且设有进水口(54),顶盖(53)与多孔隔板(52)之间设有至少一层用于初步过滤的滤棉(55);位于多孔隔板(52)下方的筒体(51)内设有上、下两层纱网(56),两层纱网(56)之间填充用于二次过滤的活性过滤材料;筒体(51)置于出水口(21)上,且筒体(51)的底部开设与出水口(21)配合的通孔(5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樟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樟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