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俊武专利>正文

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及由其构成的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22005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及由其构成的固定系统。所述接骨板上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固定孔、抗旋孔和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的调节固定孔,以及用于对骨折端加压或撑开的加压撑开孔,其中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分别位于接骨板的头端和尾端,抗旋孔和加压撑开孔位于固定孔和滑动固定孔之间。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由上述接骨板和用于将接骨板与肋骨卡接在一起的两个“U”形结构的固定卡构成,固定卡的两侧卡柄上设计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卡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骨折部位,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促进骨折愈合,并且能减弱对骨的应力遮挡和对骨折端生理应力传导的干扰,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骨折固定器材,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及由其构成的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很常见,约占90%,常见的致伤原因有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间接挤压伤、直接暴力伤等。肋骨骨折疼痛剧烈,可导致患者肺部感染概率增加、影响呼吸功能,胸壁畸形、限制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概率明显增高。多项研究经证实肋骨复位固定可以明显减轻疼痛、避免胸部畸形,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并大大降低肺部感染概率。 目前报道的肋骨骨折的手术固定器材与方法很多,但真正经典或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为可靠有效的固定方法并不多。目前肋骨骨折固定方法有两类,一类为外固定法,另一类内固定法,其中外固定法有宽胶布加压包扎外固定法、多头胸带包扎固定法、巾钳重力悬吊牵引法、胸壁外固定牵引架法、皮下肋骨骨折支撑法等,但这些方法因固定不牢靠,护理不便,临床应用受限。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内固定器材实现对肋骨骨折的固定,目前使用的固定器材有骨盆重建塑型钢板、微型钛板、下颌骨塑型钢板、牙钢板、钛镍合金记忆环抱器等,手术时为了显露骨折端,需要广泛切开,剥离骨膜,严重破坏肋骨骨折端的血供,不利于骨折愈合;并且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对于胸部损伤临床常见的高能量多发伤患者,容易加重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还存在置入和取出困难,术后胸痛明显,伤口瘢痕大,影响美观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及由其构成的固定系统,以减弱对骨的应力遮挡和对骨折端生理应力传导的干扰,同时增加对骨折部位固定的稳定性并减小创伤,真正达到微创目的。 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结构是在接骨板上设置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固定孔、抗旋孔和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的调节固定孔,以及用于对骨折端加 压或撑开的加压撑开孔,其中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分别位于接骨板的头端和尾端,抗旋孔和加压撑开孔位于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之间。 在本技术的上述接骨板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抗旋孔最好位于靠近固定孔一侧,加压撑开孔最好位于靠近调节固定孔一侧。 在本技术的上述接骨板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压撑开孔可设计为长条形孔,孔壁上设计有若干与加压撑开工具上的转动齿相匹配的拨动齿。 本技术的上述接骨板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固定孔可设计为两端半圆形的长条孔,在加压撑开的过程中与螺钉配合起到维持骨折另一端轴向位移的作用。 在本技术的上述接骨板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骨板的端头为便于经皮在骨膜外插入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的钝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接骨板为可根据骨折部位肋骨的弧度进行整体预弯的接骨板,以实现与骨折部位肋骨的最佳贴服和最小软组织激惹。 本技术提供的由上述接骨板构成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由所述接骨板和用于将接骨板与肋骨卡接在一起的两个“U”形结构的固定卡构成,固定卡的两侧卡柄上设计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安装孔。进一步地,上述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由所述接骨板和两个所述固定卡构成,两个固定卡分别位于接骨板固定孔和滑动固定孔处,固定卡两侧卡柄上的安装孔与接骨板上的固定孔和滑动固定孔相对应。 在本技术的上述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卡两侧的卡柄端头最好为钝圆弧形,以便于经骨膜下或者壁层胸膜外插入。 在本技术的上述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柄上的卡孔最好设计有与固定螺钉螺帽上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以锁定增加螺钉连接的稳定性。 采用本技术的上述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对肋骨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先将接骨板头端用固定卡和螺钉固定在骨折一端,完成骨折处的初始复位后,将接骨板尾端用固定卡和螺钉固定在骨折的另一端,随后将加压撑开工具的旋转套筒插入加压撑开孔内,配合使用旋转杆对骨折另一端进行加压或者撑开,最后使用螺钉穿过抗旋孔将骨折一端固定在接骨板上,以起到抗旋作用,进一步稳定固定骨折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技术的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采用弹性内固定方式,能最大限度地 传递骨的轴向应力载荷,对骨骼的应力干扰强度最小,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因而能缓冲和减弱内置物对骨折端生理应力的遮挡,减弱对骨折端生理应力传导的干扰,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较小。 2、由于本技术所述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的两端具有固定孔和滑动固定孔,与固定卡和螺钉配合可实现与骨折部位肋骨固定,接骨板上设置的抗旋孔与螺钉配合,起到抗旋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接骨板与肋骨固定的稳定性,因此克服了骨折固定器材固定不牢靠的不足。 3、由于本技术所述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接骨板上设置有加压撑开孔,方便在使用时配合加压撑开工具对骨折处进行加压或者撑开操作,滑动固定孔设置为长条形孔,在加压撑开过程中维持骨折端的轴向位移而不破坏骨折处整体固定的稳定性,操作方便、准确,通过MIPPO技术在ICU局麻下即可实现骨折部位固定,无需剥离骨膜,因此对骨折端血供无破坏,更有利于骨折处愈合,对于高能量、多发伤的重症患者尤为适用。 4、由于本技术所述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和取出容易,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胸痛轻微、护理方便、病程短,并发症少,伤口瘢痕小,不影响美观。 5、本技术所述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适用范围广,对于肩胛区肋骨骨折等传统内固定器材无法完成固定的部位,采用本技术所述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同样可以实现经皮固定。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固定卡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的固定卡的俯视图; 图中,1—接骨板、1-1—固定孔、1-2—抗旋孔、1-3—加压撑开孔、1-4—调节固定孔,2—固定卡、2-1—卡柄、2-2—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实施例所描述的形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接骨板1可根据骨折部位肋骨的弧度进行整体预弯,其端头为便于经皮在骨膜外插入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的钝形结构。接骨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固定孔1-1、抗旋孔1-2和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的调节固定孔1-4,以及用于对骨折端加压或撑开的加压撑开孔1-3,其中固定孔和滑动固定孔分别位于接骨板的头端和尾端,抗旋孔和加压撑开孔位于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之间,且抗旋孔位于靠近固定孔一侧,加压撑开孔位于靠近调节固定孔一侧,加压撑开孔为长条形孔,一侧孔壁上设计有布满整个孔壁与加压撑开工具上的转动齿相匹配的拨动齿,调节固定孔为两端为半圆形的长条孔。 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固定孔(1‑1)、抗旋孔(1‑2)和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的调节固定孔(1‑4),以及用于对骨折端加压或撑开的加压撑开孔(1‑3),其中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分别位于接骨板的头端和尾端,抗旋孔和加压撑开孔位于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接骨板(1)上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匹配的固定孔(1-1)、抗旋孔(1-2)和固定位置可以调节的调节固定孔(1-4),以及用于对骨折端加压或撑开的加压撑开孔(1-3),其中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分别位于接骨板的头端和尾端,抗旋孔和加压撑开孔位于固定孔和调节固定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旋孔位于靠近固定孔一侧,加压撑开孔位于靠近调节固定孔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撑开孔为长条形孔,孔壁上设计有若干与加压撑开工具上的转动齿相匹配的拨动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固定孔为两端半圆形的长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用于肋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的端头为便于经皮在骨膜外插入并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的钝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斌鲁晓波叶俊武
申请(专利权)人:叶俊武鲁晓波廖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