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1654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包括相变储热装置(2)、室外换热器(4)、热水终端(5)及热交换器(7);相变储热装置(2)包括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热交换器(7)包括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压缩机(1)的出口经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节流器(3)与室外换热器(4)的入口相通;室外换热器(4)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相通;自来水盘管(703)经循环泵(8)与热交换盘管(602)的入口相通;热交换盘管(602)的出口经热水终端(5)与热水终端盘管(702)的入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夜间的低谷电能,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具有热回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
本技术属热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水器就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磁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具有使用不安全等特点。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在我国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其不足之处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夜间和阴雨天无法使用,需要采用辅助电加热运行。热泵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且其工作性能稳定,它是采用少量的电能作为驱动能源,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低品位的热能提高其品位后传输给高温热源。但现有的热泵热水器也存在一些缺点:储热水箱较大,热量不能有效储存,使其应用受到一些限制。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储能热泵热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充分利用夜间的低谷电能,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具有热回收功能的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它包括压缩机、相变储热装置、节流器、室外换热器、热水终端、热交换器及循环泵;所述相变储热装置包括柱形壳体、压缩机工质盘管及热交换盘管;在所述柱形壳体内置有第一相变储热材料;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及热交换盘管位于第一相变储热材料之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腔体、热水终端盘管及自来水盘管;所述腔体置有第二相变储热材料;所述热水终端盘管及自来水盘管位于第二相变储热材料之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依次经压缩机工质盘管及节流器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相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相通;所述自来水盘管的出口经循环泵与热交换盘管的入口相通;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出口经热水终端与热水终端盘管的入口相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柱形壳体及腔体的内壁纵向分别交替设有半圆形凸起。 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及热交换盘管上固定设有储热散热片。 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热水终端盘管及自来水盘管上固定设有热交换散热片。 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充分利用夜间的低谷电能,节能环保效果明显,具有热回收功能。本技术消耗少量的电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低品位的热能,并将其提高后输送给储热装置,将热能储存在储热装置的相变储能材料中,以备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柱形壳体及腔体的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相变储热装置;3、节流器;4、室外换热器;5、热水终端;6、柱形壳体;7、热交换器;8、循环泵;601、压缩机工质盘管;602、热交换盘管;603、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4、半圆形凸起;701、腔体;702、热水终端盘管;703、自来水盘管;704、第二相变储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它包括压缩机1、相变储热装置2、节流器3、室外换热器4、热水终端5、热交换器7及循环泵8 ;所述相变储热装置2包括柱形壳体6、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 ;在所述柱形壳体6内置有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 ;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位于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之中;所述热交换器7包括腔体701、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 ;所述腔体701置有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 (储热材料的熔化温度为52?57°C );所述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位于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之中;所述压缩机I的出口依次经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节流器3 (可采用毛细管型)与室外换热器4的入口相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出口与压缩机I的入口相通;所述自来水盘管703的出口经循环泵8与热交换盘管602的入口相通;所述热交换盘管602的出口经热水终端5与热水终端盘管702的入口相通。 为增加结构强度,本技术所述柱形壳体6及腔体701的内壁纵向分别交替设有半圆形凸起604。 为提高相变储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本技术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上固定设有储热散热片605。 为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本技术所述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上固定设有热交换散热片705。 当储热循环在用电负荷低谷期工作时,热泵工质由压缩机I压缩后排出,流入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内,盘管内高温高压的热泵工质气体向盘管外的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放热而冷凝,而盘管外的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因吸热而熔化,将热量储存在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内,而冷凝后的热泵工质液体流经节流器3进行节流降压,降压后的热泵工质液体流至室外换热器4内蒸发吸收室外环境的热量,蒸发气化后的热泵工质送入压缩机1当供热循环工作时,自来水先进入热交换器7并从排放的热水终端废水中吸收热量,吸热升温后的自来水被循环泵8吸入并送入热交换盘管602内,盘管内的循环水因吸收盘管外的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的热量而升温,而盘管外的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因放热而凝固,吸热升温后的热水被送入热水终端5供日常生活使用,使用后的废水流入热水终端盘管702并将热量传给低温的自来水,降温后的废水排入下水管道。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技术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相变储热装置(2)、节流器(3)、室外换热器(4)、热水终端(5)、热交换器(7)及循环泵(8);所述相变储热装置(2)包括柱形壳体(6)、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在所述柱形壳体(6)内置有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位于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之中;所述热交换器(7)包括腔体(701)、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所述腔体(701)置有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所述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位于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之中;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依次经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节流器(3)与室外换热器(4)的入口相通;所述室外换热器(4)的出口与压缩机(1)的入口相通;所述自来水盘管(703)的出口经循环泵(8)与热交换盘管(602)的入口相通;所述热交换盘管(602)的出口经热水终端(5)与热水终端盘管(702)的入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I)、相变储热装置(2)、节流器(3)、室外换热器(4)、热水终端(5)、热交换器(7)及循环泵(8);所述相变储热装置(2)包括柱形壳体(6)、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在所述柱形壳体(6)内置有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所述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热交换盘管(602)位于第一相变储热材料(603)之中;所述热交换器(7)包括腔体(701)、热水终端盘管(702)及自来水盘管(703 );所述腔体(701)置有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所述热水终端盘管(702 )及自来水盘管(703)位于第二相变储热材料(704)之中;所述压缩机(I)的出口依次经压缩机工质盘管(601)及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广富宋景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绿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