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开成专利>正文

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123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和组合式钢带,其中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泥沥青砂浆35-45%,填料20-30%,纤维素醚0.4-0.8%,胶粘剂4-7%,木质纤维素0.1-0.5%,触变剂0.1-0.3%,减水剂0.1-0.2%,SBS5-10%,SPAO4-10%,软化剂8-10%,增粘树脂4-9%,老化剂0.5-0.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融合层可以自愈合,而且可与混凝土间形成微观上的完全润湿,产生分子间作用力,新老混凝土完美融合且粘接强度高,有效阻止液态水和水蒸汽从施工缝渗入结构体;组合式钢带镀锌处理提高使用寿命,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除锈处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度融合型止水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续面的连接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粘连性的高度融合型止 水带。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大兴土木,道路和大桥上随处可见混凝土 路面,复杂的交通网络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道路在被不断的使用中,常常会出现路面被 损坏或老化现象,需要对毁坏的路面进行修整或重新的铺设。在施工过程中,完成新路面的 铺设后,要对新老路面进行接续,其接续面方位,接续面的处理方法,新老混凝土生熟配料 及振捣控制都影响着工程的防水质量。为保证施工质量,让新老路面的混凝土完美融合在 一起,不仅要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强度,而且要合理处理施工缝,防止建筑构件的漏水、 渗水,提高道路的整体强度,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而提升交通的整体面貌。 建筑工程施工缝常常采用高分子防水材料结合钢板止水带进行接续,但是现有的 防水材料粘连性差,不能与旧的路面的混凝土进行很好的连接;同时钢板的刚度低韧性差, 在承受路面反复重压下,覆盖在钢板上的混凝土路面在钢板弹力作用下弹起崩碎和毁坏路 面,钢板也易弯折,后期处理麻烦,因此施工缝粘接和止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止水带材料由于技术缺陷导致粘接强度和刚度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 了一种不受施工环境和施工方式制约,通过高粘性融合层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粘接强度,使 得新老混凝土完美融合在一起,以及通过组合式钢带提高接续面的整体强度的高度融合型 止水带。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 组合式钢带,其中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5-45% 填料 20-30% 纤维素醚 0.4-0.8% 胶粘剂 4-7% 木质纤维素0. 1-0. 5% 触变剂 0.1-0.3% 减水剂 0.1-0.2% SBS 5-10% SPAO 4-10% 软化剂 8-10% 增粘树脂4-9% 老化剂 0.5-0.8%。 优选的是,所述的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6-43% 填料 22-28% 纤维素醚 0.5-0. 7 % 胶粘剂 5-6% 木质纤维素0· 2-0. 4% 触变剂 0.2-0. 3% 减水剂 0.1-0. 2% SBS 6-9% SPAO 5-9% 软化剂 9-10% 增粘树脂5-8% 老化剂 0.6-0.7%。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通过并排的两根以上钢条连接两块钢板的相对面而 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上的钢板厚度为5mm,宽度不低于180mm,长度不低 于 1900mm。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采用40%稀硫酸的溶液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立 即用清水进行喷淋冲洗,并用干布擦干净。 优选的是,所述的组合式钢带的内外涂抹融合层,其融合层厚度不低于1_。 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由高粘性融合层和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组成,高粘性融合层以 水泥沥青砂浆为主要成分并辅以其他添加剂,水泥沥青砂浆主要性能体现在流动度、扩展 度和粘连性都很高,使得融合层可以自愈合,而且可与混凝土间形成微观上的完全润湿,产 生分子间作用力,新老混凝土完美融合且粘接强度高,有效阻止液态水和水蒸汽从施工缝 渗入结构体;利用组合式钢带高强度的刚性特点,避免弹力作用路面,提高接续面的整体强 度;组合式钢带镀锌处理提高使用寿命,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除锈处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钢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附图和说明书文字 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1、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 式钢带2,其中融合层1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40% 填料 25.5% 纤维素醚0.7% 胶粘剂5% 木质纤维素0.1% 触变剂 0· 1 % 减水剂 0· 1 % SBS 10% SPAO 5% 软化剂8% 增粘树脂5% 老化剂 0.5%。 所述的组合式钢带2通过并排的两根钢条21焊接连接两块钢板22的相对面而 成,钢板22厚度为5mm,宽度180mm,长度1900mm〇 将组合式钢带2采用40%稀硫酸的溶液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立即用清水进行 喷淋冲洗,并用干布擦干净,然后在组合式钢带2的内外涂抹厚度为Imm的融合层1。 实施例2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1、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 式钢带2,其中融合层1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40.5% 填料 25% 纤维素醚0.6% 胶粘剂6% 木质纤维素0.2% 触变剂 0· 1 % 减水剂 0· 1 % SBS 9% SPAO 5% 软化剂9% 增粘树脂4% 老化剂 0.5%。 所述的组合式钢带2通过并排的两根钢条21焊接连接两块钢板22的相对面而 成,钢板22厚度为5mm,宽度180mm,长度1900mm〇 将组合式钢带2采用40%稀硫酸的溶液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立即用清水进行 喷淋冲洗,并用干布擦干净,然后在组合式钢带2的内外涂抹厚度为Imm的融合层1。 实施例3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包括高粘性融合层1、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 式钢带2,其中融合层1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8.5% 填料 27% 纤维素醚0.6% 胶粘剂6% 木质纤维素 0.1% 触变剂 0.2% 减水剂 0· 1 % SBS 7% SPAO 7% 软化剂8% 增粘树脂5% 老化剂 0.5%。 所述的组合式钢带2通过并排的两根钢条21焊接连接两块钢板22的相对面而 成,钢板22厚度为5mm,宽度180mm,长度1900mm〇 将组合式钢带2采用40%稀硫酸的溶液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立即用清水进行 喷淋冲洗,并用干布擦干净,然后在组合式钢带2的内外涂抹厚度为Imm的融合层1。 本产品需将水泥沥青砂浆加热到120°C,并参照上述比例加入其他各组分,搅拌2 小时,待温度升到140°C后,进入胶体研磨,循环研磨三遍,搅拌2小时即制成高粘性融合层 1 ; 将高粘性融合层1均匀涂抹在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2上,然后放置于 建筑工程施工缝中即新老混凝土的接续面处,再进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浇注时,需要先在 接续面底部铺设一层混凝土,将内部填充混凝土的组合式钢带2置于其上,然后用混凝土 覆盖在组合式钢带2的上方和四周,并做压实处理。 实施例1-3中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的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度融合型止水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粘性融合层、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式钢带,其中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泥沥青砂浆 35‑45%填料 20‑30%纤维素醚 0.4‑0.8%胶粘剂 4‑7%木质纤维素 0.1‑0.5%触变剂 0.1‑0.3%减水剂 0.1‑0.2%SBS 5‑10%SPAO 4‑10%软化剂 8‑10%增粘树脂 4‑9%老化剂 0.5‑0.8%。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粘性融合层、内外表面镀锌处理的组合 式钢带,其中融合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5-45% 填料20-30% 纤维素醚0.4-0. 8% 胶粘剂4-7% 木质纤维素〇. 1-0. 5% 触变剂0. 1-0. 3% 减水剂〇. 1-0. 2% SBS 5-10% SPAO 4-10% 软化剂8-10% 增粘树脂4-9% 老化剂0.5-0. 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融合型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层以重量百分 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水泥沥青砂浆36-43% 填料22-28% 纤维素醚〇. 5-0. 7% 胶粘剂5-6% 木质纤维素0. 2-0. 4% 触变剂0.2-0.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开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