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源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0347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6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源插头,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铜插脚以及电线,外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与铜插脚相配合的触点弹片,线路板与电线相电连接,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铜插脚设置于下壳体上,电线设置于上壳体上,下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铜插脚的末端位于安装孔内,铜插脚的末端设置有防止其与安装孔脱离的倒刺结构,使用过程中当某个铜插脚变形或者损坏后,可以将电源插头拆开进行更换,其余部分可以继续使用,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源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源插头其外壳通常为一体式,在其使用过程中,铜插脚容易磨损、折弯或者损坏,此时只能将整个电源插头进行更换,造成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源插头,更换、维修铜插脚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铜插脚以及电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铜插脚相配合的触点弹片,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电线相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铜插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电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铜插脚的末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铜插脚的末端设置有防止其与所述安装孔脱离的倒刺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所述弹性限位板与所述铜插脚的端部相抵触。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所述触点弹片连接有控制其与铜插脚接触或者分离的驱动机构,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过程中当某个铜插脚变形或者损坏后,可以将电源插头拆开进行更换,其余部分可以继续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其中:1、铜插脚;2、弹性限位板;3、上壳体;4、下壳体;5、安装孔;6、倒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源插头,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铜插脚1以及电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铜插脚1相配合的触点弹片,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电线相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3以及下壳体4,所述上壳体3与所述下壳体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铜插脚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上,所述电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上,所述下壳体4上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铜插脚1的末端位于所述安装孔5内,所述铜插脚1的末端设置有防止其与所述安装孔脱离的倒刺结构6。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3与所述下壳体4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板2,所述弹性限位板2与所述铜插脚1的端部相抵触。无图示,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漏电保护电路,所述触点弹片连接有控制其与铜插脚接触或者分离的驱动机构,所述漏电保护电路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铜插脚以及电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铜插脚相配合的触点弹片,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电线相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铜插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电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铜插脚的末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铜插脚的末端设置有防止其与所述安装孔脱离的倒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铜插脚以及电线,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铜插脚相配合的触点弹片,所述线路板与所述电线相电连接,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铜插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电线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铜插脚的末端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铜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斯佳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