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结合当归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一种反季设施温室容器育苗、带基质绿体移栽技术,主要步骤是:营养基质的配制及消毒、制备营养钵、种子的选择及处理、播种、温室温度的控制、水分管理、炼苗、定植、中耕除草、病虫防治、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当归种植方法,具有周期短、出苗率、成活率高、抽薹率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用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当归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味甘、辛,性温,具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护肤美容等功效,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生长在海拔1800~3000 m的高寒地区,怕暑热和高温干旱,喜凉爽湿润、雨量充足、空气相对湿度大的自然环境,适宜在高寒阴湿区栽培。目前,我国当归完全依靠人工大田栽培满足和供给市场需求。然而,采用传统的人工栽培技术,当归的栽培须历经三个阶段:育苗期(第一年)、成药期(第二年)和留种期(第三年),即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三年时间,全生长期长达500天左右,生产周期长。同时,传统的人工栽培技术,种苗繁育地选用高海拔的生荒地,秋季采挖后贮藏越冬;成药期产地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采用大田移栽的方式种植。其中,育苗时由于开辟荒地,铲除了大量植被,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育苗产地在高海拔地区,运苗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更进一步,当归人工栽培采用高海拔繁育种苗进行大田移栽的方法,成药期抽薹率较高,一般年份为30%~50%,严重时达到80%以上,甚至抽薹植株接近100%。当归成药期抽薹后,根部木质化,失去药用价值。因此,移栽大田(成药生产田)中一旦发现有抽薹植株,通常的做法是连根整株拔除,这既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又给药农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910094963.1专利号文件公开了一种缩短云当归种植周期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当归种植技术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的缺点,但当归早期抽薹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防治。研究表明:当归早期抽薹的影响因素有:①幼苗在低温下通过阶段发育过程;②遗传因素,主要是种子品质的影响;③生态因素,受到育苗田地海拔高度、种子贮藏温度、湿度的影响;④营养水平,主要受苗重和苗龄大小的影响;⑤栽培措施,主要受种子成熟度、苗龄、移栽时间、施肥元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采用反季设施温室容器育苗、带基质绿体移栽技术,解决生荒地繁育种苗大田移栽后成药期抽薹的问题;解决传统当归种植方法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合当归的生物学习性,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一种依赖日光温棚(或日光温室)繁育种苗的方法,躲避了传统育苗方法冬季贮苗过程感受低温而通过阶段发育,导致提早抽薹的弊端;提高当归苗的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采用带基质绿体移栽技术,有效解决了设施苗床育苗大田移栽后当归缓苗和传统栽培方式当归早期抽薹率高发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育苗12月中、下旬~1月5日之前在温室中采用营养钵或纸筒育苗。1、营养基质的配制:田园土和蛭石按照体积为1:1混合后,加完全腐熟的有机厩肥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或用100%蛭石粉加施有机厩肥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其中,有机厩肥的用量为20kg/m3蛭石粉。2、基质的消毒处理:用适量水稀释恶霉灵,均匀喷洒并翻动基质,使消毒液均匀渗入基质成分中,消毒处理后的基质装入营养钵或纸筒备用。其中,恶毒灵的用量为2~3g/m3基质。3、营养钵的制备:采用口径4.0 cm~8.0cm、深8.0cm~10.0cm的塑料营养钵或纸筒装填所述的经消毒处理的基质,以保证当归幼苗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为便于在育苗期间搬动调整温度和光照及移栽前棚外炼苗,将每50个装好基质的营养钵装于硬质塑料水果网框内,再播种。4、种子选择及处理(1)种子选择: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2年或3年生植株的完好、新鲜的优良种子,贮藏期间种子标准含水量为 12~14%;(2)种子处理 :选择(1)中所说的当年当归种子,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的多菌灵拌种。其中,每公斤种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斤种子用2g所述的40%的多菌灵。5、播种:向所述的营养钵内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然后进行播种。其中,每个营养钵内分散均匀地播种3~5粒,放入种子轻压,使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然后用筛子将湿润的基质轻轻筛到种子上,以至于基质能完全覆盖种子,厚度0.5~1cm。二、苗期管理1、温室温度控制:播种后7天内,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 夜间温度保持在5~10 ℃。播种后8~28天内,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 ℃以内,夜间控制在5 ℃左右,以防幼苗徒长。2、水分管理: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2.2%~62.4%,播种后的营养钵内必须保持湿润,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按钵内的基质,如果感觉湿润且表面有指纹可暂不喷水,否则必须喷水,以利出苗。 3、炼苗:根据春季气温回升状况,定植前20~30天开始炼苗,其方法是将种苗搬出温室,转移至搭建的塑料小拱棚内,之后视天气情况逐步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开拱棚,注意炼苗期间气温的变化,及时揭膜盖膜,防止种苗冻伤。4、定植:4月下旬~5月上旬,待气温回升并基本保持稳定后,将育好的种苗连同基质定植于大田中。(1)大田处理:大田翻耕后起垄,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大田,在塑料薄膜上挖穴,其中,穴间距为30cm;(2)移栽:营养钵内浇水,使基质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若营养钵为纸筒则直接置入穴内;若为塑料营养钵则轻轻剥去营养钵,育苗连同基质整体置入穴内,注意保持基质不碎不掉落,然后用穴内挖出的湿土填实,每穴保苗2株。三、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及施肥:当归苗4叶期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苗后期喷施复合肥,其施肥方法是:均匀喷洒到苗上,再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烧苗;2、病虫害防治:当归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雨季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止积水引起病害发生,本专利技术种子采用恶毒灵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虫害用灭鼠剂诱杀虫害;3、采收:当归成熟后开始采收,其方法是:待花轴下垂,种子呈粉白色时即可分批采收。采种时从果穗下30cm处将果穗剪下,每5~8枝为一组,悬挂于无烟且通气良好的阴凉处充分干燥,待充分干燥后,用木质梳子从果穗上梳下种子,避免用手揉搓而破坏种子,分离除去杂物后装在棉布袋中,在-10~5℃的干燥低温环境下贮藏,储藏期不超过12个月。与现有当归种植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当归种苗发病率低、种苗成活率高、抽薹率低的优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的步骤为:(1)营养基质的配制:田园土和蛭石按照体积为1:1混合后,加完全腐熟的有机厩肥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或用100%蛭石粉加施有机厩肥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2)基质的消毒处理:用适量水稀释恶霉灵,均匀喷洒并翻动基质,使消毒液均匀渗入基质成分中,消毒处理后的基质装入营养钵备用;(3)营养钵的制备:采用口径4.0 cm~8.0cm、深8.0cm~10.0cm的纸筒或塑料营养钵装填所述的经消毒处理的基质,以保证当归幼苗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为便于搬动调整光照和炼苗,将每50个装好基质的营养钵装于硬质塑料水果网框内,再播种;(4)种子选择及处理①种子选择: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2年或3年生植株的优质种子,种子含水量为 12~14%;②种子处理 :选择当年无病虫害的当归种子,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的多菌灵拌种,每公斤种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斤种子用2g所述的40%的多菌灵;(5)播种:向所述的营养钵内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然后进行播种,每个营养钵内分散均匀地播种3~5粒,放入种子后轻压,使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然后用筛子将湿润的基质轻轻筛到种子上,以至于基质能完全覆盖种子,厚度0.5~1cm;(6)温室温度控制:播种后7天内,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 夜间温度保持在5~10 ℃,播种后8~28天内,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 ℃以内,夜间控制在5 ℃左右,以防幼苗徒长;(7)水分管理: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2.2%~62.4%,播种后的营养钵内必须保持湿润,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按钵内的基质,如果感觉湿润且表面有指纹可暂不喷水,否则必须喷水,以利出苗; (8)炼苗:根据春季气温回升状况,定植前20~30天开始炼苗,其方法是将种苗搬出温室,转移至搭建的塑料小拱棚内,之后视天气情况逐步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揭开拱棚,注意炼苗期间气温的变化,及时揭膜盖膜,防止种苗冻伤;(9)定植:4月下旬~5月上旬,待气温回升并基本保持稳定后,将育好的种苗连同基质定植于大田中;①大田处理:大田翻耕后起垄,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大田,在塑料薄膜上挖穴,其中,穴间距为30cm;②移栽:营养钵内浇水,使基质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若营养钵为纸筒则直接置入穴内;若为塑料营养钵则轻轻剥去营养钵,种苗连同基质整体置入穴内,注意保持基质不碎不掉落,然后用穴内挖出的湿土填实,每穴保苗2株;(10)中耕除草及施肥:当归苗4叶期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苗后期喷施复合肥,其施肥方法是:均匀喷洒到苗上,再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烧苗;(12)病虫害防治:当归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雨季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止积水引起病害发生,本专利技术种子采用恶毒灵拌种,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虫害用灭鼠剂诱杀虫害;(13)采收:当归成熟后开始采收,其方法是:待花轴下垂,种子呈粉白色时即可分批采收,采种时从果穗下30cm处将果穗剪下,每5~8枝为一组,悬挂于无烟且通气良好的阴凉处充分干燥,待充分干燥后,用木质梳子从果穗上梳下种子,避免用手揉搓而破坏种子,分离除去杂物后装在棉布袋中,在‑10~5℃的干燥低温环境下贮藏,储藏期不超过12个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当归早期抽薹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治当归早
期抽薹的种植方法的步骤为:
(1)营养基质的配制:田园土和蛭石按照体积为1:1混合后,加完全
腐熟的有机厩肥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或用100%蛭石粉加施有机厩
肥后,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备用;
(2)基质的消毒处理:用适量水稀释恶霉灵,均匀喷洒并翻动基质,
使消毒液均匀渗入基质成分中,消毒处理后的基质装入营养钵备用;
(3)营养钵的制备:采用口径4.0 cm~8.0cm、深8.0cm~10.0cm的
纸筒或塑料营养钵装填所述的经消毒处理的基质,以保证当归幼苗有
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为便于搬动调整光照和炼苗,将每50个
装好基质的营养钵装于硬质塑料水果网框内,再播种;
(4)种子选择及处理
①种子选择: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2年或3年生植株
的优质种子,种子含水量为 12~14%;
②种子处理 :选择当年无病虫害的当归种子,用40%的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或40%的多菌灵拌种,每公斤种子用3g所述的40%的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每公斤种子用2g所述的40%的多菌灵;
(5)播种:向所述的营养钵内基质浇水使其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然
后进行播种,每个营养钵内分散均匀地播种3~5粒,放入种子后轻压
,使种子与基质紧密接触,然后用筛子将湿润的基质轻轻筛到种子上
,以至于基质能完全覆盖种子,厚度0.5~1cm;
(6)温室温度控制:播种后7天内,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
, 夜间温度保持在5~10 ℃,播种后8~28天内,白天棚内温度控制
在20 ℃以内,
\t夜间控制在5 ℃左右,以防幼苗徒长;
(7)水分管理: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2.2%~62.4%,播种后的
营养钵内必须保持湿润,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按钵内
的基质,如果感觉湿润且表面有指纹可暂不喷水,否则必须喷水,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子森,
申请(专利权)人:方子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