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东申专利>正文

二向悬吊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121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手柄,旨在提供一种既升高车厢内固定悬吊手柄的横杆、又能在稍微增加悬吊手柄区间高度的情况下减少悬吊手柄某一个水平方向的摆动幅度,它属于车用物品。它包括手握物、用来吊悬手握物的抗拉物、基座,抗拉物上面连接基座下面连接手握物,把基座上的限制抗拉物自由度并在手握物摆动中曾经与抗拉物接触之点分别与手握物中心连接成直线段,这些直线段夹角的最大值大于18°。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火车、地铁的车厢内用悬吊手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车用手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悬吊手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悬吊手柄因其触碰人的头部时对头部几乎无伤害,所以被广泛使用,但目前悬吊手柄在使用时摆动幅度很大,导致人握着手柄时随车速变化而身体摆动幅度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摆动幅度小很多的悬吊手柄。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手握物、用来吊悬手握物的抗拉物、基座,抗拉物上面连接基座下面连接手握物,把基座上的限制抗拉物自由度并在手握物摆动中曾经与抗拉物接触之点分别与手握物中心连接成直线段,这些直线段夹角的最大值大于18°。 现有市场上的悬吊手柄有一种尽管是用两根2.7厘米宽、各自9厘米长的织带来吊悬粗细1.5厘米塑料圆杆组成的长方形环状体,环状体高×宽×厚=7×9×1.5厘米,但这两根织带是一根织带固定在一根水平方向、直径3.2厘米的圆横杆上、并从这根圆杆两侧下垂;看是两根绳状物悬吊,其手柄摆幅相对单根时减少不到15%,一根织带从直径3.2厘米杆的两侧下垂明显的效果是为了控制整个手柄呈竖直方向,而不是为减少手柄摆动幅度;从效果看这是单根绳状物悬吊的特征,不是2根绳状物悬吊的特征。 所述的抗拉物有面状、线状。 所述的直线段夹角是35°~155°。直线段夹角小于15°时对手柄摆幅的影响很小。 所述的直线段夹角是55°~90°。夹角大于110°后,会加大抗拉物受的拉力,需选择抗拉强度较大的抗拉物;普通的抗拉物易被拉坏。 本专利中,直线段夹角的范围是0°~180°,不是0°~360°。 所述的手握物有环状、棍状。环有圆形、方形;手握物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竹等。 所述的手握物设有若干凸起,目的防滑。所述的手握物最好无尖角,免伤手。 所述的绳状抗拉物有绳、布条、细钢丝绳、织带等。绳状抗拉物可简称绳状物。 如果绳状物其夹角合适,2根就能有效减少手握物的某一个水平方向摆动幅度。 假如说,现有市场的只是限制了悬吊手柄在坐标系中Z方向向下的自由度,则可以说, 本专利又减少了悬吊手柄在X方向的自由度。从实践效果看,手柄双向前后摆幅在单根时是悬吊区间高度的2倍,而两根时前后双向摆幅可减少到为悬吊区间高度的0.8倍。这样通过本设计就可以把悬吊手柄的基座即横向铁杆比现有市场上的升高,比如5~11厘米,以免横向铁杆碰撞高个的头,悬吊区间高度增加了的悬吊手柄其摆幅反而可能比单根时减少了,方便矮个。悬吊区间高度是悬吊手柄固定的基座与手柄上手握物中心的海拔高度差。 在基座上限制抗拉物自由度并在手柄摆动中曾经与抗拉物接触之点分别与手柄上手握位置中心连接成直线段,为了方便,对这些直线段的夹角在实施例中没有专门描述其最大值。 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作为基座的那根横杆及其上面两个固定位的前视图; 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作为基座的那根横杆及其上面两个固定位的俯视图; 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手握杆的前视图; 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中心A、C分别与手握杆中心B连线形成的夹角; 图6:为图4中的M-M剖视图; 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前视图。 图中:悬吊手柄1  横杆2  固定位3  中心4  扁绳5  手握杆6  中心7  孔8  孔9  固定位10  中心11  扁绳12  握绳连接物13  握绳连接物14  螺栓40  长方形环状体上杆41  螺栓42  横杆44  布45  手握杆46  螺栓47  螺母48  螺栓49  螺母50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中,图1、图2、图3、图4、图5的比例都是1∶2;图6的比例是1∶1,横杆2是直径3厘米、水平方向放置的圆铁杆,横杆2属于基座并与车厢固定,手握杆6悬挂在此杆上,铁制的固定位3、固定位10焊接在此铁杆上,悬吊手柄1由扁绳5、扁绳12、手握杆6、握绳连接物13、握绳连接物14、横杆2、固定位3、固定位10组成;握绳连接物意思是手握杆6与扁绳的连接物,手握杆6、握绳连接物13、握绳连接物14是连在一起的塑料制品,这一塑料制品前后对称、左右对称,中间水平方向的是手握杆6,两边两个斜向的分别是握绳连接物13、握绳连接物14,握绳连接物13、握绳连 接物14上段分别设有孔8、孔9,握绳连接物13、握绳连接物14各自的下段都是直径1.2厘米的一段圆柱;扁绳5、扁绳12的宽度都是1厘米,扁绳5、扁绳12都裁剪为29厘米长,一根扁绳裁片穿过固定位3、跨过横杆2、穿过绳连接物13上的孔8到横杆2的另一侧与扁绳裁片另一头重叠3厘米缝合即成环状的扁绳5,另一根扁绳裁片穿过固定位10、跨过横杆2、穿过绳连接物14上的孔9到横杆2的另一侧与扁绳裁片另一头重叠3厘米缝合即成环状的扁绳12,前视图中扁绳5、扁绳12各自显示前侧长度似乎是12厘米,实际是前侧长度是13厘米,显示与实际偏差的原因是扁绳绕过了直径3厘米的圆横杆、穿过绳连接物上的孔,扁绳5、扁绳12分别在固定位3、固定位10处固定,悬吊手柄1通过扁绳5、扁绳12分别悬挂在横杆2的固定位3、固定位10上;握绳连接物13上被扁绳5覆盖的位置是月牙形,月牙形的底面在上端,尺寸是1.2厘米×1厘米,1.2厘米是前后侧的厚度,月牙形的弧面是下端和前后面,拱高是0.9厘米,握绳连接物14与握绳连接物13对称;孔8的四周除去被扁绳5覆盖的部分外是缺口的长方体,这个缺口长方体的前后侧厚度×左右尺寸×上下尺寸=1.2×2.2×2.2厘米,孔8的前后侧尺寸×左右尺寸×月牙弧顶端到下底尺寸=1.2×1×0.4厘米,沿覆盖缺口长方体的绳5两侧中心把孔8剖开,孔8的剖面是凹形,左右对称,上侧是上面所述的月牙形的弧面,左右侧和下侧构成长方形的三边,凹形的下侧长1.2厘米左侧高1.3厘米弧面底端到长方形下侧的距离4厘米;孔9与孔8对称;固定位3的中心4是扁绳5与横杆2上顶端接触的中心即A点,固定位10的中心11是扁绳12与横杆2上顶端接触的中心即C点,A与C的间距是20厘米,手握杆6是直径1.2厘米的圆杆,手握杆6的中心是中心7即B点。 为了计算简便,把固定位3上的扁绳5当成一根绳状物,因为这两根绳是固定在一根直径3厘米的圆杆上、并从这根圆杆两侧下垂13厘米,13厘米是3厘米4倍多,3厘米的间距对水平向摆幅影响很少,也就是说,属于单根绳状物悬吊的特征;同样原因,把固定位10上的扁绳12当成一根绳状物。 把A点、C点分别与手握杆6的中心7即B点连接成直线段AB、BC,其直线段夹角∠CBA在60°~70°之间。 本实施例的效果是:悬吊手柄1的悬吊区间高度即手握杆6的中心7即B点与中心4即A点、中心11即C点的海拔高度差是13.2厘米,手握杆6沿固定位3、固定位10方向的双 向摆幅是14厘米,远小于单根绳悬吊状态下海拔高度差是13.2厘米时的前后或左右方向摆幅26.4厘米。在这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二向悬吊手柄,包括手握物、用来吊悬手握物的抗拉物、基座,抗拉物上面连接基座下面连接手握物,其特征是,把基座上的限制抗拉物自由度并在手握物摆动中曾经与抗拉物接触之点分别与手握物中心连接成直线段,这些直线段夹角的最大值大于18°。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18 CN 20132060554411.二向悬吊手柄,包括手握物、用来吊悬手握物的抗拉物、基座,抗拉物上面连接基座下面
连接手握物,其特征是,把基座上的限制抗拉物自由度并在手握物摆动中曾经与抗拉物
接触之点分别与手握物中心连接成直线段,这些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申
申请(专利权)人:崔东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