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及绝缘防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116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及绝缘防护方法。带电线路包括输送电能的导线和用于固定导线的绝缘子,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护套,包括用于容纳绝缘子的罩体,罩体包括底面、与底面相对的绝缘子入口和设置于底面和绝缘子入口之间的侧壁,侧壁设置有沿纵向贯通的导线侧出口;第二绝缘护套,包括用于容纳导线的管体,管体具有第一周向断口,第二绝缘护套的一端与第一绝缘护套的导线侧出口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工作人员带电进行作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维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及绝缘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低压用户电表新装、迁改和低压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部分工作环境存在低压线路和路灯线路同杆架设的情况。按照《低压电力安全规程》要求,“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作业人员不准穿越”,因此遇有低压线路和路灯线路同杆架设情况应进行停电处理。现有技术中,由于路灯变电站及其他用户产权设备在办理停电和工作许可手续时困难重重,如找不到用户电工或不予配合等,造成线路维护工作不能按计划开展。若按低压带电作业开展,不能满足安全规程要求,且易对工作人员造成触电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及绝缘防护方法,以便工作人员带电进行作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带电线路包括输送电能的导线和用于固定导线的绝缘子,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护套,包括用于容纳绝缘子的罩体,罩体包括底面、与底面相对的绝缘子入口和设置于底面和绝缘子入口之间的侧壁,侧壁设置有沿纵向贯通的导线侧出口;第二绝缘护套,包括用于容纳导线的管体,管体具有第一周向断口,第二绝缘护套的一端与第一绝缘护套的导线侧出口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护套还包括护套连接部,护套连接部具有第二周向断口,护套连接部与罩体固定连接,护套连接部的第二周向断口与导线侧出口连通,第一绝缘护套通过护套连接部与第二绝缘护套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护套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护套连接部的第二周向断口两侧的两块第一连接翼板,第二绝缘护套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管体的第一周向断口两侧的两块第二连接翼板。进一步地,罩体为圆柱形罩体。进一步地,管体的轴线与罩体的绝缘子入口的中心线垂直但不相交。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护套包括两个导线侧出口,每个导线侧出口对应设置一个第二绝缘护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绝缘防护方法,绝缘防护方法采用前述的防护装置进行防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由于具有第一绝缘护套和第二绝缘护套,通过在需要防护的绝缘子上安装第一绝缘护套,在带电线路的需要防护的导线部位安装第二绝缘护套,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带电进行作业,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带电线路包括输送电能的导线和用于固定导线的绝缘子,本实施例的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护套1和第二绝缘护套2。其中,第一绝缘护套1包括用于容纳绝缘子的罩体11。罩体11包括封闭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绝缘子入口和设置于底面和绝缘子入口之间的侧壁。侧壁设置有沿纵向贯通的导线侧出口。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罩体11为圆柱形罩体。该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将上述罩体罩设在需要绝缘防护的绝缘子上。第二绝缘护套2包括用于容纳导线的管体21。管体21具有第一周向断口211。第二绝缘护套2的一端与第一绝缘护套1的导线侧出口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导线与绝缘子相连接的部分也处于绝缘状态,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护套1还包括护套连接部12。护套连接部12具有第二周向断口,护套连接部12与罩体11固定连接。护套连接部12的第二周向断口与第一绝缘护套1的豁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护套1通过护套连接部12与第二绝缘护套2可拆卸地连接。上述结构的设计特点,可便于第一绝缘护套1和第二绝缘护套2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护套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护套连接部12的第二周向断口两侧的两块第一连接翼板121,第二绝缘护套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管体21的第一周向断口211两侧的两块第二连接翼板212。由于两块第二连接翼板212具有一定的重量,这样设计可以保证管体21在导线外不易翻转。其中,两块第一连接翼板121分别与豁口两侧的罩体11的对应侧壁连接。管体21的轴线与罩体11的绝缘子入口的中心线垂直但不相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护套1包括两个导线侧出口。每个导线侧出口对应设置一个第二绝缘护套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绝缘防护方法,该绝缘防护方法采用前述的防护装置进行防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两个第二绝缘护套2分别与第一绝缘护套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护套连接部12对应扣合;把罩体11罩设在绝缘子上;将其中一个第二绝缘护套2沿管体21的第一周向断口掰开,将位于带电线路的绝缘子一端的导线套入管体21内;将另外一个第二绝缘护套2沿管体21的第一周向断口掰开,将带电线路的绝缘子另一端的导线套入管体21内。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第一绝缘护套的罩体套设在低压线路的绝缘子上,与绝缘子连接的两根导线上分别安装有第二绝缘护套,因此遇到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同杆架设的情况时,可方便工作人员带电进行作业,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带电线路包括输送电能的导线和用于固定导线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护套(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绝缘子的罩体(11),所述罩体(11)包括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绝缘子入口和设置于所述底面和所述绝缘子入口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沿纵向贯通的导线侧出口;第二绝缘护套(2),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导线的管体(21),所述管体(21)具有第一周向断口(211),所述第二绝缘护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护套(1)的所述导线侧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带电线路的防护装置,带电线路包括输送电能的导线和用于固定导线的绝缘子,
其特征在于,防护装置包括:
第一绝缘护套(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绝缘子的罩体(11),所述罩体(11)包括底
面、与所述底面相对的绝缘子入口和设置于所述底面和所述绝缘子入口之间的侧壁,所
述侧壁设置有沿纵向贯通的导线侧出口;
第二绝缘护套(2),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导线的管体(21),所述管体(21)具有第一
周向断口(211),所述第二绝缘护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护套(1)的所述导线侧
出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护套(1)还包括护套连接部(12),
所述护套连接部(12)具有第二周向断口,所述护套连接部(12)与所述罩体(11)固定
连接,所述护套连接部(12)的所述第二周向断口与所述导线侧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绝
缘护套(1)通过所述护套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臣王向群史永薛强王晓军刘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