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8049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02
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附框结构,所述的附框结构由上下、左右四道附框型材分别沿门窗洞口内侧壁布置并相接而成,其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通过在室外侧配置空气新风引入口和在室内侧配置空气循环引入口以及在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侧腔体连通于配置的带有室内侧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构成一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建筑门窗新风和空气净化附框结构;它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使用方便可靠,它既保证了室外新鲜空气的有效引入,同时又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确保空气的含氧量和安全性,创造了一种健康居家生活环境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属于建筑门窗
 
技术介绍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空气质量的好坏是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居家生活的安全。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杂质,如雾霾、病毒、细菌、真菌孢子、有毒有异味气体等,对人们的居家生活造成了健康的隐患。除室外存在的污染外,室内空气同样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室内装修之后空气中会残留甲醛、苯、二恶英等有害异味气体;又或者长时间处于较为相对较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如空调房),会导致室内空气含氧量下降,二氧化碳、氮气等含量增加等,都会造成人体的不舒适感进一步会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现市场上对于空气中存在的诸多健康隐患采取的基本措施有两种: 一是在建筑物内安装中央集成新风系统,通过对引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释放至建筑物内部。但中央新风无法实现内外循环功能,室内管道安装时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寿命。并且新风管道会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容易滋生细菌,同时无法实现单房间开启,能量损耗大。二是在室内侧使用空气净化器——通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为了室内与室外空气的可循环,在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又会在门窗原来安装玻璃的位置或者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安装通风器,以实现内外空气的流通。无论是空气净化器还是通风器,都是用一个机器实现一种功能,并且在玻璃上或是在建筑物墙体上安装通风器,破坏了整体窗户的结构和建筑立面的美观性,又不利于建筑的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使用方便可靠,既可以在引入室外侧新风,同时又能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对室内空气实现内循环功能的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附框结构,所述的附框结构由上下、左右四道附框型材分别沿门窗洞口内侧壁布置并相接而成,其中至少有一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通过在室外侧配置空气新风引入口和在室内侧配置空气循环引入口以及在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侧腔体连通于配置的带有室内侧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构成一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建筑门窗新风和空气净化附框结构。 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至少包括进风腔体、过滤腔体和送风腔体,其中在过滤腔体中安装有由多层过滤层构成的空气净化装置,在所述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外侧设置有空气新风引入口,而在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内侧设置有空气循环引入口,且所述空气新风引入口和空气循环引入口均连通于进风腔体;而送风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下道附框型材的两端分别相接有左右两道附框型材,该左右两道附框型材的上端分别连接有上道附框型材,且上道附框型材和左右两道附框型材均为节能附框型材,分别由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通过中间的隔热块相接而成;所述左右两附框型材的内侧型材上设置有内侧凹缺口,该内侧凹缺口的内侧壁上附设有一条带有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气型材,该出气型材的内腔在下部连通于空气净化腔体结构送风腔体两侧的出风通道,而在出气型材的内腔上部分别用堵头封住内腔,在所述出气型材的室内侧设置有多个连通内腔的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 本专利技术所述送风腔体的中间正对着过滤腔体安装有主要由双向离心风扇构成的可分别向送风腔体两侧出风通道送风的双向离心风扇总成;所述节能附框型材的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分别在相对的连接位置各自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的隔热块通过内外两侧边的插槽插接在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上的燕尾槽,将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连接在一起。 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不影响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使用方便可靠,它既保证了室外新鲜空气的有效引入,同时又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确保空气的含氧量和安全性,创造了一种健康居家生活环境等特点。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节能附框型材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介绍: 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附框结构,所述的附框结构由上下、左右四道附框型材1、2、3、4分别沿门窗洞口5内侧壁布置并相接而成,相接的方式包括图1所示的直角连接,也可以是相互45度角连接或以现有常见的其它框架结构连接方式,其中至少有一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6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7通过在室外侧配置空气新风引入口8和在室内侧配置空气循环引入口9以及在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侧腔体连通于配置的带有室内侧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10的出风通道11,构成一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建筑门窗新风和空气净化附框结构。图1中未示出门窗框和门窗扇的结构,因这些为现有常规的门窗结构,具体体现在图2所示上。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下道附框型材2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6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至少包括进风腔体12、过滤腔体13和送风腔体14,其中在过滤腔体13中安装有由多层过滤层构成的空气净化装置,这些过滤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现有技术中任意选取并配置,以达到居室内空气质量要求为准。在所述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外侧设置有空气新风引入口8,而在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内侧设置有空气循环引入口9,且所述空气新风引入口8和空气循环引入口9均连通于进风腔体12,图2中所示的进风腔体12布置在腔体的下部,并依次向上为过滤腔体13和送风腔体14;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相反布置,即进风腔体12布置在腔体的上部,并依次向下为过滤腔体和送风腔体;而送风腔体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10的出风通道11。 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下道附框型材2的两端分别相接有左右两道附框型材3、4,该左右两道附框型材3、4的上端分别连接有上道附框型材1,且上道附框型材1和左右两道附框型材3、4均为节能附框型材,见图3所示,它分别由外侧型材15和内侧型材16通过中间的隔热块17相接而成;所述节能附框型材的外侧型材15和内侧型材16分别在相对的连接位置各自设置有燕尾槽18,所述的隔热块17通过内外两侧边的插槽插接在外侧型材15和内侧型材16上的燕尾槽18,将外侧型材和内侧型材连接在一起并构成所述的节能附框型材,之所以称之为节能,主要是因为内外侧型材之间用隔热块进行隔热,减少室内外的热传导,实现节能。 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左右两附框型材3、4的内侧型材16上设置有内侧凹缺口19,见图3所示,该内侧凹缺口19的内侧壁上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附框结构,所述的附框结构由上下、左右四道附框型材分别沿门窗洞口内侧壁布置并相接而成,其中至少有一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通过在室外侧配置空气新风引入口和在室内侧配置空气循环引入口以及在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侧腔体连通于配置的带有室内侧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构成一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建筑门窗新风和空气净化附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洞口与门窗框之间的附框结构,所述的附框结构由上下、左右四道附框型材分别沿门窗洞口内侧壁布置并相接而成,其中至少有一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通过在室外侧配置空气新风引入口和在室内侧配置空气循环引入口以及在空气净化装置至少一侧腔体连通于配置的带有室内侧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构成一引入新风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建筑门窗新风和空气净化附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建筑门窗引入新风和空气净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道附框型材为带有内部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所述的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腔体至少包括进风腔体、过滤腔体和送风腔体,其中在过滤腔体中安装有由多层过滤层构成的空气净化装置,在所述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外侧设置有空气新风引入口,而在空气净化腔体结构的室内侧设置有空气循环引入口,且所述空气新风引入口和空气循环引入口均连通于进风腔体;而送风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新风和净化空气出风口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卫星章竹义潘林杰徐智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