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577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0 04:59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以及门体(11),其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门体(11)具有支承框,在支承框设置有铰链构造、锁定机构(47)以及开盖操作部(59)。开盖操作部(59)构成为具有拉手部(60)和转动轴(70),用于解除锁定机构(47)。拉手部(60)在开盖操作部(59)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靠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衣物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将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封闭或者打开的门体且进行包括洗涤和干燥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处理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提出了洗涤干燥机(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1090号公报)。图9是以往的洗涤干燥机100的立体图,图10是将该洗涤干燥机100的包括锁定机构600和开盖操作部700的门体300的主要部分放大地示出的后视图。此外,图10示出了门体300的把手部710和锁定机构600的概要结构。另外,图11是表示以往的洗涤干燥机100的开盖操作部700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截面图。洗涤干燥机100在壳体200内具备收容洗涤物的旋转滚筒,并且在前表面具备开口部215。另外,洗涤干燥机100具备门体300。门体300以在封闭开口部215的封闭位置与打开开口部215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0。在壳体200的开口部215的周围形成有凹区域216,该凹区域216朝向壳体200的内侧形成有凹部。转动到封闭位置的门体300被收容在凹区域216内。当门体300位于封闭位置时,在门体300的、与开口部215和包围开口部215的凹区域216相向的内表面形成随着朝向门体300的中心方向而隆起的形状。利用壳体200的凹区域216和门体300的内表面的隆起形状将门体300的内表面压接于配设在壳体200的内部的水密密封构件115。这样,在门体300与洗涤槽之间形成水密密封构造。当放入洗涤物时,使用者拉动设置于门体300的开盖操作部700的把手部710。由此,锁定机构600的闩锁610转动,从而解除与壳体200的锁定孔218之间的卡合,因此能够打开门体300。在以往的洗涤干燥机100中,如图10所示,开盖操作部700设置在与锁定机构600分离但比较接近的位置处。开盖操作部700构成为用连结部G将开盖操作部700的转动传递为锁定机构600的闩锁610的转动。另外,为了与从左右各方向打开和关闭门体300的情况下的设计相对应,开盖操作部700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W方向)上左右对称,把手部710的宽度形成为与开盖操作部700的大致整个宽度接近的宽度。在以往的洗涤干燥机100中,旋转滚筒的转轴处于水平方向或者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下倾斜。因此,在使把手部710的位置与门体300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相比位于壳体200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情形下,使用者在打开门体300时不需要大幅度弯腰,因此操作性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防止运转中的漏水,锁定机构600需要配置在门体300的水平方向的大致中心线上。然而,在使用通过连结部G将把手部710的转动传递为锁定机构600的闩锁610的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难以使把手部710与锁定机构600大幅分离,无论如何把手部710的位置都变低。在此,当为了改善使用者打开门体300时的操作性而想要将把手部710设置在壳体200的高度方向的上方时,把手部710远离锁定机构600。在该情况下,在通过连结部G将把手部710的转动传递为锁定机构600的闩锁610的转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把手部710、连结部G的开盖操作部700大型化,难以确保强度。如果开盖操作部700的强度不足,则使用者即使拉动开盖操作部700的把手部710,也会由于开盖操作部700的变形而导致连结部G和闩锁610不能充分地转动,从而难以打开门体300。也就是说,在想要不使开盖操作部700大型化而在开盖操作部700的整个宽度的宽度方向上大致对称地设置把手部710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把手部710仅能够配置在使其与门体300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的角度θ1为20°左右的上方。如果是该位置,则使用者打开门体300时必须大幅度弯腰,因此不太能说打开门体300时的操作性很好,导致使用方便性稍差。另外,为了将把手部710的位置配置在上方,还考虑代替使开盖操作部700大型化而使锁定机构600向上方延伸。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使闩锁610的位置与门体300的外周相比在径向上靠近内侧,存在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215变小而导致使用方便性变差这样的问题。并且,闩锁600的转轴与开盖操作部700的转动轴所成的角度变大,因此当用连结部G将把手部710的转动传递为闩锁610的转动时,难以高效地传递,导致使用方便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如下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确保开盖操作部的强度,并且能够使把手部的位置向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移动且提高打开门体时的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衣物处理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以及门体,其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门体具有支承框,在支承框上设置有铰链构造、锁定机构以及开盖操作部。开盖操作部构成为具有拉手部和转动轴,用于解除锁定机构。拉手部在开盖操作部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靠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供如下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确保开盖操作部的强度,并且能够使作为把手部的拉手部的位置向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移动且提高打开门体时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的门体附近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有位于封闭位置的门体的洗涤干燥机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体的概要性的截面结构的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门体的后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包括锁定机构和开盖操作部的门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开盖操作部附近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的锁定机构附近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的图。图9是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立体图。图10是将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包括锁定机构和开盖操作部的门体的主要部分放大示出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开盖操作部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表示“上”、“下”、“左”以及“右”等的方向的用语仅为了使说明清晰化,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涤干燥机50的立体图,图2是该洗涤干燥机50的主视图,图3是该洗涤干燥机50的门体11附近的主视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作为衣物处理装置的例子,使用洗涤干燥机50来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个例子。例如,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不具备干燥功能的洗衣机、不具备洗涤功能的干燥机。洗涤干燥机50具备壳体12和门体11。壳体12形成为实质是长方体形状。壳体12具备:在上下方向上竖立设置的正面壁13、设置在正面壁13的相对侧的背面壁14以及配设在正面壁13与背面壁14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竖立设置的左侧壁15和右侧壁16。另外,壳体12包括形成壳体12的上表面的顶壁17和形成壳体12的底面的底壁18。正面壁13包括:配设在下方的下部壁19、配设在下部壁19的上方的主壁20以及配设在主壁20的上方的上部壁21。主壁20和上部壁21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接近背面壁14的方式一边弯曲一边倾斜。主壁20包括:开口框部22,其装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以及门体,其用于打开和关闭上述开口部,其中,上述门体具有支承框,在上述支承框上设置有铰链构造、锁定机构以及开盖操作部,上述开盖操作部构成为具有拉手部和转动轴,用于解除上述锁定机构,上述拉手部在上述开盖操作部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靠上述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5 JP 2013-183822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用于取出和放入衣物的开口部;以及门体,其用于打开和关闭上述开口部,其中,上述门体具有支承框,在上述支承框上设置有铰链构造、锁定机构以及开盖操作部,上述开盖操作部构成为具有拉手部和转动轴,用于解除上述锁定机构,上述拉手部在上述开盖操作部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靠上述壳体的高度方向的上方的位置处,上述拉手部的外边缘在比上述支承框的外周更靠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原裕志神藤健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