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117190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处理器和一电池,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脉冲模块和采样模块,其中: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脉冲模块根据控制信号产生脉冲电压信号至电池,采样模块采集脉冲电压信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可根据控制器来调节脉冲电压信号的脉宽及幅度等参数,因此能对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多次采样,使获取的电池温度更加精确;又由于通过对脉冲电压信号进行采样获取的采样电压信号来获取电池温度,因此能在手机充电及使用状态下对电池进行检测,更安全,且该电路十分简易,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在手提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而近年来屡屡爆出的电池爆炸、电池燃烧、被手机烫伤的事故中,无一例外,都与电池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有技术中,对移动终端如手机的电池的检测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通过基带芯片上的比较器将电池上热敏电阻的电压与采样电阻R上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来检测手机电池是否应该停止充电,进一步地,还能通过添加ADC采样电路来检测手机电池温度也即手机温度,但上述检测方法随意性大,采样的误差也较大,对手机电池的检测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只是在手机充电时才对手机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性能越来越强劲,随之而来的,智能手机的发热越来越严重,且不只是在手机充电时发热严重,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发热现象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对手机在充电及使用状态下的电池进行准确地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旨在实现简易且准确地对移动终端在充电及使用状态下的电池进行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处理器和一电池,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脉冲模块和米样模块,其中: 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所述脉冲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脉冲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池,所述采样模块采集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 优选地,所述脉冲模块包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一数/模转换器,所述数/模转换器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内设有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采样模块包括一第一电阻、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隔离所述采样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的开关模块。 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脉冲模块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处理器受浪涌损坏的保护模块。 优选地,所述保护模块包括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 由所述脉冲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电池输入脉冲电压信号; 通过采样模块对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进行采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 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检测电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由控制器控制一脉冲模块发送预设脉宽及预设幅度的脉冲电压信号至移动终端电池的热敏电阻,再由采样模块对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进行采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控制器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从而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检测。由于可根据控制器来调节脉冲电压信号的脉宽及幅度等参数,因此能对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多次采样,使获取的电池温度更加精确;又由于通过对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进行采样获取的采样电压信号来获取电池温度,因此能在手机充电及使用状态下对电池进行检测,更加安全,且该电路十分简易,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检测电路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参照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处理器I和一电池2,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脉冲模块3和米样模块4,其中: 所述处理器I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3,所述脉冲模块3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脉冲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池2,所述采样模块4采集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I,所述处理器I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2的温度。 具体地,上述脉冲模块3包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一数/模转换器32及控制接口 33,控制接口 33可以为并行接口或串行接口,所述数/模转换器32 —端通过并行接口33与所述处理器I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32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模块4连接。 上述米样模块4包括一第一电阻Rl和一稳压管ZD,所述第一电阻Rl —端与所述脉冲模块3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l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ZD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池2内设有一热敏电阻R2,所述热敏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管ZD的阴极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VBAT-连接。所述电池2的正极VBAT+与所述脉冲模块3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2的负极VBAT-接地。 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2为脉冲模块3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供电,保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能正常工作,处理器I通过控制接口 33向脉冲模块3发送一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数/模转换器32发送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控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1输出一预设脉宽及预设幅度的脉冲电压Vo,脉冲电压Vo的值可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正常情况下,脉冲模块3输出的脉冲电压Vo经第一电阻R1、稳压管ZD及电池2中的热敏电阻R2后接地,形成通路。设定稳压管ZD的导通压降为Λ V,则此时,采样模块4通过第一电阻R1、稳压管 ZD 分压采集的 i 点采样电压 Vi= (Vo- Δ V)*R2/(R1+R2)+ Λ V= (R2*Vo+Rl* Δ V)/(R1+R2)。 进一步地,可由处理器I控制脉冲模块3的预设脉宽T的大小,从而控制在预设脉宽T的时间段内,对脉冲模块3输出的脉冲电压Vo进行若干次采样,采样次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在预设脉宽T内进行N次采样,采样值为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处理器和一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脉冲模块和采样模块,其中: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所述脉冲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脉冲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池,所述采样模块采集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处理器和一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检测电路包括脉冲模块和采样模块,其中: 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脉冲模块,所述脉冲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脉冲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池,所述采样模块采集所述脉冲电压信号获得采样电压信号,并将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计算获取电池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模块包括一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一数/模转换器,所述数/模转换器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另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内设有一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包括一第一电阻、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科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