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7160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111)的壳体、滑动设置于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121)的夹板(12)、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12)之间的弹性件(14)以及与夹板(12)相连的操作件(15),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的夹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线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线是用电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安装用电设备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部分电源线的裸线端子裸露于外部空间,此时,电源线的安全性就需要技术人员格外关注。 以空调器为例,空调室内机安装时,一些用户要求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不得加装保护装置,致使部分电源线的裸线端子裸露于外部空间,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技术人员对该空调室内机进行电气检测时,为了避免多根裸线端子相互接触造成短路,需要在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套设护套。 然而,上述护套套在裸线端子上后,由于用电设备及相关部件的周转,护套容易与裸线端子相分离,仍然会造成落线端子相互接触而出现短路,使用电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用电设备中,电源线的数量较多,技术人员需要依次在每根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套设护套,操作较为繁琐,致使用电设备的检测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的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的夹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夹板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夹板相连的操作件,在所述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所述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夹紧孔。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沿着所述夹板的滑动方向延伸。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操作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板的滑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夹板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在所述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操作件外伸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壳体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通过孔。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二通过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一通过孔和/或所述第二通过孔为圆孔。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在所述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弹性件沿着所述夹板的边缘线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壳体上具有第一通过孔,夹板上具有第二通过孔,且夹板滑动设置于壳体内,弹性件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之间,操作件与夹板相连,在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与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与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夹紧孔。当需要将该保护装置套在电源线裸线端子上时,向操作件施加作用力,使得操作件向夹板施加作用力,最终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即可将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该端子通过孔内。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完毕后,松开操作件,此时弹性件将向夹板施加弹性力,使得夹板复位,第二通过孔相对于第一通过孔产生错位,进而向电源线裸线端子施加夹紧力。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的夹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保护装置沿A-A向的剖视图。 上图1-3 中: 前壳11、第一通过孔111、夹板12、第二通过孔121、后盖13、弹性件14、操作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 ;壳体由前壳11和后盖13组成,以便于将夹板12安装于壳体内,前壳11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孔111,该第一通过孔111的大小能够满足将电源线裸线端子顺利穿过即可,其数量可为一个;夹板12滑动设置于壳体内,其上具有第二通过孔121,该第二通过孔121的大小亦能够满足将电源线裸线端子顺利穿过即可,其数量一般与第一通过孔111相同,且两者的位置相对应;弹性件14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12之间,其可由弹性材料制成;操作件15与夹板12相连,具体地,其可与夹板12相抵接,也可与夹板12相固定,或者与夹板12 —体成型。上述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即可:操作人员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后,夹板12在操作件15的驱动下在壳体内滑动,然后弹性件14发生形变,而操作人员撤去作用力后弹性件14将复位,进而向夹板12和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由此,操作件15将产生两个行程,一个是在操作人员的施力作用下形成的施力行程,另一个是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形成的复位行程。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即,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形成的孔的大小足以使电源线裸线端子通过,而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形成的孔将有缩小的趋势,从而夹紧该孔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 当需要将该保护装置套在电源线裸线端子上时,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使得操作件15向夹板12施加作用力,最终第一通过孔111和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即可将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该端子通过孔内。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完毕后,松开操作件15,此时弹性件14将恢复形变,继而向夹板12施加弹性力,使得夹板12复位,第二通过孔相对于第一通过孔产生错位,进而向电源线裸线端子施加夹紧力。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12的压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使弹性件14受力后的运动相对稳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14沿着夹板12的滑动方向延伸,即夹板12滑动后向弹性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111)的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121)的夹板(12)、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夹板(12)之间的弹性件(14)以及与所述夹板(12)相连的操作件(15),在所述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所述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111)的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121)的夹板(12)、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夹板(12)之间的弹性件(14)以及与所述夹板(12)相连的操作件(15),在所述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所述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4)沿着所述夹板(12)的滑动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5)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板(12)的滑动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5)和所述弹性件(14)分别位于所述夹板(12)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召刘海冰朱乐军牛海清黄鹏辉鲜于文祥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