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808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9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一种可充电电子产品,包括塑胶件外壳和在塑胶件外壳上的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导通线图案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其满足设备轻薄化、可靠性的要求,且充电效率也较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
】[0001 ]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线圈构成的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利用无线充电线圈构成的无线充电结构,均是先制作出无线充电线圈(一般为铜线圈),作为单独的一个实体模块,再安装到其它塑胶件壳体表面。例如,当形成无线充电电源时,可粘贴于电池壳内侧或是电池表面。这样得到的充电结构,整机厚度均较厚,无法满足设备轻薄化发展的要求。而且,长时间使用时也会造成无线充电线圈从壳体上脱落或是部分脱胶问题,可靠性差。最重要的是,一般无线充电线圈都是粘贴在壳体内,这样,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至少间隔两层设备壳体的厚度,造成充电间隙大,导致充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结构以及可充电电子产品,其满足设备轻薄化、可靠性的要求,且充电效率也较高。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塑胶件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正面的线圈图案、两个馈点,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塑胶件壳体背面的导通线图案;所述线圈图案、两个馈点和导通线图案均为金属材质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外部引出端与第一馈点连通成为一体化的图案,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和第二馈点上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塑胶件壳体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设置有金属材料,所述导通线图案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线圈图案的内部端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二馈点上的通孔所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壳体为需要充电或者可为其它设备供电的电子设备的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壳体为手机外壳、笔记本外壳、平板电脑外壳、蓝牙耳机外壳、移动电源外壳或者电池的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智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唯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