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式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17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7:47
在外壳(1)内收纳有压电振动板的压电式蜂鸣器(100)中,在压电振动板(2)的背面板(12b)侧形成有后腔,在背面板(12b)形成有从外壳(1)的外部连通到后腔的狭缝(30~39),狭缝(30~39)形成为能够通过水滴的表面张力来防止水滴穿过狭缝(30~39)从外壳(1)外进入到外壳(1)内的形状。由此,在外壳内,在压电振动板的前后形成有共鸣室以及后腔的压电振动板中,能够缓解由后腔内的反射波给压电振动板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能够将水滴进入到外壳内的可能性维持得很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式蜂鸣器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式蜂鸣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如下的压电式蜂鸣器:在外壳内收纳有压电振动板,在压电振动板的前面侧形成有共鸣室,形成有从共鸣室连通到外壳外部的放声孔,在共鸣室中将由压电振动板产生的声音放大,声音从放声孔放出到外壳外部。在这样的压电式蜂鸣器中,在压电振动板的背面侧设置有将电导通用引线引出的后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0511 号公报))。 如果存在这样的后腔,由压电振动板产生的声音被包围后腔的壁反射,反射波可能会给压电振动板的振动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抑制振动)。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为了缓解由后腔内的反射波给压电振动板带来的不良影响,想到了在包围后腔的壁上设置狭缝。但是,在该情况下,水滴从狭缝进入到外壳内的可能性变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在外壳内在压电振动板的前后形成有鸣室及后腔的压电振动板中,缓解由后腔内的反射波给压电振动板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降低水滴进入到外壳内的可能性。 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式,具备:外壳;以及压电振动板,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和背面板,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压电振动板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并且在所述压电振动板与所述背面板之间形成有后腔,在所述前面板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前腔的放声孔,在所述背面板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后腔的狭缝,所述狭缝形成为能够通过水滴的表面张力来防止水滴穿过所述狭缝从所述外壳外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形状。 像这样,为了缓解由后腔内的反射波给压电振动板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形成的狭缝形成为能够通过表面张力来防止水滴进入的形状,从而能够将水滴进入到外壳内的可能性维持得较低。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具备:外壳;以及压电振动板,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和背面板,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压电振动板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并且在所述压电振动板和所述背面板之间形成有后腔,在所述前面板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前腔的放声孔,在所述背面板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后腔的狭缝,所述狭缝形成为直径为1.6mm以上的刚体球不能穿过所述狭缝从所述外壳外进入到外壳内的形状。 像这样,为了缓解由后腔内的反射波给压电振动板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形成的狭缝形成为直径1.6mm以上的刚体球不能穿过该狭缝从外壳外进入到外壳内的形状,从而能够将水滴进入到外壳内的可能性维持得较低。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在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后腔连通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与放声孔同一面上开口。 像这样,与放声孔在同一面上开口形成有与后腔连通的贯穿孔的情况下,从放声孔放出的声音和从贯穿孔放出的声音的相位错开。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狭缝,则从前面板放出的声音的整体的声压有可能下降。 但是,如上所述,在背面板形成有狭缝的情况下,在压电振动板上产生的声音的一部分从狭缝释放到外壳外。 因此,从向外壳外侧开口的贯穿孔的开口端放出的声音的声压小于从放声孔放出的声音的声压。因此,两者的声音的相位不同,也能够抑制给从放声孔放出的声音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在压电式蜂鸣器上,狭缝设置有多个。通过这样构成,从而能够在充分保持提高外壳的前面侧的声压的效果的同时,防止水滴进入。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在压电式蜂鸣器上,在所述狭缝的端部,构成所述狭缝的通道壁相对于所述端部以外的部分向下方倾斜。 通过这样构成,该端部的通道壁作为排水路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即使水滴附着到狭缝上,当水滴沿着狭缝到达端部时,水滴沿着倾斜向下的通道壁滴落,从而最终从狭缝离开。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在第I方式至第5方式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式蜂鸣器中,所述狭缝以具有向上方立起的壁的曲柄形状从所述外壳外侧的开口端延伸到外壳内侧的开口端。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水滴从狭缝的外侧开口端进入到狭缝内的情况下,通过向上方立起的壁阻止水滴进一步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电式蜂鸣器时的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压电式蜂鸣器时的立体图。 图3是压电式蜂鸣器的背面图。 图4是压电式蜂鸣器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将盖取下的状态的压电式蜂鸣器的立体图。 图7是盖的立体图。 图8是将盖沿着图4的VII1-VIII截面剖开的图。 图9是将盖沿着图4的IX-1X截面剖开的图。 图10是将盖沿着图4的X-X截面剖开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图4表不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式蜂鸣器100的外观。该压电式蜂鸣器100被配置于车室内的仪表盘内的、例如仪表的背面、导航装置的背面、音响装置的背面等。配置时的压电式蜂鸣器100的姿势与图3、图4上下大体一致。 另外,该压电式蜂鸣器100的图3的上下方向的全长为例如3.95cm,左右方向的全长为例如2.3cm,图4的左右方向的全长为例如1.6cm,但是不限于此。 如图1?图4所示,压电式蜂鸣器100具备外壳I和收纳在外壳I内的各种构成部件。外壳I具有外壳主体11和盖12。在压电式蜂鸣器100的构成部件被组装到外壳主体11上的状态下,将盖12嵌到外壳主体11上进行固定,从而构成压电式蜂鸣器100。外壳主体11和盖12由例如树脂等绝缘材料(例如PBT、PP)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外壳主体11具有构成外壳I的前面的壁的前面板llf(参照图1)、形成外壳I的右侧面的壁的一部分的右侧面板I Ir (参照图1)、形成外壳I的上面的壁的上面板I Iu (参照图2)、用于与外部的电力供给源物理性地连接的连接器部llq(参照图1)等。 盖12具有构成外壳I的背面的壁的背面板12b (参照图2)、形成外壳I的右侧面的壁的一部分的右侧面板12ι■(图2参照)、形成外壳I的左侧面的壁的左侧面壁121 (参照图2)、连接片12q等。将连接片12q嵌入到形成于车身等安装对象物上的未图示的连接孔,从而将压电式蜂鸣器100固定到安装对象物上。 如图5、图6所示,在外壳主体11内,作为压电式蜂鸣器100的构成部件,安装有以特定的谐振频率振动而发生声音的压电振动板2、端子3、4、引线5、6、以及具有使压电振动板2放出电荷的功能的放电电阻7。 另外,外壳主体11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为埋入有导电金属制端子3、4的状态。 而且,在将放电电阻7连接到在外壳主体11上插入成型的端子3、4上之后将压电振动板2固定,然后,在端子3、4及压电振动板2上电气地且物理地连接引线5、6,然后用盖12覆盖,从而在外壳I内收纳有各个构成部件的状态下构成压电式蜂鸣器100。 另外,如图5所示,在压电振动板2与前面板Ilf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21。该前腔21是由将压电振动板2包围的周壁Ilg(外壳主体11的一部分)、前面板Hf、以及压电振动板2包围的空间。该前腔21形成为共鸣频率与压电振动板2的谐振频率一致。 另外,在前面板Ilf上形成有放声孔lie。前腔21和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1);以及压电振动板(2),被收纳在所述外壳(1)内,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述外壳(1)具有前面板(11f)和背面板(12b),在所述外壳(1)内,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前面板(11f)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21),并且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背面板(12b)之间形成有后腔(22),在所述前面板(11f)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1)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前腔(21)的放声孔(11e),在所述背面板(12b)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1)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后腔(22)的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所述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形成为能够通过水滴的表面张力来防止水滴穿过所述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从所述外壳(1)外进入到所述外壳(1)内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9 JP 2013-1697191.一种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I);以及 压电振动板(2),被收纳在所述外壳(I)内,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述外壳(I)具有前面板(Ilf)和背面板(12b), 在所述外壳(I)内,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前面板(Hf)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21),并且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背面板(12b)之间形成有后腔(22), 在所述前面板(Ilf)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I)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前腔(21)的放声孔(He), 在所述背面板(12b)上形成有从所述外壳(I)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后腔(22)的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 所述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形成为能够通过水滴的表面张力来防止水滴穿过所述狭缝(30、31、32、33、34、35、36、37、38、39)从所述外壳(I)外进入到所述外壳(I)内的形状。2.—种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壳⑴; 压电振动板(2),被收纳在所述外壳(I)内,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述外壳(I)具有前面板(Ilf)和背面板(12b), 在所述外壳(I)内,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前面板(Hf)之间形成有作为共鸣室发挥作用的前腔(21),并且在所述压电振动板(2)和所述背面板(12b)之间形成有后腔(22), 在所述前面板(Ilf)形成有从所述外壳(I)的外部连通到所述前腔(21)的放声孔(H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孝志郎铃木隆太坂本仁史
申请(专利权)人:安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