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品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6084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印品输送机构,包括支架、支撑柱、上夹板组件、下夹板组件及铰接组件,上夹板组件包括上夹板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下夹板组件包括下夹板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及支撑柱均固连于支架上,下夹板位于上夹板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之间的区域,铰接组件包括连接轴、转动杆及铰接连接件,转动杆垂直固连于连接轴的一端上,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的自由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的左右端面,下夹板固连于连接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用性好、可靠性高、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品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印品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在印刷设备中,输送部的最后阶段是将印品从印刷机上送出并完成收纸工作。为满足一正一反的收纸要求,需将印品先经过翻转阶段完成正向或者反向的输出再进行收纸工作。而一正一反的印品通常是以10至50张为一手纸。为满足不同印品每手纸的厚度要求,现有收纸结构通常设置弹簧用以夹纸进行送纸,但弹簧提供的夹紧力会随着弹簧压缩量的不同出现变化,且易产生弹性疲劳导致夹纸失败,进而造成印品变形、堆放不齐,难以完成理想的收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收纸结构的不足,提供印品输送机构,通过第一气缸提供稳定的夹紧力使上夹板通过与下夹板的配合实现接纸夹纸工作,通过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带动下夹板完成向下翻转与复位动作以实现印品的送纸工作。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印品输送机构,包括支架、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上夹板组件、下夹板组件及铰接组件,所述上夹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包括下夹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及支撑柱均固连于支架上,下夹板位于上夹板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转动杆及铰接连接件,转动杆垂直固连于连接轴的一端上,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的自由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的左右端面,下夹板固连于连接轴上。本技术中,支撑架用于支撑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及两支撑柱。第一气缸用于控制上夹板的高度位置并提供给上夹板一夹紧力,使上夹板通过与下夹板的配合实现接纸夹纸工作。第二气缸用于控制下夹板的倾斜角度,通过向下翻转下夹板将被夹紧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印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完成送纸工作。铰接组件用于实现下夹板的向下翻转,使下夹板在第二活塞杆收缩运动中实现翻转与复位工作。 为提高转动杆与连接轴间连接的稳定性,且避免产生传动失效,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一端上。 为提高上夹板对印品的夹紧力,使上夹板与下夹板间的配合能更好地完成接纸夹纸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为两个。 为提高支架的牢固性及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连接两支撑板的横支撑梁及气缸架,气缸架固连于横支撑梁上,所述两支撑柱的后端面固连于横支撑梁上,两支撑柱位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两支撑板架在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两支撑板与两轨道均通过齿条啮合。如此,可通过齿条间的传动使两支撑板发生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支架前后移动以辅助上夹板和下夹板实现印品的送纸工作。 与现有收纸结构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上夹板组件的设置,由第一气缸提供稳定的夹紧力使上夹板通过与下夹板的配合实现接纸夹纸工作,且可满足不同印品每一手纸的厚度要求。通过下夹板组件的设置,由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带动下夹板完成向下翻转与复位动作以实现印品的送纸工作。通过两支撑板与两轨道间的齿条配合可实现支架于轨道上的前后移动以辅助上夹板和下夹板完成印品的送纸工作。本技术具有通用性好、可靠性高、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印品输送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架,11、支撑板,12、横支撑梁,13、气缸架,2、支撑柱,3、上夹板组件,31、上夹板,32、第一气缸,4、下夹板组件,41、下夹板,42、第二气缸,5、铰接组件,51、连接轴,52、转动杆,53、铰接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印品输送机构,包括支架1、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2、上夹板组件3、下夹板组件4及铰接组件5,所述上夹板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31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31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4包括下夹板4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及支撑柱2均固连于支架I上,下夹板41位于上夹板31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2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5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51、转动杆52及铰接连接件53,转动杆52垂直固连于连接轴51的一端上,铰接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52的自由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轴5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2的左右端面,下夹板41固连于连接轴51上。本实施例中,可将连接轴51穿过下夹板41的左右端面以实现下夹板41与连接轴51间的固连。转动杆52可固连于连接轴51的左端或者右端。转动杆52的自由端是指未与连接轴51固连的那一端。第一活塞杆伸缩的最大行程应保证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间的距离满足不同印品每一手纸的厚度要求。为达到稳定的夹紧力,上夹板31应设置于下夹板41的正上方且两者的尺寸相同。支架I的设置应满足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及两支撑柱2的位置要求,以便于对其进行固定与支撑。 本实施例零位状态时,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均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的上夹板31处于其行程路径中的上端位置,下夹板41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如此,可便于将印品传送至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之间的区域。本实施例应用时,维持零位状态,整个实施例向前移动至规定位置处,待印品传送至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之间后,则先伸长第二活塞杆,在铰接连接件53的传动下提供给转动杆52自由端一向下移动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连接轴51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下夹板4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即完成接纸工作。接着,再伸长第一活塞杆,带动上夹板31向下移动,使上夹板31向下夹紧印品,此时即完成夹纸工作。而后,整个实施例向后移动至规定位置处,再收缩第二活塞杆,在铰接连接件53的带动下提供给转动杆52自由端一向上移动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连接轴51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逆时针方向翻转直至下夹板41处于竖直状态。由于失去支撑力,被夹紧于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间的印品在其自重作用下下落至收纸处,此时即完成送纸工作。若要实现以上应用的自动工作,可通过编程的方式控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41的伸缩时间与伸缩量,以及本实施例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时间与距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I包括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1、连接两支撑板11的横支撑梁12及气缸架13,气缸架13固连于横支撑梁12上,所述两支撑柱2的后端面固连于横支撑梁12上,两支撑柱2位于两支撑板11之间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气缸架13用于固连、支撑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42。为提高支架I的稳固性,可设置两条横支撑梁12,两横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印品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2)、上夹板组件(3)、下夹板组件(4)及铰接组件(5),所述上夹板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31)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31)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4)包括下夹板(4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及支撑柱(2)均固连于支架(1)上,下夹板(41)位于上夹板(31)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2)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5)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51)、转动杆(52)及铰接连接件(53),转动杆(52)垂直固连于连接轴(51)的一端上,铰接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52)的自由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铰接,连接轴(5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2)的左右端面,下夹板(41)固连于连接轴(5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印品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2)、上夹板组件(3)、下夹板组件(4)及铰接组件(5),所述上夹板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31)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31)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4)包括下夹板(4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及支撑柱(2)均固连于支架(I)上,下夹板(41)位于上夹板(31)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2)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5 )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51)、转动杆(52 )及铰接连接件(53 ),转动杆(52)垂直固连于连接轴(51)的一端上,铰接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杆(52)的自由端和第二活塞杆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成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