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霜专利>正文

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26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力量转移臂(3)由转轴(5)活动锁定在框套托梁(6)的框套中间,尾部安装套胶滚动轮(12),框套托梁(6)由门扇形连接螺栓(7)、连接板块(8)、箕形连接件(9)组合连接成一体,由强力螺栓(14)固定在车辆大梁(13)的前后两端上,配重保险屏障(2)安装在力量转移臂(3)的前臂上,当汽车碰撞时,碰撞的冲击力通过力量转移臂(3)和套胶滚动轮(12)传递转移到地面,既不会伤人也不会伤车,达到安全保险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汽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本技术涉及车辆碰撞时的保险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碰撞保险装置为传统保险杠,只能起到很有限的保险作用,保险系数很小。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利用设置在车辆大梁前后两端上的框套托梁,以及铰接其上的力量转移臂,当汽车碰撞时,碰撞的冲击力通过力量转移臂和套胶滚动轮传递转移到地面,既不会伤车,也不会伤人,从而达到安全保险的目的。本技术的构成:由力量转移臂、框套托梁、转轴、门扇形连接螺栓、连接板块、箕形连接件、套胶滚动轮、加强钢板块、保险屏障、限位活节、碰珠限位卡和强力螺栓组成,力量转移臂(3)由转轴(5)活动锁定在框套托梁(6)的框套中间,尾部安装套胶滚动轮(12),框套托梁(6)由门扇形连接螺栓(7)、连接板块(8)、箕形连接件(9)组合连接成一体;保险屏障(2)安装在力量转移臂(3)的前臂上,下面由限位活节(4)与力量转移臂(3)的肘部连接,碰珠限位卡(11)安装在框套托梁(6)的最末端一组连接处的门扇形连接螺栓(7)上。力量转移臂(3)和框套托梁(6)均采用两侧为直板,两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由力量转移臂、框套托梁、转轴、门扇形连接螺栓、连接板块、箕形连接件、套胶滚动轮、加强钢板块、保险屏障、限位活节、碰珠限位卡和强力螺栓组成,其特征在于:力量转移臂(3)由转轴(5)活动锁定在框套托梁(6)的框套中间,尾部安装套胶滚动轮(12),框套托梁(6)由门扇形连接螺栓(7)、连接板块(8)、箕形连接件(9)组合连接成一体;保险屏障(2)安装在力量转移臂(3)的前臂上,下面由限位活节(4)与力量转移臂(3)的肘部连接,碰珠限位卡(11)安装在框套托梁(6)的最末端一组连接处的门扇形连接螺栓(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由力量转移臂、框套托梁、转轴、门扇形连接螺栓、连接板块、箕形连接件、套胶滚动轮、加强钢板块、保险屏障、限位活节、碰珠限位卡和强力螺栓组成,其特征在于:力量转移臂(3)由转轴(5)活动锁定在框套托梁(6)的框套中间,尾部安装套胶滚动轮(12),框套托梁(6)由门扇形连接螺栓(7)、连接板块(8)、箕形连接件(9)组合连接成一体;保险屏障(2)安装在力量转移臂(3)的前臂上,下面由限位活节(4)与力量转移臂(3)的肘部连接,碰珠限位卡(11)安装在框套托梁(6)的最末端一组连接处的门扇形连接螺栓(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时不会伤人伤车的保险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霜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