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其包括:电源盒、散热壳、灯板、反光碗、透光板和面圈,所述电源盒固设于散热壳的底部外侧,所述灯板固设在散热壳的底部内侧,所述反光碗扣设在灯板上,所述透光板盖设在反光碗的下口,所述面圈嵌套在透光板外沿,其中,所述反光碗内还设置有外壁呈阶梯式结构的辅反光碗,所述辅反光碗固设于透光板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一体化设计;2)整灯高度可以做到很低;3)有上下对流散热,散热效果好,同等尺寸的筒灯中,此灯功率可做到最大,并保证光源寿命超长,一般在30000小时以上;4)防眩光、无频闪,光源绿色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视力保护。(*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属于照明设备
。
技术介绍
筒灯一般分为嵌入式筒灯和明装筒灯。其中,用在超市、商场、办公室、宾馆等场所的多为嵌入式筒灯,嵌入式筒灯安装在吊顶的石膏板上,其发光面和石膏板平面成为一个整体。有些吊顶根据建筑需要,其上方的空间很矮,太高的筒灯无法嵌入进去。 另外LED光源一般都靠铝合金被动散热,铝合金的散热面积直接跟光源的功率相关,灯具的功率越大需要的铝合金越多。但太重的灯具不宜直接放在石膏板上,所以LED筒灯的功率不大容易做大,散热问题会一直伴随这它的开发和应用。 LED光源是新型的绿色光源,但目前市场上,LED光源装成灯具后会有眩光、频闪等问题,长期在这样的照明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影响人的视力,虽然新型灯具与环境友好,但却不与人友好。种种迹象表明,LED光源继绿色照明之后,健康照明是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其包括:电源盒、散热壳、灯板、反光碗、透光板和面圈,所述电源盒固设于散热壳的底部外侧,所述灯板固设在散热壳的底部内侧,所述反光碗扣设在灯板上,所述透光板盖设在反光碗的下口,所述面圈嵌套在透光板外沿,其中,所述反光碗内还设置有外壁呈阶梯式结构的辅反光碗,所述辅反光碗固设于透光板内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辅反光碗的下口内径大于上口内径。 采用C-γ坐标系统,以灯具出光面中心轴方向为0°方向,灯具60?90°方向的光线易引起直接眩光,45?60°方向的光线易引起间接眩光,改善眩光的方法不外乎减少这两个方向的光线。根据CIE 117-1995文件,可以使用灯具亮度限制曲线来规划特定的灯具配光曲线,设计不同角度方向的光线强度,以达到控制灯具眩光的目的,限制曲线公式如下所示,此公式代表一般情况: Ig(L) = (29+UGR-0.308 γ )/8 式中L是亮度值,UGR是不同等级的眩光指数,γ是灯具的角度。如图4所示,粗线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做出的灯具亮度分布曲线,此曲线目标UGR < 22,因此曲线应该处于UGR 22曲线的左边。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光源是小颗粒LED贴片光源阵列而成,总的发光面面积较大,要将这么大发光面积的光线集中在一个角度,殊为不易。针对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系统经过反光碗的双层结构巧妙地将绝大部分光线集中在了 O?45°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专业的光学设计软件,建立精细的光学模型,首先在理论基础上模拟分析,然后制作实样验证,完美的达到了设计目标。实际设计过程如下: 双层反光碗将光源所在空间分成两部分一一中心部分和对称的外环部分,内层反光碗收集中心部分的光线,外层反光碗收集外环部分的光线,使得所有光线聚集在O?45°方向。光源总的发光面积和反光碗外沿位置一起决定了直接射出光线的角度范围,如图9所示,A、D两点的位置控制外环部分的直接射出光线,B、C两点控制中心部分的直接射出光线。商业照明筒灯的光线宜控制在O?60°方向,办公照明筒灯的光线宜控制在O?45°方向(因为商业照明的统一眩光指数UGR要求小于22,办公照明的统一眩光指数UGR要求小于19)。另外内层反光碗应该离LED光源有一定距离,以免碰伤光源。在内层反光碗的另一侧有一些台阶结构,其竖直方向的截面近似竖直,可使得二次反射光线的出光角度等于或者小于一次反射光线的出光角度,这样只需要控制好一次反射光线的出光角度就可以了,如图5所示。 以上是对眩光的控制方法,灯具的出光角度则可以通过调整外层反光碗和内层反光碗的弧度,以及光源总的出光面积来调整灯具出光角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壳包括固定平板、若干外翅片和若干内翅片,所述外翅片均匀固设在固定平板的周边,所述内翅片均匀固设在固定平板的上表面,所述外翅片和内翅片均与固定平板相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面圈与外翅片的下沿留有间距,所述反光碗与外翅膀片的内侧留有间距。 散热壳特殊的结构设计,固定平台四周一圈外翅片以增加散热面积,所有散热翅片通过这个平台相连,固定平台下面放置灯板(发热源),固定平台上表面有一些内翅片,电源盒底板搁置在这些内翅片上,这些内翅片构成一个空气腔体以隔绝固定平台和电源,防止固定平台上的热量汇聚到电源PCB上(这样可以增加电源可靠性),并且这个空气腔体侦_留有若干2mm的孔缝(既能增加横向空气对流,又能防止小虫子进入)。冷空气从下方的面圈和外翅片之间的缝隙进入,途经反光碗和外翅片内侧的缝隙,朝上气流流经散热翅片形成热空气,热空气朝上散发完成散热过程。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的外翅片之间均设有定位片。 作为优选方案,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定位片上各安装有一个弹簧固定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盒包括电源盒底板、电源盒上盖、电源PCB板,所述电源盒上盖扣合在电源盒底板上,所述电源PCB板固设在电源盒底板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盒底板上还设有固定压线片,所述固定压线片上配合设置有活动压线片。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I) 一体化设计,电源和主体固定在一起,安装时只需要整体安装就可以,不用担心老鼠咬坏连接线; 2)整灯高度可以做到很低,这样在一些比较低矮的天花板空间中也能应用; 3)在产品重量适中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散热翅片,并有上下对流散热,散热效果好,同等尺寸的筒灯中,此灯功率可做到最大,并保证光源寿命超长,一般在30000小时以上; 4)防眩光、无频闪,光源绿色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视力保护; 5)可使用SMD贴片光源取代COB光源,这样成本会降低; 6)压铸散热器和电源之间有空气隔层,防止电源温度过高,提高电源可靠性,并且这个空气隔层有横向对流散热,适当的孔隙既能保证对流通道,又能防止虫子进入; 7)产品装配方便,因为零配件少且零配件之间的结合方式也适宜于快速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防炫光功能的LED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光碗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灯具亮度限制曲线;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筒灯在反光碗和辅反光碗的反射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散热壳的俯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散热壳底部一侧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源盒分解示意图; 图9为直接出光角度控制图。 图中:1、电池盒;2、散热壳;3、灯板;4、反光碗;5、透光板;6、面圈;7、弹簧固定件;11、电池盒上盖;12、电池盒底板;13、PCB板;14、活动压线片;15、固定压线片;21、固定平板;22、内翅片;23、外翅片;24、定位片;41、辅反光碗。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眩光功能的LED筒灯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源盒I固设于散热壳2的底部外侧,灯板3固设在散热壳2的底部内侧,反光碗4扣设在灯板3上,透光板5盖设在反光碗4的下口,面圈6嵌套在透光板5的外沿,其中,反光碗4内还设置有外壁呈阶梯式结构的辅反光碗41,辅反光碗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盒、散热壳、灯板、反光碗、透光板和面圈,所述电源盒固设于散热壳的底部外侧,所述灯板固设在散热壳的底部内侧,所述反光碗扣设在灯板上,所述透光板盖设在反光碗的下口,所述面圈嵌套在透光板外沿,其中,所述反光碗内还设置有外壁呈阶梯式结构的辅反光碗,所述辅反光碗固设于透光板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眩功能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盒、散热壳、灯板、反光碗、透光板和面圈,所述电源盒固设于散热壳的底部外侧,所述灯板固设在散热壳的底部内侧,所述反光碗扣设在灯板上,所述透光板盖设在反光碗的下口,所述面圈嵌套在透光板外沿,其中,所述反光碗内还设置有外壁呈阶梯式结构的辅反光碗,所述辅反光碗固设于透光板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反光碗的下口内径大于上口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包括固定平板、若干外翅片和若干内翅片,所述外翅片均匀固设在固定平板的周边,所述内翅片均匀固设在固定平板的上表面,所述外翅片和内翅片均与固定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健,曾浩然,章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