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954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包括一个泡沫绝缘层、一个连接件和一个饰面板层;其中所述泡沫绝缘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饰面板层,下表面接合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带有方形孔的主体和至少一个凸起;所述泡沫绝缘层包括多个与所述凸起配合连接的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绝缘性好,能快速生产且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适用于建筑墙板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为了提高建筑外部结构的绝缘性,通常会在建筑外墙上先安装绝缘层,再铺上饰面板。为提高安装效率,有必要设计一种结合绝缘层与饰面板的复合墙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生产、易于安装、绝缘性好的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包括一个泡沫绝缘层、一个连接件和一个饰面板层;其中所述泡沫绝缘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饰面板层,下表面接合所述连接件,第一末端边缘设置第一凸缘,第二末端边缘设置第二凸缘以及形状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带有方形孔的主体和至少一个沿垂直主体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泡沫绝缘层包括多个与所述凸起配合连接的槽;所述饰面板层的第二末端边缘设置一个开口朝里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泡沫绝缘层的第二凸缘配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绝缘性好,能快速生产且易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两个绝缘墙板连接的侧视图。其中,10-绝缘墙板;20-泡沫绝缘层;22-上表面;24-下表面;25-凹处;26、40-凸缘;28-第一末端边缘;30、63-凹槽;32、64-第二末端边缘;34-槽;50-连接件;52-主体;53-方形孔;54-凸起;55-连接杆;56-底部;57-弯曲部分;60-饰面板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实施例绝缘墙板10包括一个泡沫绝缘层20、一个连接件50和一个饰面板层60;其中泡沫绝缘层20的上表面22连接饰面板层60,下表面24接合连接件50。所述泡沫绝缘层20的第一末端边缘28设置凸缘26,第二末端边缘32设置凸缘40以及与凸缘26配合的凹槽30,下表面24设置至少一个槽34;所述连接件50包括主体52和至少一个凸起54;所述主体52的顶部设置带有多个方形孔53的连接杆55;所述凸起54从主体52的底部56向上延伸,并插入所述槽34,其与连接杆55之间设置有弯曲部分57。所述饰面板层60的第二末端边缘64设置一个开口朝里的凹槽63,所述凹槽63与凸缘40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上表面22为波状外形;所述下表面24为平面,也可设置一个与所述主体52配合的凹处25。参见图2,当两个绝缘墙板连接时,所述凹处25与连接杆55配合。所述绝缘墙板10的长度为90~600cm,优选长度为360~600cm;宽度为18~120cm,优选宽度为21~90cm;厚度为0.5~25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墙板包括一个泡沫绝缘层、一个连接件和一个饰面板层;其中所述泡沫绝缘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饰面板层,下表面接合所述连接件,第一末端边缘设置第一凸缘,第二末端边缘设置第二凸缘以及形状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墙板包括一个泡沫绝缘层、一个连接件和一个饰面板层;其中所述泡沫绝缘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饰面板层,下表面接合所述连接件,第一末端边缘设置第一凸缘,第二末端边缘设置第二凸缘以及形状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外部结构的新型绝缘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带有方形孔的主体和至少一个沿垂直主体方向延伸的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王牌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