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14474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包括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电能控制器、储能电池、并网逆变器、双电源转换器和双向逆变器,电能控制器分别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并网逆变器和储能电池连接,双电源转换器分别与并网逆变器、市电网和交流负载连接,双向逆变器分别与市电网、储能电池以及交流负载连接,双电源转换器与市电网之间为双向连接,储能电池与双向逆变器之间为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再生能供电,给本地储能电池充电,或并入市电网,当能量转换因自然条件不能工作时,储能电池供电和/或市电网供电,方便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供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消耗,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将节能减排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电力系统正面临重大的改革,而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发电和供电由于其利用了可再生的新兴能源,因此被公认为技术含量比较高,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但是目前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应用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一种是直接利用上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进行发电,发电后直接给用电负载供电;另外一种就是将上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发的电直接并网输入市电网系统,然后市电网再将电输送至各用电负载处供其使用。上述这两种方式太过于单一,缺点比较明显,如第一种方式,当用电负载不需要供电时,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停止发电,虽然不再需要用电负载的供电需求,但是浪费了能接着发电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不利于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而第二种方式则不能对当地需用电设施进行供电,需要将转化的电能并入市电网,再由市电网输送回需要用电的用电负载处,电能多次输送并来回转换,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增加了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充分有效地利用再生能量转换的电能供电,多余的电量给本地储能电池充电,再多余的能量并入市电网,当能量转换因自然条件不能工 作时,储能电池供电和/或市电网对用电负载供电,方便灵活,且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可再生新兴能源的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本技术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包括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电能控制器、储能电池、并网逆变器、双电源转换器和双向逆变器,所述电能控制器分别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并网逆变器和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分别与并网逆变器、市电网和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分别与市电网、储能电池以及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为双向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双向逆变器之间为双向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还可以是: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连接有并网计量表,所述并网计量表与所述市电网和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之间均为双向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设置有市电计量表,所述市电计量表分别与市电网和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通过自动开关分别与交流负载和所述市电网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与所述自动开关为双向连接。所述电能控制器和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直流负载连接。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和水力发电装置中至少一种。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与所述电能控制器之间设置有汇流防雷装置,所述汇流防雷装置分别与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和所述电能控制器连接,所述汇流防雷装置设置有避雷针和接地体或者所述汇流防雷装置与避雷针和接地体连接。所述电能控制器包括状态控制电路、功率分配网络开关、负载供电开关,所述功率分配网络开关有两组无触式电子开关组成,状态控制电路分别与两个所述无触式电子开关和所述负载式电子开关连接,其中一组所述无触式电子开关与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和所述并网逆变器连接,另一组所述无触式电子开关与所述储能电池和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连接,负载供电开关与储能电池连接。所述状态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带A/D转换功能的控制电路和霍尔电流传感器,所述带A/D转换功能的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和储能电池连接,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和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桥式逆变器和滤波器,所述桥式逆变器与滤波器连接,所述桥式逆变器和所述滤波器分别与电能控制器和所述双电源转换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包括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电能控制器、储能电池、并网逆变器、双电源转换器和双向逆变器,所述电能控制器分别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并网逆变器和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分别与并网逆变器、市电网和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分别与市电网、储能电池以及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为双向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双向逆变器之间为双向连接。这样,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将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能,此时的电能为直流电,电能通过电能控制器进行初步分配,如果储能电池没有充电或者充电不完全,则接通与储能电池的电路回路,该部分直流电对储能电池充电;当在当地、本体或本地内的交流负载需要用电时,则电能控制器接通其与并网逆变器的电路,使得直流电进入并网逆变器变为交流电,交流电再在双电源转换器的作用下,接通并网逆变器与双电源转换器以及交流负载之间的电路,使得交流电供给交流负载使用,即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能够直接供本地的负载用电需求。当储能电池内充满电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转换的电能有多余的,而交流负载不需要用电或其用到的电只是转化的电能的其中一部分的时候,多余的电能则通过并网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并入市电网内,避免资源浪费。当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和储能电池都不能供电时或未充电时,双电源转换器则接通市电网,将市电网作为供电电源,向与所述双电源转换器连接的交流负载供电,保证交流负载用电时的电能不间断性。即双向电源转换器接通市电网和交流负载之间的电路,使用市电网的交流电对交流负载进行供电。同时,当储能电池没有进行充电时,而可再生能量转换装 置没有可利用的能源进行电能转换的时候,市电网通过双向逆变器将市电网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对与双向逆变器连接的储能电池进行充电,保证本地储能电池充电储能,方便之后在突发情况下给当地交流负载供电。而储能电池与双向逆变器之间的双向连接保证,市电网的交流电能够转化为直流电对储能电池充电储能,同时储能电池也能输出直流电,该直流电经过双向逆变器转变为交流电直接给与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的本地交流负载供电,供电和充电双向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工作,方便灵活,即保证供电又不浪费能源。而双电源转换器与市电网之间的双向连接,使得电源转换器通过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是将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转换的多余的交流电正向直接并入市电网还是反向市电网对交流负载进行供电,即交流负载有两个电源能量即能量转换成的电能和市电网的电能可供给选择。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构简单、充分有效地利用再生能量转换的电能供电,多余的电量给本地储能电池充电,再多余的能量并入市电网,当能量转换因自然条件不能工作时,储能电池供电和/或市电网对用电负载供电,方便灵活,且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可再生新兴能源。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图号说明1…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2…太阳能发电装置3…风力发电装置4…水力发电装置           5…电能控制器          6…直流负载7…并网逆变器             8…双电源转换器        9…市电网10…双向逆变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电能控制器、储能电池、并网逆变器、双电源转换器和双向逆变器,所述电能控制器分别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并网逆变器和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分别与并网逆变器、市电网和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分别与市电网、储能电池以及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为双向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双向逆变器之间为双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再生能量转
换装置、电能控制器、储能电池、并网逆变器、双电源转换器和双向逆变器,
所述电能控制器分别与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并网逆变器和储能电池连接,
所述双电源转换器分别与并网逆变器、市电网和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向逆
变器分别与市电网、储能电池以及交流负载连接,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
市电网之间为双向连接,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双向逆变器之间为双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连接有并网计量表,所述并网计量
表与所述市电网和所述双电源转换器之间均为双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器与所述市电网之间设置有市电计量表,所述市电计
量表分别与市电网和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双向逆变器通过自动开关分别与交流负载和所述市电网连接,所述
双向逆变器与所述自动开关为双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电能控制器和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直流负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可再生能量转换装置为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和水力
发电装置中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鑫志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