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467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该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开口状外壳、振动面板和换能装置,其中:所述换能装置用于产生振动并容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振动面板用于贴合皮肤并传递振动;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引声孔,所述引声孔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空气振动所形成的壳内声波引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外壳振动推动壳外空气所形成的漏音声波发生干涉,以降低所述漏音声波的振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声波干涉原理,以消减振幅,从而达到减小漏音的效果。该方案不仅抑制漏音的效果好,而且实现简单,不增加骨传导扬声器的体积和重量,也几乎不增加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骨传导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
技术介绍
骨传导扬声器,也称振动扬声器,其通过产生与声音信号相同频率与相应幅度的机械振动,推动人体组织与骨骼,从而刺激耳蜗中的听觉神经,使人听到声音,骨传导扬声器也被称为骨传导耳机。基于骨传导扬声器的原理,其结构如图1A和图1B所示,一般包括开口状外壳110、振动面板121、换能装置122和连接件123。换能装置122是可基于某种原理实现电信号向机械振动转换的组件。振动面板121与换能装置122固定相连,在换能装置122的带动下同步振动。振动面板121从外壳110的开口伸出,与人体皮肤贴合,振动通过人体组织与骨骼传递到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连接件123设置在换能装置122与外壳110之间,用于将振动的换能装置122定位在外壳中。为了尽量减少对换能装置122所作振动的约束,连接件123一般为弹性材料制成。然而,换能装置122的机械振动,不仅带动振动面板121的振动,也会通过连接件123传导至外壳110,使得外壳110也产生振动。所以,骨传导扬声器产生的机械振动既能推动人体组织,也在振动面板121 与外壳110未接触人体组织的部分,由振动推动空气,从而产生了空气声。这种空气声即为漏音。“漏音”在有些应用场合中是无害的;但在有些应用场合,比如人在使用骨传导扬声器进行通讯时希望保护隐私时,或是希望在听音乐时不要打打扰他人时,就不希望有漏音的存在。为了解决漏音问题,一篇韩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重壳体及双重磁场结构的骨传导扬声器,该专利的公开号为KR10-2009-0082999。该专利提供的扬声器如图2所示,包括,上部开放的第一壳体210;及从以上第一壳体210的外部开始隔离排列并且围绕以上第一壳体210的第二壳体220。以上第一壳体210内部容置有能输入电信号的可动线圈230;内磁性部件240和外磁性部件250,两者之间形成双重磁场;通过可动线圈230置于磁场中,在吸引力和排斥力的作用下振动;与可动线圈230连接、能接收可动线圈230振动的振动板260;及从振动板260的外侧连接,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上传达机械振动的振动单元270。该专利所提供的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210外侧包围第二壳体220,目的在于以第二壳体220阻挡第一壳体210的振动向外扩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漏音。但是,该方案由于第二壳体220与第一壳体210之间的固定连接也不可避免地导致第二壳体220振动,从而导致第二壳体220很难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所以实际降低漏音的效果较差。并且,第二壳体220也增加了扬声器的整体体积和重量,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增加了装配工艺的复杂度,降低了扬声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以有效降低骨传导扬声器的漏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振动面板和换能装置,其中:所述换能装置用于产生振动,并容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振动面板用于贴合皮肤并传递振动;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引声孔,优选的,所述引声孔用于将所述外壳内部空气振动所形成的壳内声波引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外壳振动推动壳外空气所形成的漏音声波发生干涉,以降低所述漏音声波的振幅。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具有侧壁和一个底壁,所述引声孔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和/或底壁。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引声孔开设在所述外壳侧壁的上部和/或下部。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侧壁为圆柱形,开设在所述外壳侧壁的引声孔数量为至少两个,呈环状周向均匀或非均匀的分布。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沿圆柱形侧壁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引声孔。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开设在所述外壳底壁的引声孔数量为至少两个,以底壁的中心为圆心,呈环状均匀分布;和/或, 所述外壳底壁的引声孔为位于底壁的中心的一个孔。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引声孔为贯通的孔;或者在引声孔的开口处罩设有阻尼层。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不同引声孔之间或者同一引声孔的不同部位之间设置为具有不同或相同的相位差。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阻尼层为调音纸、调音棉、无纺布、丝绸、棉布、海绵或橡胶。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引声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多个所述引声孔设置为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如上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优选的是:所述换能装置包括磁性组件和音圈,或者,所述换能装置包括压电陶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了声波干涉原理,通过在外壳开设引声孔,将骨传导扬声器外壳内的振动声波引出壳外,与外壳振动产生的漏音声波发生干涉,以消减振幅,从而达到减小漏音的效果。该方案不仅抑制漏音的效果好,而且实现简单,不增加骨传导扬声器的体积和重量,也几乎不增加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适用的声学干涉原理示意图;图4A和4B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物理模型,图4D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效果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适用的等响曲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方法流程图;图7A和7B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效果图;图8A和8B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C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效果图;图9A和9B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C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效果图;图10A和10B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C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效果图;图11A和11B为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C为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抑制漏音 效果图;图12A和12B为本技术实施例八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A和13B为本技术实施例九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附图中各附图标记分别具有如下含义:110、开口状外壳,121、振动面板,122、换能装置,123、连接件; 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230、可动线圈,240、内磁性部件,250、外磁性部件,260、振动板,270、振动单元; 10、外壳,11、侧壁,12、底壁;21、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抑制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10)、振动面板(21)和换能装置(2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装置(22)用于产生振动,并容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所述振动面板(21)用于贴合皮肤并传递振动;所述外壳(10)的至少一部分开设有至少一个引声孔(30),优选的,所述引声孔(30)将所述外壳(10)内部空气振动所形成的壳内声波引出至所述外壳(10)的外部,与所述外壳(10)振动推动壳外空气所形成的漏音声波发生干涉,以降低所述漏音声波的振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抑制漏音的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10)、振动面板(21)和换能装置(22),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能装置(22)用于产生振动,并容置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
所述振动面板(21)用于贴合皮肤并传递振动;
所述外壳(10)的至少一部分开设有至少一个引声孔(30),
优选的,所述引声孔(30)将所述外壳(10)内部空气振动所形成的壳内声波引出至所述外壳(10)的外部,与所述外壳(10)振动推动壳外空气所形成的漏音声波发生干涉,以降低所述漏音声波的振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具有侧壁(11)和一个底壁(12),所述引声孔(30)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侧壁(11)和/或底壁(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声孔(30)开设在所述外壳(10)侧壁(11)的上部、中部、和/或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10)的侧壁(11)为圆柱形,开设在所述外壳(10)侧壁(11)的引声孔(30)数量为至少两个,呈环状周向均匀或非均匀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心廖风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