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969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淤泥绞吸泵难以清除流动性差的淤泥而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包括淤泥绞吸泵模块以及潜水电机模块,其中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包括泵壳、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连接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的电机轴驱动连接所述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吸泥口的外侧,所述泵轴延伸至吸泥口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绞刀,所述泵轴上还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轴颈设置在所述绞刀与所述吸泥口之间的泵轴上,所述滑动轴承的轴瓦通过连接筋与所述泵壳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能够清除流动性差的淤泥,具有清淤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方便维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淤泥清理的淤泥绞吸泵,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构筑物内淤泥的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
技术介绍
由于水质水量变化、设备故障、运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内或多或少会出现淤泥沉积问题,沉积的淤泥不仅使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减少,而且淤泥变质后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所以必须定期清除构筑物内的淤泥。 但是构筑物内的淤泥流动性很差,淤泥中含有沉渣和纤维杂物,极易磨损和堵塞用于清除淤泥的过流部件,且污水处理构筑物的水深较深,需要潜入水底进行淤泥清除,而国内现有的淤泥泵产品都难以适用。造成现有淤泥泵难以清除污水处理构筑物内淤泥的主要原因有:1、现有淤泥泵的叶轮位于泵壳内部,淤泥泵靠叶轮旋转产生的负压将淤泥吸入泵体,而淤泥的流动性很差,很难被吸入,所以许多泥浆泵只能抽吸泥浆水,对于重力压缩沉积的淤泥根本无法清除;2、泵轴的轴承布置有问题,为了安装机械密封,叶轮处的泵轴都是很长的悬臂结构,降低了轴的刚度,导致叶轮旋转不平稳,容易出现泵轴断裂、磨损等问题。3、大多污泥泵配备的是干式电机,不能潜入水底,吸泥深度有限,深水只能采用长轴驱动或用软管将吸口延伸到池底。若用长轴驱动则传动效率低,能效比极差;若采用软管将吸口延伸到池底,则由于淤泥的流动性很差,严重影响淤泥泵效率,甚至会出现只吸水不吸泥的状况。 为解决潜水吸泥的问题,人们设计出了一种双壳体潜水污泥泵,该污泥泵采用潜水电机和双壳体结构,虽然解决了潜水和磨损的问题,但该污泥泵在清除流动性很差的淤泥时,仍存在吸泥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该污泥泵依然存在轴承布置问题,容易出现泵轴断裂的现象。又由于泵轴与电机轴为同一根轴,当泵轴磨损后,整个电机轴都必须报废更换,因为电机轴与电机的转子是相当大的过盈配合,所以更换电机轴极其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泥浆清除效果好、维修成本低的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包括淤泥绞吸泵模块以及驱动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的潜水电机模块,其中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包括泵壳、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连接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的电机轴驱动连接所述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吸泥口的外侧,所述泵轴延伸至吸泥口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绞刀,所述泵轴上还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轴颈设置在所述绞刀与所述吸泥口之间的泵轴上,所述滑动轴承的轴瓦通过连接筋与所述泵壳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为半开式三道无堵塞叶轮,所述叶轮的叶片为单曲率叶片。 具体地,所述绞刀为具有若干爪的狼牙棒结构绞刀或具有若干刀片的刀片结构绞刀。 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将所述潜水电机模块与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进行独立设置,使所述潜水电机模块的电机轴驱动连接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的泵轴,通过延伸至吸泥口外侧的泵轴上连接绞刀以及滑动轴承,使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利用绞刀在吸口处的转动将淤泥与水充分混合,提高了淤泥的流动性能,使淤泥更易于被吸入淤泥绞吸泵,再通过增压泵输送到远处; 2、本技术在泵轴上增设了滑动轴承,使泵轴在叶轮处的受力状态由现有技术的悬臂结构变成了两端简支结构,提高了泵轴的刚度,叶轮运转更加平稳; 3、本技术将整机分成潜水电机模块和淤泥绞吸泵模块这两个独立的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各自维修,互不干涉,同时电机轴与泵轴分开设置,避免了泵轴磨损必须拆解电机的问题; 4、本技术采用带有单曲率叶片的半开式三流道无堵塞叶轮,与现有的闭式叶轮相比不仅成形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堵塞性能和平衡性能; 5、本技术中易磨损的滑动轴承、绞刀、叶轮和泵壳都可以简单快速的更换,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的淤泥绞吸泵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淤泥绞吸泵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技术淤泥绞吸泵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淤泥绞吸泵的叶轮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包括淤泥绞吸泵模块I以及驱动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I的潜水电机2模块,其中所述淤泥绞吸泵I模块包括泵壳3、设置在所述泵壳3内的泵轴4,所述泵轴4上连接有叶轮5,所述潜水电机2的电机轴6驱动连接所述泵轴4,所述泵轴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吸泥口 7的外侧,所述泵轴4延伸至吸泥口 7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绞刀8,所述泵轴4上还设有滑动轴承9,所述滑动轴承9的轴颈设置在所述绞刀8与所述吸泥口 7之间的泵轴4上,所述滑动轴承9的轴瓦通过连接筋10与所述泵壳3相连。 其中所述叶轮5采用半开式三道无堵塞叶轮,所述叶轮5的叶片采用单曲率叶片,如图3所示,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闭式叶轮相比,本技术的叶轮5不仅成形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堵塞性能和平衡性能。 本技术中的所述绞刀8可以采用具有若干爪的狼牙棒结构绞刀,还可以采用具有若干刀片的刀片结构绞刀。 本技术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潜水电机的电机轴6转动并带动所述淤泥绞吸泵的泵轴4 一同转动,在所述淤泥绞吸泵的泵轴4的带动下,设置在泵轴4上的叶轮5以及绞刀8转动,所述绞刀8将淤泥进行搅动,使淤泥与泥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淤泥的流动性能,使淤泥更易于被叶轮5旋转的作用吸入淤泥绞吸泵中,再通过增压泵将淤泥输送到远处。 本技术的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对整机进行模块划分,分为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I与所述潜水电机模块2这两个相互独立的模块,通过所述潜水电机模块的电机轴6驱动连接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的泵轴4,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泵轴与电机轴为同一根轴的结构形式,当泵轴磨损后,不需要拆卸电机轴更换,仅需对泵轴进行更换即可,便于维护。 本技术的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不仅叶轮5上端通过轴承将泵轴4与泵壳3进行连接,还在延伸至泵壳吸泥口 7外侧的泵轴4上增设了滑动轴承9,使滑动轴承9与泵壳3通过连接筋10进行连接,从而将现有技术中泵轴的悬臂结构改为两端简支结构,改善了由于泵轴悬臂过长导致的叶轮运行不平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泵轴的刚度,使叶轮运转更加平稳。 本技术的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将泵轴4的一端延伸至泵壳吸泥口 7外,并在泵轴4的端部增设有绞刀8,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紧靠叶轮作用难以清除流动性较差的淤泥的问题,先通过绞刀将淤泥与泥水进行搅拌混合,增加淤泥的流动性,再通过叶轮的作用将淤泥吸入泵内,清除淤泥效果好,从而有效提高淤泥绞吸泵的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淤泥绞吸泵模块以及驱动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的潜水电机模块,其中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包括泵壳、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连接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模块的电机轴驱动连接所述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吸泥口的外侧,所述泵轴延伸至吸泥口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绞刀,所述泵轴上还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的轴颈设置在所述绞刀与所述吸泥口之间的泵轴上,所述滑动轴承的轴瓦通过连接筋与所述泵壳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潜水淤泥绞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淤泥绞吸泵模块以及驱动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的潜水电机模块,其中所述淤泥绞吸泵模块包括泵壳、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泵轴,所述泵轴上连接有叶轮,所述潜水电机模块的电机轴驱动连接所述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泵壳吸泥口的外侧,所述泵轴延伸至吸泥口外侧的端部连接有绞刀,所述泵轴上还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福程寒飞王月萍徐云辉刘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