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恒俊专利>正文

原子核结构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9930 阅读:86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3-07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子核结构模型,它涉及原子核技术领域。它包括主结构和付结构,所述的主结构为本结构为一至三轴一至七层陀螺结构,依次为氦轴,二层为单链8对中质子,三、四、五、六层为满8对中质子对至趋18对中质子对,最外层为支撑性中质子,其原理:二层单链8对中质子首先决定因素是:其排布适应陀转需要也适应并磁需要,同时,也由其排列紧密为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有利于物理、化学、力学等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开发,有助于生化、生物、医学、医药学的发展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教学活动,可以作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子核结构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原子核
,具体涉及一种原子核结构模型。
技术介绍
现有理论认为原子内部的相互作用是有强弱,质子和中子的区别是带电不带电,这些原子微观理论不容易被理解,不能解决原子的动力问题,不利于人们认识自然,不利于物理、化学、力学等研究,也不利于人们认识原子核结构,给教学也带来了一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原子核结构模型,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有利于物理、化学、力学等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开发,生化、生物、医学、医药学的发展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教学活动,可以作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原子核结构模型包括主结构和付结构,所述的主结构为本结构为一至三轴一至七层陀螺结构,依次为氦轴,二层为单链8对中质子,三、四、五、六层为满8对中质子对至趋18对中质子对,最外层为支撑性中质子,其原理:二层单链8对中质子首先决定因素是:其排布适应陀转需要也适应并磁需要,同时,也由其排列紧密为尺度(以下相同)。 所述的付结构:沿主结构链以并磁作用附着相应位置的中质子,二、三层陀由于旋转势和球面积小而只能附着中子,四、五陀层会因其外层满8对至18对(如果12对对称其尺度容不下)中质而改变陀层转势,改变后的陀势势阱范围扩大,双链两边呈易附着区,以并磁作用相应附着边缘以中子为界(因为双链附着成四链会使陀层球面趋于纺锺势本已困难,四链外只能附着中子以使陀螺势和球面需要中间间距无法容纳质子),四、五层以七:九:九:七为满邻层角交处和轴交处为势阱浅处有附着中子机会,但要根据整个陀势和环境。 所述的主结构和付结构共同构成一个陀螺,整元素序数由主结构优先排序,付结构为辅的递增趋势,小序数陀螺以一、二层陀螺为主旋转,随着陀螺结构增大,三层以上陀螺以外层旋转势为主,与二层陀圈形成双转势(二层因不相盖交,摩擦阻力小)有效化解陀螺的不同方位的压力差(这个压力包括动力,就是守恒力热差,光电磁等作用力),使得陀螺能灵活旋转。 所述的原子核体积:陀螺的体积一般以内核和核外电子的整体结构计算,核外电子离核距离受整个核引力的影响,同时也受邻元素,特别是与之化合的元素的磁引力机器结构的影响,所以元素的体积只是相对环境中的体积,这个体积两个决定因素是结构性支撑的程度和磁引力大小的程度,小序数元素因其结构简单,比如碳12,三轴相互垂直成金刚石结构,三轴至一平面呈稀结构,其它元素根据情况不同多少也会有结构变化,这两种变化因素不仅影响原子的体积大小,而且还影响其元素的性质。 所述的原子核结构强度:不同的陀结构其硬度和延展性不同,结构越趋简单互补性、强度越高,结构越趋完满越趋展性,物质的流性和单质气态性是延展性的延续,陀势越圆满,外层中质子越少,越具滑溜性也就越延展,物质的结构互补性不仅增强物质的硬度还增强物质的结晶度,使物质的方向性性征增强,如磁性、半导性、疫性、刚性,元素的整陀层越稳定而层互补性强,也就是灵活性大,越趋毒性(因为其内稳外变,在变化中易主导化合环境),使环境元素趋向于受其控制。 所述的原子核结构系性:陀螺的主结构越相似越趋同系,在化合的过程中具有替代性,在矿生物中具有伴生性,系性的最大决定因素是其主结构相似的前提下最外层的简单对称性,因为这种对称性起IC作用,且随势而变,其维稳作用非常明显,这种维稳作用护照羞陀层的并磁变化,使元素趋于同性多样性,大序数元素除系性还具有易变多样性,其根本原因在付结构,因为主链的交错性使得付链交错并磁,两边磁性也就是引力和斥力不完全相等,这种不等性累加趋使大序数元素集体的不稳定性,维稳的主支撑性和附加的无序性在陀旋作用下以衰变和放射来适应生存,元素的主序结构决定着元素的周期和族系及其性质。 化合:各种元素都有趋稳定的性质,这是时空互称趋好性决定的,元素化合是元素的旋转势在元素间通磁作用下的互补性通联完成的,元素的化合过程就是元素间相互并联维稳的过程,自身圆满的元素不易化合,如惰性气体,结构互补性越强越容易化合,反之亦然,元素最外层越少且内层稳定越活泼,反之减弱,陀势越优(小序数对称陀阻滞性少,比如氧)化合性越强(通常称作氧化),元素的集团性稳定的化合和环境变易化合、顺序性化合也都是顺应陀螺的趋稳性进行的化合。 旋转的陀螺可垂直于母体(比如地球)也可以平行于母体,由重力作用决定,两陀螺可以外层相互通磁并列维稳,也可以在通磁作用下对转至使最外层不对称陀螺具有方向性,这种无法更改的方向性会在化合过程形成一定方向的链合而形成手性,也就是左旋、右旋。 结晶和链合:元素的周期性的方向性结合使元素的聚合呈现规律晶格结构,这种结构尤以同元素为优,因为同元素是周期最简、方向最准的晶体原料,元素的结晶使元素纯净聚集,性征性明显,易于利用,也易于认别和鉴定,链合是元素单向重复的化合结构,这种结构组织性和功能性较强是生物的基本结构,链合的元素链柔顺灵便,使整体的结构性功能灵巧易变,链的合格易显络性、节性和构造性,所以生物体的形成也是若干陀螺有组织的链合、络构的过程,若干陀螺体的结构性驱动对趋势性陀螺有选择性作用,作用的过程就是互适的过程,生物体内物质运动的过程就是陀螺飞旋运动的过程,植物的光合过程就是氧元素获得旋转度足以飞离化合物的过程,动物吸氧的过程就是补充陀螺获得反重力的能动过程,动物运动的过程也是活化陀螺飞旋环境的过程,动物吸食能量的过程就是给陀螺增加动力的过程,动物意念内巡过程就是规顺集体功能的过程,也就是规范陀螺势的过程,动物思维的过程也是陀螺结构性、协调性、流畅性的逐标灵动的过程。 催化:元素的化合是陀螺寻找支撑的过程,催化是核磁动力驱动陀螺运动的过程,改变陀螺的化合进程,氧化还原过程是元素间因动力而进行的更化组成过程。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有利于物理、化学、力学等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开发,生化、生物、医学、医药学的发展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教学活动,可以作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原子核结构模型是一至三轴、一至七层(在宇宙整体运动带动下的高速旋转的)的陀螺结构,其中氦核是一轴一层结构。 原子核结构模型由质子和中子基本构件构成,核外由电子构成一质子对应一电子,所述的质子、中子同为椭蛋筒状中空层壳高速旋转体,中子比质子大,自旋的中子、质子产生能流内外回旋形成单磁体,一中子一质子倒头并列互为反转形成并磁体。一中子一质子纵列同转(质子大头对中子小头)形成通磁结构,两对并磁联通连成井字形回还并通一体磁结构,这个结构便是氦核。 以氦核为一轴、过氦核中心且垂直于氦平面为二轴,与一轴、二轴垂直相交的轴为三轴(也就是与氦核成同一平面)。 二层陀圈以与氦核同旋转,形成一轴一圈陀螺,三、六层绕三轴旋转,四层绕二轴旋转,五层绕一轴旋转,通常七层因陀势作用不易形成满八对中质子对陀圈,故不予考虑。 一个陀螺总体以一、二层单独旋转、三至六层因通磁摩擦,不好单层旋转,正常在以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原子核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结构和付结构,所述的主结构为本结构为一至三轴一至七层陀螺结构,依次为氦轴,二层为单链8对中质子,三、四、五、六层为满8对中质子对至趋18对中质子对,最外层为支撑性中质子,其原理:二层单链8对中质子首先决定因素是:其排布适应陀转需要也适应并磁需要,同时,也由其排列紧密为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原子核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结构和付结构,所述的主结构为本结构为一至三轴一至七层陀螺结构,依次为氦轴,二层为单链8对中质子,三、四、五、六层为满8对中质子对至趋18对中质子对,最外层为支撑性中质子,其原理:二层单链8对中质子首先决定因素是:其排布适应陀转需要也适应并磁需要,同时,也由其排列紧密为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核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付结构:沿主结构链以并磁作用附着相应位置的中质子,二、三层陀由于旋转势和球面积小而只能附着中子,四、五陀层会因其外层满8对至18对中质而改变陀层转势,改变后的陀势势阱范围扩大,双链两边呈易附着区,以并磁作用相应附着边缘以中子为界,四、五层以七:九:九:七为满邻层角交处和轴交处为势阱浅处有附着中子机会,但要根据整个陀势和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核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结构和付结构共同构成一个陀螺,整元素序数由主结构优先排序,付结构为辅的递增趋势,小序数陀螺以一、二层陀螺为主旋转,随着陀螺结构增大,三层以上陀螺以外层旋转势为主,与二层陀圈形成双转势有效化解陀螺的不同方位的压力差,使得陀螺能灵活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子核结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子核体积:陀螺的体积一般以内核和核外电子的整体结构计算,核外电子离核距离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恒俊
申请(专利权)人:叶恒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3月07日 01:34
    原子核(atomic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E-15M【十的负十五次方米】]~1.0E-14M【十的负十四次方米】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E17kg/m3【十的十七次方千克每立方米】,即1m3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E14t【十的十四次方吨,即1百万亿吨】。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利用这一性质,方便人们的生活。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