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1629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6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该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所述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2~1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具有较聚丙撑碳酸酯更高的拉伸强度,其拉伸强度可达34.5MPa,同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柔顺性和韧性,并提高了抗粘结能力,从而使聚丙撑碳酸酯材料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丙撑碳酸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又称聚碳酸亚丙酯,简写为PPC,它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以二氧化碳为原料,是一种环保型生物降解材料,其最早由日本科学家井上祥平等人合成(Inoue,S.,Koinuma,H.,Tsuruta,T.,J.Polym.Sci.,Polym.Lett.Ed.,1969,7,287-292.),并在我国首先实现了产业化。聚丙撑碳酸酯材料由于具有固定二氧化碳和可生物降解的特性,因而在包装材料、纤维和非织造物以及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聚丙撑碳酸酯虽具有上述优点,但是与通用塑料相比,聚丙撑碳酸酯具有不结晶、玻璃化温度较低(30℃左右)等特点,导致由该共聚物形成的材料高温时容易发生冷流粘结,低温时脆而硬,其强度、韧性等力学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包装、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聚丙撑碳酸酯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提升聚丙撑碳酸酯的韧性,现有技术多是采用多组分共混改性的方法,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55513.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共混物,此种方法是使用PBS对PPC进行增韧改性,提高了PPC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又如:将PPC与甘油塑化的淀粉共混,利用热塑性淀粉提高PPC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Carbohyd.Polym.,2008,71:229-234)。现有技术中还有将硅烷偶联剂KH570处理后的羟基磷灰石(HA)与PPC共混制备PPC/HA复合材料,用以提升PPC韧性(中国塑料,2006,20(2):61-64)。Jiao等(Jiao J,Wang S J,Meng Y Z,et al.Polym.Eng.Sci.,2007,47(2):174-180.)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PPC/EVOH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呈两相结构,PPC与EVOH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富露祥等(塑料工业,2006,34(11):14-16.)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LA/PPC合金,PPC的加人使体系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不大,断裂伸长率升高到23.8%,比纯PLA提高近20倍。四川大学傅强等人(eXPRESS Polym.Lett.,2011,5(11):937-949.)研究了马来酸酐对PLA/PPC共混物的熔融共混改性作用,马来酸酐可以显著提高PLA/PP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傅强等人(eXPRESS Polym.Lett.,2012,6(11):860-870.)还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PPC/PLA共混物的增容作用,PVAc可以显著提高PPC/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不仅拉伸强度较高,而且具有较高拉伸断裂伸长率和柔顺性;同时,材料抗粘结能力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所述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2~10。优选的,所述聚丙撑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0~200000g/mol。优选的,所述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g/mo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和条件如下:将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混合后在120℃~160℃进行密炼,得到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所述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20~80:20~80:2~10。优选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聚丙撑碳酸酯的混合比例按重量计为40~60:40~60。对于密炼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密炼机共混密炼,密炼温度设为120℃~160℃,优选设为140℃~160℃,转速优选设为50rpm~120rpm,密炼时间优选为5分钟~10分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组合物中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是一种乙烯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含乙烯基,分子链柔性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由于在分子链中引入了醋酸乙烯单体,从而降低了高结晶度,提高了柔韧性、抗冲击性。一般来说,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分子链上醋酸乙烯酯的含量。因构成组分比例可调从而符合不同的应用需要,醋酸乙烯酯的含量越高,其透明度,柔软度及坚韧度会相对提高。使用其作为改性剂加入原料中可以提高聚丙撑碳酸酯的拉伸强度。同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也与聚丙撑碳酸酯有一定相容性,因而将其与聚丙撑碳酸酯共混后的材料可保持较纯聚丙撑碳酸酯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克服聚丙撑碳酸酯常温储存易自身粘结和冷流的难题。因此,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聚丙撑碳酸酯的增强改性剂。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是一种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聚酯分子上支链少,分子链柔性好,使用其作为改性剂加入原料中可以提高聚丙撑碳酸酯的柔韧性,并且,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与聚丙撑碳酸酯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调整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含量调控聚丙撑碳酸酯的加工流动性。相对于现有的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可达34.5MPa,拉伸断裂伸长率达86%,扩展了聚丙撑碳酸酯材料的应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其中,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2~10。上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聚丙撑碳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优选为40~60:40~60。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数均分子量为30000~200000g/mol的聚丙撑碳酸酯,聚丙撑碳酸酯数均分子量过高则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所述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2~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
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丙二醇己二酸酯;所述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1,2-
丙二醇己二酸酯的重量比为20~80:20~80: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撑碳酸
酯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0~200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1,2-丙二
醇己二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强改性聚丙撑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
将聚丙撑碳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1,2-丙二醇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良武丹丹郝艳平韩常玉边俊甲韩立晶董丽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