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1412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滑膜,属于防滑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地面防滑技术综合效果均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滑膜包括: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设有多个至少在所述第一表面开口的微孔,且任意两所述微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微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滑膜优选用于地面防滑,但其也可用于墙体、家具、设备等其他表面的防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滑
,具体涉及一种防滑膜
技术介绍
瓷砖、石材(如大理石、花岗石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都是建筑物地坪的常用材料。这些地坪材料具有外表美观、耐用性好等诸多优点,但它们的摩擦系数往往较低,会造成地面过于光滑(尤其是在湿态下),容易使人滑到。因此,地面防滑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防滑液、防滑地毯等都是常用的防滑技术;但是,这些防滑技术或者容易造成地面腐蚀,影响地面外观(如影响光泽度);或者会遮挡住地面,影响地面原有的装饰效果;或者防滑效果不好,在部分状态下地面仍会很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地面防滑技术综合效果均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干态和湿态下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且不影响地面本身装饰效果的防滑膜。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滑膜,其包括: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设有多个至少在所述第一表面开口的微孔,且任意两微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微米。优选的,相邻的上述微孔间的距离在20微米至5厘米之间。优选的,上述微孔在横截面中的最大尺寸在100微米至5000微米之间。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膜中,具有满足特定尺寸要求的微孔,当把防滑膜贴在地面上时,若有人踩到防滑膜上,则基体层变形,微孔中的空气被压出,从而形成类似“吸盘”的结构,将人的鞋底“吸住”,从而防止鞋底滑动,起到防滑效果;尤其是在湿态下,水会帮助排除微孔中的空气,并起到类似“密封”的作用,故其在湿态下的防滑效果更佳;而且,该防滑膜只是薄薄的膜层,可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从而可露出地面的原有图案,不影响地面本身的装饰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膜优选用于地面防滑;但应当理解,其也可用于墙体、家具、设备等其他表面的防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防滑膜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防滑膜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防滑膜的防滑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防滑膜的局部表面形貌照片;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体层;2、粘结剂层;3、离型层;5、微孔;8、重物;9、基底。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防滑膜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滑膜。本实施例的防滑膜可贴附在地面等基底9的表面上,从而增加基底9表面的摩擦系数,起到防滑效果。如图1、图2所示,防滑膜包括基体层1,基体层1由弹性体材料构成。弹性体材料是指在受力时可发生较大弹性变形的材料,通常为有机材料。具体的,基体层1可用的弹性体材料包括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氨酯等,由于这些均是已知材料,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上述基体层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其中设有多个微孔5,这些微孔5至少在第一表面上有开口,且任意两微孔5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微米(即相邻微孔5间的最小距离不低于20微米)。也就是说,在基体层1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许多微小的孔,且这些微孔5的分布满足边缘最接近位置间的距离不小于20微米的条件,即微孔5是相互分开一定距离的、有特定形态和分布的微结构,而不是膜层表面的“粗糙”。如图3所示,当把防滑膜贴在地面等基底9上时,若有重物8(如人的鞋)压在其上,则基体层1受压的部分会产生压缩变形,相应的,其中的微孔5也被压缩,微孔5中的空气被部分或全部排出,微孔5内的气压降低,且开口被重物8(如鞋底)封闭,从而其形成类似“吸盘”的结构,可将重物8“吸住”,防止打滑,这样即可起到提高基底9表面摩擦系数的防滑效果;当重物8移开时,基体层1的变形恢复(因为其是弹性体材料),从而准备下一次与重物8的接触。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滑膜是通过许多“微吸盘”结构起到防滑效果的,其作用原理与现有的“粗糙表面”、“粘性表面”等防滑技术均不相同,可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同时,由于该防滑膜是通过物理的微结构实现防滑的,故即使在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光照、污染等情况下,只要其微结构不变,即可保持防滑效果,故适用范围广,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另外,该防滑膜主体是常见的弹性体材料,而不含特殊的化学成分,故其无污染,成本低,易于制造。根据以上的原理,可知该防滑膜要起到防滑作用就必须发生足够的弹性变形,而要产生足够的弹性变形就必须有足够的压力,故其优选用于地面防滑,因为当人在地面上行走时自然会产生比较适当的压力。当然,若该防滑膜的用途不限于此,其也可用于墙体、家具、设备等其他表面的防滑。优选的,任意两相邻微孔5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厘米,更优选小于等于0.5厘米。显然,微孔5的分布密度对防滑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密度过小则可能导致人踩不到微孔5或踩到的微孔5数过少,防滑效果不好;密度过大则会影响膜层本身的强度,且加工困难;而以上的微孔5间距范围(20微米至5厘米)是比较合适的。优选的,上述微孔5在横截面中的最大尺寸在100微米至5000微米之间;进一步优选的,微孔5在横截面中的最大尺寸在50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也就是说,对于微孔5的横截面图形,其在各方向上的尺寸可能不同,而在各方向的尺寸中,最大的尺寸(或者说“孔径”)应符合以上的范围。显然,如果微孔5尺寸过小,则“吸盘”太小,产生的吸力不够,防滑效果不好;而若微孔5尺寸过大,一方面其难以与重物8的底面形成完整的密封接触(容易“漏气”),不易形成“吸盘”,另一方面,灰尘等污物也容易进入微孔5中而造成其污染,同时,也会对膜层表面的平整度造成影响;而上述的微孔5尺寸范围可保证防滑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耐污性能和平整度。具体的,微孔5横截面的形状是任意的,如长条形、曲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但优选的,微孔5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十字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即一个基体层1中可有多种不同形状的微孔5)。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微孔5可通过激光成型工艺制造,而这些形状的微孔5便于激光成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防滑膜的局部表面形貌照片如图4所示,可见,其表面上均匀的分布着长轴直径在200微米左右的椭圆形微孔5。优选的,基体层1的厚度在1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基体层1中的微孔5的深度在5微米至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滑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设有多个至少在所述第一表面开口的微孔,且任意两微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基体层,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
表面,并设有多个至少在所述第一表面开口的微孔,且任意两微
孔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膜,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相邻所述微孔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膜,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相邻所述微孔间的距离小于等于0.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孔在横截面中的最大尺寸在100微米至5000微米之
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滑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孔在横截面中的最大尺寸在500微米至1000微米之
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层的厚度在1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所述基体层中的微孔的深度在5微米至50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鑫盖玉健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