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990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包括增压缸,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调压器,手动回零阀、外接仪表;上述电磁阀和增压缸皆设有引线端,所有引线端皆连通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外接开始按钮和结束按钮,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延时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及行程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所有的控制阀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使用传统电器线路,搭构控制电路板,并利用结束按钮和开始按钮实现大部分流程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增压缸手动复位困难,控制高低压缸多阀门操作的不便性,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了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
本技术属于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压力源、压力校验器多采用手动旋转丝杠压缩容腔体积,得到压力,这种方法最简单,但压力稳定时间较长,很难达到检定现代数字式压力仪表的要求。新式压力校验器采用气液增压器结构完成检定工作,新式增压器具有稳定快速,增压轻松等优点。但由于操作流程需要,增压器需多个相关联的阀门控制,才能实现复位、预压、增压、减压、排空的压力转换,以往装置仅采取液增压器及手动原理配合多个阀门操作,故操作步骤相对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驱气自动压力发生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发生装置需要分别控制多个阀门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其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包括增压缸,油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调压器,手动回零阀,外接仪表,以及外接气源; 所述增压缸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换向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外接仪表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通过管路与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通过管路与调压器连接;所述外接仪表与第五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通过管路与油杯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通过管路与手动回零阀连接;所述手动回零阀通过管路与油杯连接;所述油杯通过管路与第二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调压器、分别连接所述外接气源; 上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皆设有引线端,所有引线端皆连通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外接开始按钮和结束按钮;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延时继电器JS1、第二延时继电器JS2、第三延时继电器JS3,第一中间继电器JC1、第二中间继电器JC2、第三中间继电器JZ1、第四中间继电器JZ2,以及行程开关XK。 优选地,第三电磁阀串联第二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JS2-3形成第一支路;第四电磁阀串联第四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Z2-2形成第二支路;第二电磁阀、第二换向阀,以及第四中间继电器线圈JZ2-1并联后串联第二延时继电器常闭触点JS2-2形成第三支路;第五电磁阀12与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Z1-2串联形成第四支路,第三中间继电器线圈JZl-1与第一延时继电器常闭触点JS1-2串联形成第五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五支路、第一中间继电器线圈JC1-1、第二延时继电器线圈JS2-1、第一延时继电器线圈JSl-1并联后一侧连接电源,另一侧依次串联第二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JC2-2,开始按钮常开触点AQ-1,结束按钮常闭触点AT-2后连接电源形成回路;其中所述开始按钮常开触点AQ-1并联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C1-2。 优选地,第三延时继电器线圈JS3-1串联行程开关XK后,再分别并联第一换向阀7、第一电磁阀8、结束指示灯LT,第二中间继电器线圈JC2-1后一侧连接电源,另一侧依次串联第三延时继电器常闭触点JS3-2,第一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JC1-3,结束按钮常开触点AT-1,开始按钮常闭触点AQ-2后连接电源形成回路;其中所述结束按钮常开触点AT-1并联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C2-3。 优选地,所述外接气源连接气源处理器。 [0011 ]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一侧设有P接口,另一侧设有A接口和B接□。 优选地,所述增压缸上设有Pl接口、P2接口、P3接口、P4接口。 优选地,所述油杯设有Ml接口、M2接口,M3接口以及M4接口。 优选地,所述增压缸的Pl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A接口连接,P2接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B接口、第三电磁阀的连接;P3接口与所述外接仪表连接;P4接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油杯的M2接口与所述手动回零阀连接,Ml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A接口连接,M3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B接口连接,M4接口与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的技术效果: 1、本技术本技术通过将所有的控制阀连接到控制电路上,使用传统电器线路,搭构控制电路,并利用结束按钮和启动按钮实现大部分流程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解决了增压缸手动复位困难问题,工控阀门多的操作不便性,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了用户。 3、利用稳定的外接气源压力,实现气液的压力转换,提供了一种可用来校验高精度机械、数字压力仪表的自补偿式稳定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具体为一种半自动化压力发生装置,其包括增压缸4,第一电磁阀8,第一换向阀7,油杯1,第二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第二换向阀11,第三电磁阀5,调压器6,手动回零阀2、外接仪表13,外接气源14。 所述增压缸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换向阀7、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外接仪表13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7通过管路与第一电磁阀8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5通过管路与调压器6连接;所述外接仪表13与第五电磁阀12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12通过管路与油杯I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3通过管路与手动回零阀2连接;所述手动回零阀通过管路与油杯I连接;所述油杯I通过管路与第二换向阀11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11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0、第一电磁阀8以及调压器6皆连接外接气源14。为了对外接气源14除水和润滑,该外接气源14可先经过气源处理器9,再分别进入管路内。 所述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皆为本
通用二位三通换向阀,皆在一侦揽有P接口,另一侧设有A接口和B接口。 所述增压缸4上设有Pl接口、P2接口、P3接口、P4接口。 所述油杯I设有Ml接口、M2接口,M3接口以及M4接口。 所述增压缸4的Pl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换向阀7的A接口连接,P2接口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7的B接口、第三电磁阀5连接;P3接口与所述外接仪表13连接;P4接口与所述第四电磁阀3连接。 所述油杯I的M2接口与所述手动回零阀2连接,Ml接口与第二换向阀11的A接口连接,M3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11的B接口连接,M4接口与所述第五电磁阀12连接。 上述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增压缸4皆设有引线端,所有的引线端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外接开始按钮和结束按钮,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延时继电器JS1、第二延时继电器JS2、第三延时继电器JS3,第一中间继电器JC1、第二中间继电器JC2、第三中间继电器JZ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缸(4),油杯(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调压器(6),手动回零阀(2),外接仪表(13)以及外接起源(14);所述增压缸(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换向阀(7)、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外接仪表(13)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7)通过管路与第一电磁阀(8)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5)通过管路与调压器(6)连接;所述外接仪表(13)与第五电磁阀(12)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12)通过管路与油杯(1)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3)通过管路与手动回零阀(2)连接;所述手动回零阀(2)通过管路与油杯(1)连接;所述油杯(1)通过管路与第二换向阀(11)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11)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0)、第一电磁阀(8)、调压器(6)分别连接外接气源(14);上述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皆设有引线端,所有引线端皆连通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外接开始按钮和结束按钮;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延时继电器JS1、第二延时继电器JS2、第三延时继电器JS3,第一中间继电器JC1、第二中间继电器JC2、第三中间继电器JZ1、第四中间继电器JZ2,以及行程开关X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缸(4),油杯(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调压器(6),手动回零阀(2),外接仪表(13)以及外接起源(14); 所述增压缸(4)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换向阀(7)、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外接仪表(13)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阀(7)通过管路与第一电磁阀(8)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5)通过管路与调压器(6)连接;所述外接仪表(13)与第五电磁阀(12)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12)通过管路与油杯(I)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3)通过管路与手动回零阀(2)连接;所述手动回零阀(2)通过管路与油杯(I)连接;所述油杯(I)通过管路与第二换向阀(11)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阀(11)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10)、第一电磁阀(8)、调压器(6)分别连接外接气源(14); 上述第一换向阀(7)、第二换向阀(1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5)、第四电磁阀(3)、第五电磁阀(12)皆设有引线端,所有引线端皆连通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外接开始按钮和结束按钮;该控制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延时继电器JS1、第二延时继电器JS2、第三延时继电器JS3,第一中间继电器JC1、第二中间继电器JC2、第三中间继电器JZ1、第四中间继电器JZ2,以及行程开关XK。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驱液自动压力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电磁阀(5)串联第二延时继电器常开触点JS2-3形成第一支路;第四电磁阀(3)串联第四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Z2-2形成第二支路;第二电磁阀(10)、第二换向阀(11),以及第四中间继电器线圈JZ2-1并联后串联第二延时继电器常闭触点JS2-2形成第三支路;第五电磁阀12与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JZ1-2串联形成第四支路,第三中间继电器线圈JZl-1与第一延时继电器常闭触点JS1-2串联形成第五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