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门锁及其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880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包括面板、扭簧、转子片和执手,所述扭簧与所述面板内壁装配,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执手活动插接在所述面板的通孔内并穿过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且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执手周向固定,还包括挡片、定位螺母及棱柱: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中间,且所述挡片与所述面板内壁连接;所述定位螺母一端有用于固定所述执手末端的螺纹;所述棱柱插入所述定位螺母另一端的第一棱柱孔,并与所述执手上用于固定所述棱柱的第二棱柱孔连接,且所述棱柱与所述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的执手门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执手门锁及其执手面板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用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的执手门锁。
技术介绍
执手门锁由于其方便和灵活的特性在生活的许多地方都可用到,执手门锁上的执手和面板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且我们所用到的执手和面板往往是分体式的结构,不同的面板可以匹配不同款式的执手。 如图1所示,扭簧4的两末端都绕成一个小弯钩,然后两末端交叉布置且通过末端的弯钩钩在面板I内壁的小凸台2上,扭簧4的中间部位套在面板I内壁的中空圆柱大凸台3上,转子片6通过其弯钩钩在扭簧4的两末端交叉部位,执手5通过面板I上的孔穿过扭簧4和转子片6,转子片6和执手5可同轴旋转,当执手5安装进面板I后,固定装置将执手5在面板I内侧部分的末端固定。 但是当执手5装进面板I后,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转动执手5,频繁旋转后会导致面板I内侧固定执手5末端并与转子片6相接触的螺母松动或者掉落,从而会导致执手5的松动,影响执手5的正常使用,最后还有可能导致执手5的脱落;同时在执手5安装进面板I或者从面板I拆卸的过程中面板I内侧的扭簧4很容易从面板I内侧脱位或者掉落,且再次安装进面板I内侧非常的困难。 因此,如何提高执手在安装进面板或者从面板中拆卸以及执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该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可以提高执手在安装进面板或者从面板中拆卸以及执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的执手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包括面板、扭簧、转子片和执手,所述扭簧与所述面板内壁装配,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执手活动插接在所述面板的通孔内并穿过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且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执手周向固定,还包括挡片、定位螺母及棱柱: 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中间,且所述挡片与所述面板内壁连接; 所述定位螺母一端有用于固定所述执手末端的螺纹; 所述棱柱插入所述定位螺母另一端的第一棱柱孔,并与所述执手上用于固定所述棱柱的第二棱柱孔连接,且所述棱柱与所述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 优选地,所述棱柱为正四棱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棱柱孔和所述第二棱柱孔的横截面形状具体为由两个正方形斜叠而成的正八角星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棱柱孔的外接圆直径小于所述定位螺母的螺纹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棱柱孔的外接圆直径小于所述定位螺母的螺纹内径。 优选地,所述挡片与所述面板内壁的连接具体为螺栓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执手门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在执手插接在面板的孔后,执手在面板内壁的末端部位与定位螺母一端的螺纹连接,且定位螺母与转子片相接触,定位螺母另一端有第一棱柱孔,棱柱插入第一棱柱孔并与上述执手上的第二棱柱孔连接。棱柱插入第二棱柱孔后,棱柱被固定,因为棱柱同时也插入了第一棱柱孔,棱柱与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在棱柱作用下,定位螺母与执手周向固定,即定位螺母不会相对于执手转动,执手也就不会松动或者从面板中脱落。在扭簧和转子片中间设有挡片,则执手安装进面板或者执手从面板中拆卸的过程中,挡片就会挡住扭簧,使扭簧不再从面板内侧脱位或者掉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棱柱孔和第二棱柱孔的横截面形状具体为由两个正方形斜叠而成的正八角星状,且棱柱为正四棱柱,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棱柱与第一棱柱孔和第二棱柱孔旋转安装,棱柱在两棱柱孔中就有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增加定位螺母和执手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的执手门锁,由于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执手门锁也应当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该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可以提高执手在安装进面板或者从面板中拆卸以及执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的执手门锁。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包括扭簧、面板、执手和转子片,扭簧与面板内壁装配,转子片通过其上面的弯钩钩在上述扭簧上面,执手活动插接在面板的通孔中并穿过上述扭簧和转子片,且转子片和执手周向固定;除此之外,还包括定位螺母、挡片及棱柱,在执手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固定执手的定位螺母,定位螺母一端与执手通过螺纹连接,定位螺母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棱柱孔,棱柱插入第一棱柱孔与执手上的用于固定棱柱的第二棱柱孔连接,且第一棱柱孔与棱柱周向固定。 在执手门锁安装好后,扭动执手时,由于棱柱与执手上的第二棱柱孔连接,则棱柱与执手之间不可旋转,又由于棱柱和第一棱柱孔之间也不可旋转,则定位螺母与执手就不可旋转,定位螺母就不会从原来的位置松动,且执手也就不会由于定位螺母的松动而松动或者从面板中掉落,在扭簧和转子片中间设有挡片,则执手安装进面板或者执手从面板中拆卸的过程中,挡片就会挡住扭簧,使扭簧不再脱位或者掉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示意图。可以看出执手面板连接装置主要包括面板1、扭簧4、执手5、转子片6、定位螺母7、棱柱8及挡片9。当安装执手5时,先将面板I内侧的扭簧4安装好,挡片9安装在扭簧4远离面板I内壁一侦牝且挡片9与面板I内壁连接,然后转子片6通过其弯钩钩在扭簧4的两端交叉部位,且转子片6与挡片9连接,执手5活动插接在面板I上的通孔并穿过扭簧4、转子片6和挡片9,定位螺母7 —端固定执手5的末端,棱柱8插入定位螺母7另一端的第一棱柱孔并与执手5上的第二棱柱孔连接。 由于上述扭簧4由挡片9挡住,在执手5安装进面板I或者执手5从面板I拆卸的过程中,扭簧4就不再会脱位或者掉落。 由于上述棱柱8与第二棱柱孔连接,第二棱柱孔起固定棱柱8的作用,则棱柱8与执手5无相对运动,且棱柱8同时插入定位螺母7上的第一棱柱孔,棱柱8与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则棱柱8与定位螺母7也无相对运动,从而执手5和定位螺母7之间也无相对运动,则执手5在使用过程中不再会出现松动或者是脱落的问题。 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棱柱8和定位螺母7做进一步的优化,棱柱8可具体为正四棱柱,正四棱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状且易于加工,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棱柱。对应于棱柱8具体为正四棱柱,将螺母7中的第一棱柱孔的横截面形状设定为两个正方形斜叠而成的正八角星状,斜叠即为一正方形的四个角与另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相互错开后形成一个具有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包括面板、扭簧、转子片和执手,所述扭簧与所述面板内壁装配,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执手活动插接在所述面板的通孔内并穿过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且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执手周向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片、定位螺母及棱柱: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中间,且所述挡片与所述面板内壁连接;所述定位螺母一端有用于固定所述执手末端的螺纹;所述棱柱插入所述定位螺母另一端的第一棱柱孔,并与所述执手上用于固定所述棱柱的第二棱柱孔连接,且所述棱柱与所述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手门锁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包括面板、扭簧、转子片和执手,所述扭簧与所述面板内壁装配,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扭簧连接,所述执手活动插接在所述面板的通孔内并穿过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且所述转子片与所述执手周向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片、定位螺母及棱柱: 所述挡片设置在所述扭簧和所述转子片中间,且所述挡片与所述面板内壁连接; 所述定位螺母一端有用于固定所述执手末端的螺纹; 所述棱柱插入所述定位螺母另一端的第一棱柱孔,并与所述执手上用于固定所述棱柱的第二棱柱孔连接,且所述棱柱与所述第一棱柱孔周向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手面板连接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瓯海梧田黄浦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