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8827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它包括水流流向转换器和引流支柱,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花瓣型腔体,所述花瓣型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第一空心柱体,所述第一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一流水孔和与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空心柱体中间通铝管,铝管中间通皮管,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侧壁上设有皮管固定夹板。具有以下优点:皮管固定夹板将皮管口朝下固定,使水回流到花瓣型腔体内,达到水流循环的目的,水流利用水泵通过皮管打到顶部回流到花瓣型腔体内,水流从流水孔一层层向下流,实现逐层浇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
本技术属于花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家环境的美化和净化要求越来越高,花草的种植越来越普及,使用花盆栽培花卉、蔬菜、水果等植物,也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的爱好。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花盆,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基本上都是单体的花盆,一个花盆只能种植一株植物,多栽培一株植物就需要多使用一个花盆,占地面积很大,也不美观。因此出现了一种温室种植、城市绿化、家庭绿化中利用垂直空间有效提高种植面积和效能的花盆,灌溉方式一般是用大量的水从顶部浇透,再经过花盆沿口溢出和盆底部排出流入下层,其灌溉后容易使病害相互串染,水份或养份上下分布不均匀及浪费等现象,并影响植物正常成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利用水流流向转换器和引流支柱由上至下逐层浇灌,因在每个花盆的底部设有吸水带,利用吸水带的作用使泥土能够及时从引流支柱中吸收水分,避免病害相互串染的问题,而且根据植物喜水习性的不同设置不同宽度的吸水带,保证每种植物的吸收不同的水量,定期向引流支柱内加入液态肥、活性有益菌,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它包括水流流向转换器和引流支柱,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花瓣型腔体,所述花瓣型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第一空心柱体,所述第一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一流水孔和与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空心柱体中间通铝管,铝管中间通皮管,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侧壁上设有皮管固定夹板。皮管固定夹板将皮管口朝下固定,使水回流到花瓣型腔体内,达到水流循环的目的,水流利用水泵通过皮管打到顶部回流到花瓣型腔体内,水流从流水孔一层层向下流,实现逐层浇灌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支柱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与第一空心柱体相连通的第二空心柱体,所述第二空心柱体与第一空心柱体同轴线,所述第二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引流支柱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水孔,引流支柱的拐角处设有和与其他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流水孔与第一流水孔同轴线。铝管和皮管从第一空心柱体延伸到第二空心柱体内,水流从流水孔一层层向下流,实现逐层浇灌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镶嵌在第一空心柱体底部的螺帽,铝管内套在螺帽上。便于固定铝管,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内部设有与水流流向转换器形状相同的花瓣型顶盖,所述花瓣型顶盖上设有供皮管固定夹板通过的缺口,花瓣型顶盖的底部设有支脚。缺口用于更好的固定软管,支脚主要为了支撑顶盖以及使顶盖与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留有空间,保证水流顺利下流。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支柱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内凹的凹槽,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与凹槽数量相同的圆柱腔体,所述圆柱腔体与凹槽相通。凹槽和圆柱腔体设计用于通电线及信号线,可以实现远程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支柱为四棱柱体,引流支柱的底面设有两个第二流水孔,两个第二流水孔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拐角上。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支柱侧壁上的凹槽卡扣连接有端盖。对电源线和信号线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支柱为四棱柱体,引流支柱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位于引流支柱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将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放置在两个空心柱内,更有利于区分和维护。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水流利用水泵通过皮管打到顶部回流到花瓣型腔体内,水流再从流水孔一层层向下流,实现逐层浇灌的目的;因在每个花盆的底部设有吸水带,利用吸水带的作用使泥土能够及时从引流支柱中吸收水分,避免病害相互串染的问题,而且根据植物喜水习性的不同设置不同宽度的吸水带,保证每种植物的吸收不同的水量,定期向引流支柱内加入液态肥、活性有益菌,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去掉引流支柱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技术去掉引流支柱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技术水流流向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花瓣型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引流支柱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技术引流支柱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水流流向转换器,1.1、第一空心柱体,1.2、第一流水孔,1.3、第一凸台,1.4、皮管固定夹板,1.5、圆柱腔体,2、引流支柱,2.1、第二空心柱体,2.2、第二流水孔,2.3、第二凸台,2.4、凹槽,3、螺帽,4、花瓣型顶盖,4.1、缺口,4.2、支脚,5、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它包括水流流向转换器I和引流支柱2,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I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花瓣型腔体,所述花瓣型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第一空心柱体1.1,所述第一空心柱体1.1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I的底部设有第一流水孔1.2和与引流支柱2契合的第一凸台1.3,所述第一流水孔1.2纵向贯通第一凸台1.3 ;所述第一空心柱体1.1中间通铝管,铝管中间通皮管,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I的侧壁上设有皮管固定夹板1.4 ;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I的底部设有镶嵌在第一空心柱体1.1底部的螺帽3,铝管内套在螺帽3上;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I内部设有与水流流向转换器形状相同的花瓣型顶盖4,所述花瓣型顶盖4上设有供皮管固定夹板1.4通过的缺口 4.1,花瓣型顶盖4的底部设有支脚4.2。 如图5-6所示,所述引流支柱2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四棱柱腔体,所述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与第一空心柱体1.1相连通的第二空心柱体2.1,所述第二空心柱体2.1与第一空心柱体1.1同轴线,所述第二空心柱体2.1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引流支柱2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二流水孔2.2,引流支柱2的拐角处设有和与其他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二凸台2.3,两个第二流水孔2.2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拐角上,所述第二流水孔2.2纵向贯通第二凸台2.3,所述第二流水孔2.2与第一流水孔1.2同轴线;引流支柱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凹槽2.4,两个凹槽2.4分别位于引流支柱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水流流向转换器 I的底部设有与凹槽2.4数量相同的圆柱腔体1.5,所述圆柱腔体1.5与凹槽2.4相通。所述凹槽2.4上卡扣连接有端盖5。 引流支柱2契合固定在水流流向转换器I的下方,根据需要,可以在引流支柱2的下方契合固定多个引流支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流流向转换器和引流支柱,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花瓣型腔体,所述花瓣型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第一空心柱体,所述第一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一流水孔和与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空心柱体中间通铝管,铝管中间通皮管,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侧壁上设有皮管固定夹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流流向转换器和引流支柱,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花瓣型腔体,所述花瓣型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第一空心柱体,所述第一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底部设有第一流水孔和与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空心柱体中间通铝管,铝管中间通皮管,所述水流流向转换器的侧壁上设有皮管固定夹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支柱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面设有竖直隆起的与第一空心柱体相连通的第二空心柱体,所述第二空心柱体与第一空心柱体同轴线,所述第二空心柱体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引流支柱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水孔,引流支柱的拐角处设有和与其他引流支柱契合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流水孔纵向贯通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流水孔与第一流水孔同轴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花盆中的回流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苏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枫云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