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分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739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分配箱,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第七轴、第八轴、第九轴、第十轴以及第十一轴,所述第三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三轴上设置有分别与第八轴、第九轴、第十轴以及第十一轴啮合的超越离合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四轴和第六轴上凸轮与导向销的配合,简单的实现了拨叉在轴向上的移动,使拨叉的移动稳定、准确,整体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加工和装配难度;而且将动力输出齿轮替换为具有独特结构的超越离合器,大大提高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使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而且磨损减少,延长了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分配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沙土重金属筛选的齿轮分配箱。
技术介绍
沙河淘金历史悠久,淘金设备种类繁多,如大型采金船,螺旋选矿机等,现有技术在克服汞污染的前提下,大家都采用汞选法,因其效率高而使用广泛,尤其是低污染的选金设备非常受欢迎。申请人针对金沙及铁矿含量丰富的沙金矿申请了一种双槽式河沙选矿机,采用双槽交替式的方式以提高选矿效率,在上述结构中,用于实现双槽交替式运作的传动机构是选矿机的核心,然而现有的传动机构其结构不够合理,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故障率较高,使用寿命不长。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又申请了一种分配箱及采用该分配箱的河沙选矿机(申请号为201310422552.7),其中,分配箱的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河沙选矿机的三条输送带自动地交替式运作且运行稳定,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相对于双槽式河沙选矿机的结构,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在上述分配箱的结构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最为关键的传动机构的第四轴和第六轴中,其用于驱动对应拨盘沿轴线移动的控制机构运行不够稳定,而且结构相对复杂,对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求较高,严重影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2、现有分配箱中第三轴上的动力输出齿轮是通过轴承与第三轴连接的,因此,动力输出齿轮的转动动力并非由第三轴的转动直接驱动的,其是通过第三轴拨盘与对应动力输出齿轮配合后,由与第三轴同步转动的第三轴拨盘将动力传递至相应动力输出齿轮的,故第三轴拨盘与动力输出齿轮相结合处在动力传递时承受着较大的扭力,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第三轴拨盘在与动力输出齿轮相结合处变形或磨损而出现打滑或无法驱动的现象,从而造成动力无法输出至选矿机的输送带上,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3、分配箱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处于相对密闭的状态,而分配箱中相互配合的齿轮、转轴等均需要充分的润滑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磨损,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现有分配箱中的润滑机构,都是采用若干铜管分布在齿轮箱中需要润滑的对应处,其结构复杂,拆装麻烦,尤其是在拆卸后的再次组装时,对于铜管对需要润滑处的对应位置精度降低,通常需要通过调整铜管位置来进行对正,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相对于之前的分配箱,进一步简化及改进其结构,从而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和准确性的齿轮分配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齿轮分配箱,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和第七轴,所述第三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轴上通过轴承套接有第四轴凸轮,所述第四轴凸轮与设置在第四轴上的槽轮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四轴凸轮沿其圆周设置有第四轴滑槽,在所述第四轴滑槽中设置有沿第四轴凸轮轴向偏移的第四轴弯折段,在所述第四轴凸轮上套接有第四轴拨盘,在所述第四轴拨盘上设置有第四轴导向销,所述第四轴导向销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四轴滑槽内,所述第四轴拨盘相对于第四轴凸轮转动,在所述第四轴拨盘上设置有第四轴拨叉,所述第四轴拨叉端部与设置在第五轴上的第五轴拨盘对应卡接,所述第五轴拨盘可相对于与第四轴拨叉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五轴拨盘与第五轴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六轴上套接有第六轴凸轮,所述第六轴凸轮与第六轴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六轴凸轮上沿其圆周设置有至少一条第六轴滑槽,在每个第六轴滑槽中设置有最多两个沿第六轴凸轮轴向偏移的第六轴弯折段,同一个第六轴滑槽中的两个第六轴弯折段偏移的方向相反,多个第六轴滑槽中的第六轴弯折段以第六轴凸轮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在所述第七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轴拨叉,所述第七轴拨叉可沿第七轴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七轴拨叉上设置有第七轴导向销,所述第七轴导向销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六轴滑槽中,所述第七轴拨叉的端部与第三轴上的第三轴拨盘对应卡接,所述第三轴拨盘可相对于与第七轴拨叉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三轴拨盘与第三轴同步转动且可沿第三轴轴向移动,通过第七轴拨叉在轴向上的移动,使第三轴拨盘分别与设置在第三轴上的动力输出机构配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与至少一个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五轴上的第五轴输出齿轮与第六轴上的第六轴齿轮的齿数比为1:N,所述N的取值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所述第六轴滑槽中的第六轴弯折段的数量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轴上的至少一个超越离合器,每个超越离合器与对应的一个动力输出轴啮合,所述超越离合器设置的数量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第三轴同步转动,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多个锁紧机构,每个锁紧机构对应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与第三轴拨盘端面设置的凸台对应配合,所述凸台压入顶块,通过顶块改变锁紧机构的状态,使锁紧机构将内圈和外圈锁紧而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轴拨盘设置在相邻两个超越离合器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所述多个锁紧机构以内圈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块以及第一滚柱,所述锁紧块中部通过转轴铰接在超越离合器的外壳上,在所述锁紧块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滚柱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位于锁紧块与外圈内孔壁之间,在所述锁紧块上、沿第一滚柱的转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锁紧块的凹槽内,另一端抵靠在第一滚柱的表面,在所述锁紧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在锁紧块的凹槽内,其另一端抵靠在内圈的端面,所述顶块和第一弹簧设置在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转轴的另一侧,所述顶块的一端与第三轴拨盘端面设置的凸台对应,其另一端抵靠在第三弹簧一端,所述顶块可沿超越离合器的轴向滑动,在所述顶块未压入时,所述第一滚柱以及锁紧块同外圈的内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圈的转动不会带动外圈的转动,当所述顶块在第三轴拨盘的作用下被压入后,锁紧块绕转轴转动,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同水平线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滚柱卡紧,所述内圈带动外圈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在所述顶块内、顶块与锁紧块之间设置有滚珠,所述锁紧块与滚珠接触的端面呈倾斜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在所述内圈外周、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第二滚柱,所述第二滚柱设置在相邻两个锁紧机构之间,在所述顶块未压入时,所述第一滚柱以及锁紧块同外圈的内孔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二滚柱同外圈及内圈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滚柱对内圈与外圈的相对转动进行辅助支撑,当所述顶块被压入后,所述锁紧块将第一滚柱卡紧,所述内圈与外圈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在所述顶块的底部下方设置有一排小滚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所述第六轴的一端与转向齿轮箱连接,所述转向齿轮箱的动力输出端与分料系统连接,所述第六轴的另一端与水开关连接,所述转向齿轮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且相互啮合并垂直布置的伞形齿轮,所述水开关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在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一个进水管口以及至少一个出水管口,在所述内套筒的轴向上设置有与进水管口连通的进水口,在所述内套筒的径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内套筒通过转动,其出水口分别与外套筒上的出水管口对应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所述第六轴的一端穿过齿轮分配箱壁与箱体内的伞形齿轮连接,所述箱体与齿轮分配箱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轴的另一端穿过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齿轮分配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分配箱,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轴(3)、第四轴(4)、第五轴(5)、第六轴(6)和第七轴(7),所述第三轴(3)与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轴(4)上通过轴承套接有第四轴凸轮(12),所述第四轴凸轮(12)与设置在第四轴(4)上的槽轮(17)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四轴凸轮(12)沿其圆周设置有第四轴滑槽(13),在所述第四轴滑槽(13)中设置有沿第四轴凸轮(12)轴向偏移的第四轴弯折段(13a),在所述第四轴凸轮(12)上套接有第四轴拨盘(14),在所述第四轴拨盘(14)上设置有第四轴导向销(15),所述第四轴导向销(15)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四轴滑槽(13)内,所述第四轴拨盘(14)相对于第四轴凸轮(12)转动,在所述第四轴拨盘(14)上设置有第四轴拨叉(16),所述第四轴拨叉(16)端部与设置在第五轴(5)上的第五轴拨盘(18)对应卡接,所述第五轴拨盘(18)可相对于与第四轴拨叉(16)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五轴拨盘(18)与第五轴(5)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六轴(6)上套接有第六轴凸轮(19),所述第六轴凸轮(19)与第六轴(6)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六轴凸轮(19)上沿其圆周设置有至少一条第六轴滑槽(20),在每个第六轴滑槽(20)中设置有最多两个沿第六轴凸轮(19)轴向偏移的第六轴弯折段(20a),同一个第六轴滑槽(20)中的两个第六轴弯折段(20a)偏移的方向相反,多个第六轴滑槽(20)中的第六轴弯折段(20a)以第六轴凸轮(19)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在所述第七轴(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轴拨叉(21),所述第七轴拨叉(21)可沿第七轴(7)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七轴拨叉(21)上设置有第七轴导向销(22),所述第七轴导向销(22)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六轴滑槽(20)中,所述第七轴拨叉(21)的端部与第三轴(3)上的第三轴拨盘(23)对应卡接,所述第三轴拨盘(23)可相对于与第七轴拨叉(21)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三轴拨盘(23)与第三轴(3)同步转动且可沿第三轴(3)轴向移动,通过第七轴拨叉(21)在轴向上的移动,使第三轴拨盘(23)分别与设置在第三轴(3)上的动力输出机构配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与至少一个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五轴(5)上的第五轴输出齿轮(24)与第六轴(6)上的第六轴齿轮(25)的齿数比为1:N,所述N的取值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所述第六轴滑槽(20)中的第六轴弯折段(20a)的数量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分配箱,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轴(3)、第四轴(4)、第五轴(5)、第六轴(6)和第七轴(7),所述第三轴(3)与驱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轴(4)上通过轴承套接有第四轴凸轮(12),所述第四轴凸轮(12)与设置在第四轴(4)上的槽轮(17)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四轴凸轮(12)沿其圆周设置有第四轴滑槽(13),在所述第四轴滑槽(13)中设置有沿第四轴凸轮(12)轴向偏移的第四轴弯折段(13a),在所述第四轴凸轮(12)上套接有第四轴拨盘(14),在所述第四轴拨盘(14)上设置有第四轴导向销(15),所述第四轴导向销(15)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四轴滑槽(13)内,所述第四轴拨盘(14)相对于第四轴凸轮(12)转动,在所述第四轴拨盘(14)上设置有第四轴拨叉(16),所述第四轴拨叉(16)端部与设置在第五轴(5)上的第五轴拨盘(18)对应卡接,所述第五轴拨盘(18)可相对于与第四轴拨叉(16)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五轴拨盘(18)与第五轴(5)同步转动,所述第四轴(4)为光轴,动力经由第四轴齿轮(66)等速过渡至第五轴(5);在所述第六轴(6)上套接有第六轴凸轮(19),所述第六轴凸轮(19)与第六轴(6)同步转动,在所述第六轴凸轮(19)上沿其圆周设置有至少一条第六轴滑槽(20),在每个第六轴滑槽(20)中设置有最多两个沿第六轴凸轮(19)轴向偏移的第六轴弯折段(20a),当所述第六轴弯折段(20a)为两个时,同一个第六轴滑槽(20)中的两个第六轴弯折段(20a)偏移的方向相反,当所述第六轴滑槽(20)为多条时,多个第六轴滑槽(20)中的第六轴弯折段(20a)以第六轴凸轮(19)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在所述第七轴(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轴拨叉(21),所述第七轴拨叉(21)可沿第七轴(7)的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七轴拨叉(21)上设置有第七轴导向销(22),所述第七轴导向销(22)设置在与之对应的第六轴滑槽(20)中,所述第七轴拨叉(21)的端部与第三轴(3)上的第三轴拨盘(23)对应卡接,所述第三轴拨盘(23)可相对于与第七轴拨叉(21)的卡接处转动,所述第三轴拨盘(23)与第三轴(3)同步转动且可沿第三轴(3)轴向移动,通过第七轴拨叉(21)在轴向上的移动,使第三轴拨盘(23)分别与设置在第三轴(3)上的动力输出机构配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与至少一个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五轴(5)上的第五轴输出齿轮(24)与第六轴(6)上的第六轴齿轮(25)的齿数比为1:N,所述N的取值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所述第六轴滑槽(20)中的第六轴弯折段(20a)的数量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三轴(3)上的至少一个超越离合器(26),每个超越离合器(26)与对应的一个动力输出轴啮合,所述超越离合器(26)设置的数量与动力输出轴的数量一致,所述超越离合器(26)包括内圈(27)和外圈(28),所述内圈(27)与第三轴(3)同步转动,在所述内圈(27)和外圈(28)之间设置有多个锁紧机构,每个锁紧机构对应设置有顶块(29),所述顶块(29)与第三轴拨盘(23)端面设置的凸台(30)对应配合,所述凸台(30)压入顶块(29),通过顶块(29)改变锁紧机构的状态,使锁紧机构将内圈(27)和外圈(28)锁紧而同步转动,当所述超越离合器(26)为多个时,所述第三轴拨盘(23)设置在相邻两个超越离合器(2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分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锁紧机构以内圈(27)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之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块(31)以及第一滚柱(32),所述锁紧块(31)中部通过转轴(33)铰接在超越离合器(26)的外壳上,在所述锁紧块(31)上设置有安装槽(34),所述第一滚柱(32)设置在安装槽(34)内且位于锁紧块(31)与外圈(28)内孔壁之间,在所述锁紧块(31)上、沿第一滚柱(32)的转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弹簧(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继文胡根洪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星海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