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386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该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换热管、风机和导流罩。箱体内形成有制冷间室和风道,且风道具有连通制冷间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管设在箱体内用于对流经风道的气流制冷;风机设在风道的进风口处,且风机构造成适于向风道内送风;导流罩设在箱体上且封盖风道的进风口,导流罩上形成有贯通导流罩的导流槽。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设备,在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有导流罩,空气通过导流罩由风机排入风道,由于空气具有较高的静压,具有很强的阻力克服能力,速度衰减慢,能极大地减薄空气边界层,降低换热热阻,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通风系统做为风冷冰箱的核心部件,对冰箱性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不合适的风道系统,将导致系统换热变差,损失增大。相关技术中针对板管式的换热,空气从风道底部进入风道,与背板板管换热器换热后通过风机排出风道进入冰箱内部。 相关技术中风道采用吸风结构,换热器位于风机负压区域,该区域风压小,气流阻力克服能力弱,容易产生较厚的气流边界层,气流边界层内换热热阻大,导致换热效率低,制冷系统fe失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可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技术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换热管、风机和导流罩。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制冷间室和风道,且所述风道具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风道的气流制冷;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且所述风机构造成适于向所述风道内送风;所述导流罩设在所述箱体上且封盖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罩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导流罩的导流槽。 根据本技术的制冷设备,在风道的进风口设置有导流罩,空气通过导流罩由风机排入风道,由于空气具有较高的静压,具有很强的阻力克服能力,速度衰减慢,能极大地减薄空气边界层,降低换热热阻,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导流槽为在所述导流罩上间隔布置的多个。 所述导流罩为弧形面板。 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呈圆形,且所述导流罩呈截取球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弧形板状。 所述导流罩包括径向连杆和与所述径向连杆相连的周向连杆,所述径向连杆为沿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成发散状的多个,所述周向连杆为沿所述圆周的径向间隔布置成同心圆周形状的多个,每相邻的两个径向连杆和相邻的两个周向连杆之间配合形成一个所述导流槽。 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同一个所述制冷间室连通。 所述制冷间室为多个,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不同的两个所述制冷间室连通。 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内,且所述导流罩位于所述风机的进风侧。 所述导流罩为朝远离所述风机的方向凹陷的弧形板。 所述导流罩一体注塑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导流罩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风道1,换热管2,风机3,导流罩4,进风口 101,出风口 102,导流槽401,径向连杆41,周向连杆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换热管2、风机3和导流罩4。 具体而言,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制冷间室和风道1,且风道I具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的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2,气流从进风口 101进入风道内,气流在风道I内与换热管2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 102排出风道。换热管2设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对流经风道I的气流制冷。风机3设在风道I的进风口 101处,且风机3构造成适于向风道I内送风。导流罩4设在所述箱体上且封盖风道I的进风口 101,导流罩4上形成有贯通导流罩4的导流槽401。气流在导流罩4的导流作用下经导流槽401和进风口 101流入到风道I内。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在风道I的进风口 101设置有导流罩4,空气通过导流罩4由风机3排入风道1,由于空气具有较高的静压,具有很强的阻力克服能力,速度衰减慢,能极大地减薄空气边界层,降低换热热阻,提高换热效率。 因此,本技术通过将风机3设置成将气流吹向风道I内的形式,并在风道I的进风口 101设置导流罩4,可以提高气流与换热管2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槽401为在导流罩4上间隔布置的多个。由此,可以提高气流循环效率,便于制冷设备内气流的流通,从而对制冷间室快速制冷。 进一步地,导流罩4为弧形面板。由此,进一步的提高了导流罩4的导流效果,使空气边界层变得更薄,从而使换热效果更好。 当然,导流罩4也可以为平板状,并在平板状的导流罩4上设置导流槽401。 优选地,风道I的进风口 101呈圆形,且导流罩4呈截取球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弧形板状。由此,使导流罩4的结构简单且外形美观,而且进一步地提高了导流罩4的导流效果。 有利地,如图2所示,导流罩4包括径向连杆41和与径向连杆41相连的周向连杆42,径向连杆41为沿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成发散状的多个,周向连杆42为沿所述圆周的径向间隔布置成同心圆周形状的多个,每相邻的两个径向连杆41和相邻的两个周向连杆42之间配合形成一个导流槽401。由此,进一步地简化了导流罩4的结构,使导流罩4的结构简单成型方便。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导流罩4,例如将导流罩设置成由多个横向连杆和多个纵向连杆布置成的矩阵形状等。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2与同一个所述制冷间室连通。也就是说,通过该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制冷间室和风道,且所述风道具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风道的气流制冷;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且所述风机构造成适于向所述风道内送风;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在所述箱体上且封盖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罩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导流罩的导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制冷间室和风道,且所述风道具有连通所述制冷间室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在所述箱体内用于对流经所述风道的气流制冷;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且所述风机构造成适于向所述风道内送风; 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在所述箱体上且封盖所述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导流罩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导流罩的导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为在所述导流罩上间隔布置的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弧形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呈圆形,且所述导流罩呈截取球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弧形板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