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89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基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触控传感器,非显示区设置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边缘传感器包含相邻设置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驱动电极通过第一引线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感应电极通过第二引线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向驱动电极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当触控媒介触发边缘传感器时,感应电极根据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电容值的变化向控制电路传输第一感应信号,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感应信号获取第一位置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边缘传感器,从而节省了实体按键,同时实现了触控显示装置的边缘及侧边触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边缘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含触控功能的便携装置,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在其侧边的外壳上一般都会设有一些实体按键,这些实体按键用以实现一些快捷功能,如解锁、开关机、声音增大或减小等。然而,这些实体按键一般设计于外壳上,易与系统干涉,且组装上也容易有因公差而导致组装不良的情况。因此,取消实体按键实现完全触控成为现有的便携装置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而取消实体按键的方法之一即为以触控按键代替实体按键,如此则要求在面板的边缘设计触控传感器,以实现边缘触控。 现有触控传感器的线路结构(以氧化铟锡桥式结构为例)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触控传感器的线路结构剖视图。现行触控传感器(氧化铟锡桥式结构)10包含形成在基板6上的外围金属走线1,氧化铟锡桥接层2,绝缘层3,第一氧化铟锡衬垫层4、第二氧化铟锡衬垫层4’最上层的保护层5,触控传感器10的作动方式是控制芯片(Drive IC)将驱动信号沿金属走线I传送至第一氧化铟锡衬垫层4,并且根据触控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变化感应出触控的位置。然而现有触控传感器的线路结构多是通过镀膜、上光阻、曝光、显影、蚀刻等制程完成,欲在基板的边缘形成边缘触控传感器,其线路结构不仅需要设计新型光罩,而且由于前段制程中将边缘触控传感器的线路设计于基板6的边缘,边缘的曝光精度较差,制程难度提升;另一方面,后续的裁切、磨边等制程则容易伤及边缘触控传感器的线路,导致线路无效等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触控显示装置难以实现边缘触控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该基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有触控传感器,且该非显示区设置该边缘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其中,该边缘传感器包含: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该驱动电极通过该第一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感应电极通过该第二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电路通过该第一引线向该驱动电极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当触控媒介触发该边缘传感器时,该感应电极根据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之间电容值的变化通过该第二引线向该控制电路传输第一感应信号,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第一感应信号获取第一位置信息。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为导电油墨。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电油墨以网版印刷方式压印于该非显示区。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引线、该第二引线以及该触控传感器于同一制程中形成于该基板上。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非显示区为基板的边缘或侧边。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边缘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控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控制电路向该触控传感器提供第二驱动信号并获取来自该触控传感器的第二感应信号,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第二感应信号获取第二位置信息。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触控面板,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且该触控面板为上述任意一种触控面板;以及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其中,当该触控媒介触发该边缘传感器时,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向该触控显示装置发出指令,该触控显示装置根据该指令执行应用程序。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应用程序为开机、关机、解锁、声音增大、声音减小、拍照、播放音乐及播放动画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控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一体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触控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边缘传感器,从而节省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实体按键,同时实现了触控显示装置的边缘及侧边触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触控传感器的线路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触控面板的触控原理简化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2与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触控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1140,基板11具有显示区112与非显示区114,显示区112设置有触控传感器1120,且非显示区114设置有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1140。边缘传感器包含驱动电极1142、感应电极1144、第一引线1146及第二引线1148,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以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于同一层上相邻设置为例来进行示意,于其它实施例中,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可以处于不同层,之间以绝缘层电性隔离,但不限于此,能达到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之间产生静电容的效果即可。驱动电极1142通过第一引线1146与控制电路1140电性连接,且感应电极1144通过第二引线1148与控制电路1140电性连接。其中,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为导电油墨,具体来讲,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可以为金属油墨,如金系导电油墨、银系导电油墨或铜系导电油墨,或者,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也可以选用碳系导电油墨。但不以此为限,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亦可以选自其它导电材料,如导电胶、导电浆等。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为金属油墨,金属油墨于触控面板100的印刷油墨制程中以网版印刷方式压印于非显示区114。非显示区114为基板11的边缘1141或侧边1143,即金属油墨可以仅印刷于基板11的边缘1141上,亦可以从基板11的边缘1141印刷至基板11的侧边1143。第一引线1146以及第二引线1148与触控传感器1120于同一制程中形成于基板11上,即与触控传感器1120同步以镀膜、上光阻、曝光、显影及蚀刻等制程完成。触控传感器1120与控制电路1140电性连接,且控制电路1140向触控传感器1120提供第二驱动信号并获取来自触控传感器1120的第二感应信号,控制电路1140根据第二感应信号获取第二位置信息,从而实现显示区内的触控操作。关于触控传感器1120更为深入具体的触控原理为本领域工作人员所习知,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2与图4,图4为图2中触控面板的触控原理简化示意图。控制电路1140通过第一引线1146向驱动电极1142提供第一驱动信号,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之间产生静电容CP,如图4所示,当触控媒介F(以手指为例)靠近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触发边缘传感器时,触控媒介F与驱动电极1142之间以及触控媒介F与感应电极1144之间产生感应电容Cf,感应电极1144根据驱动电极1142与感应电极1144之间电容值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该基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有触控传感器,且该非显示区设置该边缘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其中,该边缘传感器包含: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相对设置;以及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该驱动电极通过该第一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感应电极通过该第二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电路通过该第一引线向该驱动电极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当触控媒介触发该边缘传感器时,该感应电极根据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之间电容值的变化通过该第二引线向该控制电路传输第一感应信号,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第一感应信号获取第一位置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边缘传感器与控制电路,该基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该显示区设置有触控传感器,且该非显示区设置该边缘传感器与该控制电路; 其中,该边缘传感器包含: 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相对设置;以及 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该驱动电极通过该第一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且该感应电极通过该第二引线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其中,该控制电路通过该第一引线向该驱动电极提供第一驱动信号,当触控媒介触发该边缘传感器时,该感应电极根据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之间电容值的变化通过该第二引线向该控制电路传输第一感应信号,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第一感应信号获取第一位置信肩、O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极与该感应电极为导电油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油墨以网版印刷方式压印于该非显示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线、该第二引线以及该触控传感器于同一制程中形成于该基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非显示区为基板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庄文奇陈逸祺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