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638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0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包括主输水管道、次氯酸钠储罐、次氯酸钠计量泵、紫外线消毒器、控制台、底座组成。所述紫外线消毒器与次氯酸钠输送管皆连接于主输水管道上,紫外线消毒器内设有整流器与平面镜,整流器表面有排列均匀且间距为1-2cm的圆孔,装置内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控制台进行调节,各管道与设备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必要时可以进行拆卸检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紫外线消毒由于进水流速不均和与灯管距离太远造成的消毒效果不佳的问题,解决了单独使用紫外线消毒无持续杀菌的能力的问题,消毒效果提升了20%以上,降低了运行费用,由于使用联合装置联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也利于检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包括主输水管道、次氯酸钠储罐、次氯酸钠计量泵、紫外线消毒器、控制台、底座组成。所述紫外线消毒器与次氯酸钠输送管皆连接于主输水管道上,紫外线消毒器内设有整流器与平面镜,整流器表面有排列均匀且间距为1-2cm的圆孔,装置内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控制台进行调节,各管道与设备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必要时可以进行拆卸检修。本技术克服了紫外线消毒由于进水流速不均和与灯管距离太远造成的消毒效果不佳的问题,解决了单独使用紫外线消毒无持续杀菌的能力的问题,消毒效果提升了20%以上,降低了运行费用,由于使用联合装置联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也利于检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利说明】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
本技术属于饮用水消毒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村镇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着微生物风险的现状,消毒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成为了农村饮用水健康的重要问题,然而多数农村供水工程没有根据自身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技术及设备,而是仅仅考虑经济因素,选择较为便宜的消毒方式,或只经过简单的过滤、沉淀工艺而不使用消毒工艺,这对人们群众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与此同时,我国的村镇饮用水供水还存在着工程点较多、供水点分散、规模相对小、村镇管理水平有限等问题,针对目前村镇饮用水消毒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消毒技术来满足饮用水的消毒需要。 目前的消毒技术大概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消毒法一般有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等,其中氯消毒虽然成本较低,但是可能使中产生三卤甲烷(TMHs)类的物质,而三卤甲烷(TMHs)类的物质对人类有很强致癌性,二氧化氯消毒后的饮用水有特殊气味,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认定的可疑致癌物,臭氧消毒的成本较高、稳定性差、在偏远农村地区应用范围也很有限,相比之下,次氯酸钠消毒是化学消毒法中最为稳定且最适合用于村镇饮用水的消毒措施,但是,目前次氯酸钠消毒也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技术工艺陈旧等问题;物理法消毒中,紫外线消毒是最为常用的消毒方式,因为紫外线消毒是唯一不会产生消毒副产物的消毒方式,具有广谱杀菌能力,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是却缺乏持续杀菌能力,被杀灭细菌容易发生光复活的现象。同时,根据实验研究,紫外消毒反应器内光强分布不均匀,进出口处光强较弱,随着水流与灯管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反应器内前段,反应器内壁处光强小而流速大,是影响消毒效率的原因。 实用型新内容 本实用型新的目的在于克服紫外线消毒技术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所述装置具有持续消毒能力的以紫外线消毒为主导的消毒方式,该装置消毒效果良好,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克服了紫外线消毒无持续消毒能力的缺点,同时解决了紫外线消毒器边缘处进水消毒效果较差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由主输水管道4、次氯酸钠储罐2、紫外线消毒器5、控制台6、底座13和次氯酸钠计量泵14组成,其中:主输水管道4 一端为进水口 1,另一端为出水口 3,其内设有第一阀门7,主输出水管靠近进水口 I 一端通过第二阀门11和第一法兰8与紫外线消毒器5相连接,主输水管道4靠近出口口一端3通过第三阀门12和第二法兰9与紫外线消毒器5相连接;次氯酸钠储罐2通过次氯酸钠计量泵14、第三法兰10和管道连接主输水管道I ;紫外线消毒器5内部包含有整流板18、平面镜17、紫外线灯管16和石英管套15,石英管套15套于紫外线灯管16外,紫外线灯管16固定于整流板18上,整流板18与紫外线消毒器5边界吻合,平面镜17与紫外线消毒器5的外部套管相连接。 本技术中,所述紫外线消毒器5连接控制台6进行控制,控制台6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于地面13或墙上。 本技术中,所述整流板16表面有10-15个大小一致的孔,均匀分布于整流板16的表面,每个孔间距l_2cm。 本技术中,所述平面镜17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本技术中,所述的紫外线消毒器5内包括一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反光设备,该设备为保证反光效果良好,采用玻璃材质的平面镜,平面镜与紫外线消毒器5外部管套相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使用了紫外线与次氯酸钠消毒联合消毒设备,在紫外线消毒的末端加入次氯酸钠,解决了紫外线消毒无持续消毒能力的弱点,由于饮用水已经经过了紫外线消毒,极大的减少了次氯酸钠使用量,较完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的用量减少了 80%以上,同时不用另设消毒池。由于紫外线消毒器采用了整流设施和平面镜反射,克服了紫外线消毒由于流速过快与距离灯管太远而造成的消毒能力下降,加强了紫外线消毒的能力,消毒效果较原来提升了 20%,同时降低了耗电量,故障时可拆卸其中一套设备进行检修,单独运行另一套设备,保证出水消毒效果稳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紫外线消毒器的剖面图; 图3为紫外线消毒器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为进水口,2为次氯酸钠储罐,3为出水口,4为主输水管道,5为紫外线消毒器,6为控制台,7、11、12分别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8、9、10为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和第三法兰,13为地面,14为次氯酸钠计量泵,15为石英管套,16为紫外线灯管,17为平面镜,18为整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 一图3所示,所述装置由主输水管道1、次氯酸钠储罐2、紫外线消毒器5、控制台6、底座13次氯酸钠计量泵14组成。主输水管道4包括进水口 1、第一阀门7、出水口 3,靠近进水口一端通过第二阀门11与紫外线消毒器5通过第一法兰8相连接,其流量通过第二阀门11控制;主输水管道4靠近出水口端通过第二法兰9与紫外线消毒器5相连接,流量通过第三阀门12进行控制。次氯酸钠储罐2位于紫外线消毒器5与主输水管道I接口之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5的运行参数可通过控制台6进行控制,控制台6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于地面或墙上。所述紫外线消毒器5内部包含有整流板16、平面镜17、紫外灯管14、石英管套15。所述的整流板18表面有10-15个大小一致的孔,均匀分布于紫外线消毒器5的表面,每个孔间距l-2cm。平面镜17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饮用水通过前端的混凝、过滤、沉淀等工艺后通过进水口 I进入主输水管道4,此时第一阀门7关闭,第二阀门11与第三阀门12开启,饮用水进入紫外线消毒器5通过整流板18整流后,流速较为均匀且不形成涡流,加强了紫外线消毒效果,由于有平面镜17对紫外线进行反射,使进紫外线消毒器边缘处的进水也得到了充分消毒,消毒处理后的进水回到主输水管道4,根据紫外线消毒效果,通过计量泵14将次氯酸钠储罐2中的次氯酸钠加入主输水管道4,对饮用水进行进一步消毒,保证水中余氯量,防止细菌光复活。 实施例2:若紫外线消毒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卸下检修时,则可通过控制台6自动控制或手动方式关闭第二阀门11与第三阀门12,开启第一阀门7后,通过第一法兰8、第二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外与次氯酸钠联合的新型消毒装置,由主输水管道(4)、次氯酸钠储罐(2)、紫外线消毒器(5)、控制台(6)、底座(13)和次氯酸钠计量泵(14)组成,其特征在于:主输水管道(4)一端为进水口(1),另一端为出水口(3),其内设有第一阀门(7),主输出水管靠近进水口(1)一端通过第二阀门(11)和第一法兰(8)与紫外线消毒器(5)相连接,主输水管道(4)靠近出口口一端(3)通过第三阀门(12)和第二法兰(9)与紫外线消毒器(5)相连接;次氯酸钠储罐(2)通过次氯酸钠计量泵(14)、第三法兰(10)和管道连接主输水管道(1);紫外线消毒器(5)内部包含有整流板(18)、平面镜(17)、紫外线灯管(16)和石英管套(15),石英管套(15)套于紫外线灯管(16)外,整流板(18)与紫外线消毒器(5)边界吻合,平面镜(17)与紫外线消毒器(5)的外部套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雷吴德礼宋世琨秦晓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上海赛一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