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537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绳结构,包括电缆本体,还包括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所述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重力锚连接;所述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定位绳为凯夫拉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作业领域,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实现深海作业的精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作业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缆绳结构,包括电缆本体,还包括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所述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重力锚连接;所述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定位绳为凯夫拉绳;本技术可应用于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作业领域,应用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实现深海作业的精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作业精度。【专利说明】一种缆绳结构
本技术涉及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作业领域,尤其是一种缆绳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施工作业过程中,电缆铺放精度是作业的先决条件,通常电缆的精度要求为横向DC12.5m,纵向DA12.5m。当前国内外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施工中电缆的精度控制采用预判手段对电缆进行自由落体式铺放,人为调节船行进路径的DC及提前量DA来补偿潮汐、洋流等影响,从而把电缆的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当前的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浅海区域(深度为50m的海域),上述浅海区域中采用人为调节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精度控制效果。 然而随着水深的增加,深海(深度为10m以上的海域)区域海况愈显复杂,许多海域存在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等诸多因素,传统的预判自由落体式铺放方式越来越无法将电缆的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从而至使施工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缆绳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实现深海作业的精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作业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缆绳结构,包括电缆本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所述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重力锚连接; 所述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 其中,所述定位绳为凯夫拉绳。 上述缆绳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连接件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环状本体和第二环状本体,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具有缺口,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在所述缺口处的端部均设置有尖状边缘结构,两侧相对的尖状边缘结构构成所述缺口; 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第二环状本体通过所述缺口的相互插入实现连接。 上述缆绳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一环状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电缆本体上,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设置有缠绕胶带;所述第二环状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绳上,所述第二环状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为捆绑连接; 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第二环状本体之间的连接实现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的连接。 上述缆绳结构,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还包括捆绑绳; 所述捆绑绳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所述捆绑绳的一端与所述电缆本体之间捆绑连接,所述捆绑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状本体之间捆绑连接。 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绳,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牵引绳与重力锚连接;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电缆本体与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通过上述定位绳能够实现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借助定位绳的作用把电缆本体铺设到预定轨迹上,能够实现深海作业的精度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作业精度。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缆绳结构,包括电缆本体5,其中,还包括定位绳,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1,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2和连接绳3,牵引绳2与重力锚I连接;电缆本体5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4,电缆本体5与连接绳3之间通过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4的中间位置。 具体操作中,本技术可首先将带有重力锚I的定位绳抛入深海海底,进而将电缆本体5以此挂接到定位绳上,实现电缆本体5的铺设,电缆本体5能够借助定位绳的作用实现预定轨迹上的铺设。通过在定位绳的端部设置重力锚1,能够有效避免深海区域中多层流、暗流、洋流、不规则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定位绳端部位置的晃动。通过上述定位绳在深海海底的有效投放,以及定位绳在深海海底的位置稳定性;能够有效保证挂接在定位绳上面的电缆本体5的稳定性。具体操作中,船体设备可对定位绳进行拉拽作业,能够避免直接对电缆本体5进行拉拽作业产生的损害;电缆本体5上设置有精密的检波器4以及其他电子元件,通过直接拉拽定位绳,而不拉拽电缆本体5,能够有效保证电缆本体自身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连接件6可采用如下结构:具体可以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环状本体9和第二环状本体8,第一环状本体9具有缺口,第一环状本体9在缺口处的端部均设置有尖状边缘结构,两侧相对的尖状边缘结构构成缺口 ;第一环状本体9与第二环状本体8通过缺口的相互插入实现连接。上述连接件6可采用钢质材质制作而成。通过上述设置的第一环状本体9和第二环状本体8,能够有效保证电缆本体5与定位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连接快速性;能够有效提高电缆铺设过程的整体效率。 结合图2、图3所示,第一环状本体9固定连接在电缆本体5上,第一环状本体9与电缆本体5之间设置有缠绕胶带;第二环状本体8固定连接在连接绳3上,第二环状本体8与连接绳3之间为捆绑连接;第一环状本体9与第二环状本体8之间的连接实现电缆本体5与连接绳3之间的连接。通过将上述第一环状本体9预装在电缆本体5上,以及将第二环状本体8预装在连接绳3上,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缆铺设过程的整体效率。 如图2所示,优选地,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捆绑绳7 ;捆绑绳7设置在第一环状本体9与电缆本体5之间;捆绑绳7的一端与电缆本体5之间捆绑连接,捆绑绳7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本体9之间捆绑连接。具体操作中,通过设置上述捆绑绳7,能够避免第一环状本体9与电缆本体5之间的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绳结构,包括电缆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绳,所述定位绳的端部连接有重力锚,所述定位绳包括依次连接的牵引绳和连接绳,所述牵引绳与所述重力锚连接;所述电缆本体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检波器,所述电缆本体与所述连接绳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连接位置设置在每相邻两个检波器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定位绳为凯夫拉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东张振波袁全社刘拥军杨爱兵刘东李金生王宏斌王刘博麻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