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吨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407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0吨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组、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轮组,所述曳引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的后置,节省空间;对重装置及轿厢的吊挂比为4:1,采用同等负载能力的曳引机可以提升其对应吨位两倍的重量;实现轿厢的灵活旋转,使得轿门的位置可以转移,以适应建筑物不同楼层的不同层门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0吨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领域的大吨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10吨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业生产中的诸多领域对大吨位货梯的需求日益增多。 但是,大吨位载货电梯的轿厢的底面积较大,载重量很大。 目前,电梯行业中,电梯均采用传统的2:1吊挂结构。相应地,市面上较成熟的曳弓丨机负载能力为8吨,当需要设计更大载重量的电梯时,受到曳引机负载能力的限制,成本偏闻。 同时,现有的无机房电梯大多采用“对重装置及曳引机侧置”的安装方式,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只能满足宽度较大的井道,而当某井道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时候,采用这种安装方式的无机房电梯就不能充分地利用井道面积,更甚者,无法在此井道中安装,造成楼房面积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载重量大的10吨梯,可实现对重装置及曳弓I机的后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10吨梯,可使对重装置及轿厢的吊挂比为4:1。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10吨梯,可实现轿厢的灵活旋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10吨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组、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轮组,所述曳引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对重装置的吊挂比为4:1 ;所述对重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对重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设于对重装置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第一滑轮、对重轮、第二滑轮、曳引轮、转向轮组、轿厢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厢的吊挂比为4:1 ;所述轿厢轮组包括: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第三滑轮、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所述轿厢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设于轿厢底部;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第三滑轮、轿厢轮、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轿厢侧绳头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转向轮及第二转向轮;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及第一转向轮设于轿厢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第二转向轮、第三滑轮及轿厢轮设于轿厢左、右任一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设于轿厢底部,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钢丝绳在所述滑轮组的各轮之间沿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滑动或滚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本体、旋转台座、用于安装轿厢本体的轿厢安装座、用于连接所述旋转台座及轿厢安装座的回转支承;所述旋转台座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机安装座及减速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减速机安装座上安装有减速机;所述电机为所述减速机提供动力,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回转支承转动,所述轿厢安装座在所述回转支承的传动下与所述旋转台座相对回转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厢安装座包括用于固定电梯轿厢的轿厢支撑座、用于固定电梯层门的层门安装架、安装平台,所述轿厢支撑座及层门安装架设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至少设有四个轿厢支撑座,所述轿厢支撑座对称设于所述层门安装架两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层门安装架包括横梁、用于支撑所述横梁的立柱、用于固定电梯层门的连接槽钢,所述连接槽钢设于所述立柱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10吨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向的变频器、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的控制钥匙。 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滑轮组的合理安装,有效地实现钢丝绳的平滑转向,其中,通过轿厢轮可将钢丝绳导向轿厢一侧,再通过第一转向轮及第二转向轮将钢丝绳导入曳引轮,即可使对重装置及曳引机的后置,实现了在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井道安装无机房电梯,而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更大宽度的水泥对重块,减少钢板或铸铁对重块的使用,节约成本。 同时,使对重装置及轿厢的吊挂比为4:1,改变了传统的2:1吊挂结构,使采用同等负载能力的曳引机可以提升其对应吨位两倍的重量,使曳引机成本下降。 另外,将轿厢稳定地固定于安装平台上,电机为减速机提供动力,减速机驱动回转支承转动,在回转支承的传动作用下,轿厢安装座与旋转台座产生相对回转运动,从而使得轿厢安装座及轿厢可以360°旋转,以适应建筑物不同楼层的不同层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10吨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10吨梯中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10吨梯中层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10吨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10吨梯包括:对重装置 1、曳引机2、轿厢3、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I与轿厢3之间通过曳引机2、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4及轿厢侧绳头组件5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I的对重轮组、与曳引机2相对应的曳引轮6、用于牵引轿厢3的轿厢轮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轮组,所述曳引轮6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6、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向轮组的转向作用下,实现了对重装置I及曳引机2的后置。工作时,所述钢丝绳连接对重侧绳头组件4,依次绕经对重轮组、曳引轮6、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连接轿厢侧绳头组件5,使轿厢3在曳引机2、滑轮组及钢丝绳的作用下,沿井道上下来回运动,实现了在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井道安装无机房电梯,而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更大宽度的水泥对重块,减少钢板或铸铁对重块的使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所述对重装置I的吊挂比为4:1 ;所述对重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I的对重轮7、第一滑轮8、第二滑轮9,所述对重轮7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滑轮8及第二滑轮9设于对重装置I上。 工作时,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4、第一滑轮8、对重轮7、第二滑轮 9、曳引轮6、转向轮组、轿厢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5,实现轿厢3在井道内的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轿厢的吊挂比为4:1 ;所述轿厢轮组包括:用于牵引轿厢3的轿厢轮 10、第三滑轮11、第一轿底轮12及第二轿底轮13,所述轿厢轮10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轿底轮12及第二轿底轮13设于轿厢3底部。 工作时,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4、对重轮组(即第一滑轮8、对重轮7、第二滑轮9)、曳引轮6、转向轮组、第三滑轮11、轿厢轮10、第一轿底轮12及第二轿底轮13、轿厢侧绳头组件5,实现轿厢3在井道内的升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重装置I和轿厢3均采用4:1吊挂结构,改变了传统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10吨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10吨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组、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轮组,所述曳引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0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10吨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 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组、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组、用于实现转向的转向轮组,所述曳引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及轿厢轮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装置的吊挂比为4:1; 所述对重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所述对重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滑轮及第二滑轮设于对重装置上; 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第一滑轮、对重轮、第二滑轮、曳引轮、转向轮组、轿厢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0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的吊挂比为4:1; 所述轿厢轮组包括: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厢轮、第三滑轮、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所述轿厢轮设于轿厢的井道壁上,所述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设于轿厢底部; 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组、曳引轮、转向轮组、第三滑轮、轿厢轮、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轿厢侧绳头组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10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组包括第一转向轮及第二转向轮; 所述对重轮组、曳引轮及第一转向轮设于轿厢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形成第一平面; 所述第二转向轮、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不止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