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716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整体呈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的板片状;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一侧面相对,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贴合;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连接单元,呈第二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二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相对,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贴合;第一侧面位于相应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的相对侧;第一壳体位于相应本体的第二壳体的相对侧。通过改进两个本体之间的连接构件,可较为流畅的进行打开或者闭合操作,同时符合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连接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整体呈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的板片状;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一侧面相对,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贴合;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连接单元,呈第二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二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相对,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与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贴合;第一侧面位于相应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的相对侧;第一壳体位于相应本体的第二壳体的相对侧。通过改进两个本体之间的连接构件,可较为流畅的进行打开或者闭合操作,同时符合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连接构件。【专利说明】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由两个本体构成的电子设备及其本体连接构件。
技术介绍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应用需求的逐步提高,小型化、集成化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相比于键盘输入方式,触摸输入方式以其较好的操作性能和用户感受在电子产品上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基于触摸输入技术的发展,在笔记本电脑的优化设计中出现了兼顾触摸使用和传统键盘输入的两种使用方式,各主流厂商均推出了不同设计理念的可在触摸输入和键盘输入两种使用模式之间切换的笔记本电脑。也就是说,具有这两种使用模式的电脑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产品设计趋势。 该类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为触摸屏,且其显示屏通过双轴铰链与基座连接,使得显示屏可以绕基座360°旋转,从而可根据需要由键盘输入的笔记本电脑使用模式转换为触摸输入的平板电脑。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实现了超薄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跨界融合,操作简单便捷,即使是飞机机舱内这样的狭小空间也能轻松享受快乐时光。 然而,现有的双轴铰链连接构件由并行排布的两个铰轴构成,打开或者闭合操作时,其中一个轴从0°到180°的转动过程中,另一个轴是无法运动的;即,一个轴完全打开或闭合时,第二个轴才可以转动。由此使得打开或者闭合过程中存在一个轨迹突变,直接影响操作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此外,超轻超薄设计逐渐成为电子设备的设计趋势,受其并行设置双轴的结构限制,该连接构件占用空间无法得以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整机外形尺寸布置。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平板电脑与基座的连接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打开闭合操作的流畅性,符合超轻超薄设计的设计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改进两个本体之间的连接构件,可较为流畅的进行打开或者闭合操作,同时符合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连接构件。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通过连接构件相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整体呈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的板片状;其中: 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贴合;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二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二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贴合; 所述第一侧面位于相应连接端的所述第二侧面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相应本体的第二壳体的相对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连接子单元; 第一连接子单元包括依次形成转动配合副的第一转动件、中间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端; 第二连接子单元包括形成转动配合副的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中间转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转动件分别与所述中间转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件铰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叠加单元,所述叠加单元包括: 第一叠加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所述第一叠加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形成转动配合副,并与旁侧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相邻转动件分别铰接; 第二叠加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中,第二叠加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形成转动配合副,并与旁侧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铰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配合副形成于两个转动件外周表面的啮合齿。 优选地,所述转动配合副形成于两个转动件外周圆弧摩擦面。 优选地,所述铰接采用铰接轴插装于相应的转动件中形成。 优选地,所述铰接轴与各转动件之间均为过渡配合。 优选地,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各转动件之间具有预紧力。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单元,各连接单元的相同转动件之间的铰接采用同一所述铰接轴形成。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整体呈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的板片状;其中: 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贴合;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二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二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贴合; 所述第一侧面位于相应连接端的所述第二侧面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相应本体的第二壳体的相对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并行设置的两个连接子单元; 第一连接子单元包括依次形成转动配合副的第一转动件、中间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端; 第二连接子单元包括形成转动配合副的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中间转动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转动件分别与所述中间转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转动件铰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叠加单元,所述叠加单元包括: 第一叠加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所述第一叠加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形成转动配合副,并与旁侧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的相邻转动件分别铰接; 第二叠加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中,第二叠加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形成转动配合副,并与旁侧所述第一连接子单元中的相邻转动件分别铰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配合副形成于两个转动件外周表面的啮合齿。 优选地,所述铰接采用铰接轴插装于相应的转动件中形成。 优选地,所述铰接轴与各转动件之间均为过渡配合;和/或,沿所述铰接轴的轴向,各转动件之间具有预紧力。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单元,各连接单元的相同转动件之间的铰接采用同一所述铰接轴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提供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的连接构件,其整体呈可折弯的板片状,且该连接单元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之间。实际使用时,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此状态下,电子设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过连接构件相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整体呈可折弯切换于两个工作姿态的板片状;其中:位于第一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一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一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壳体贴合;位于第二工作姿态的所述连接单元,呈第二折弯状且其第一连接端的第二侧面与其第二连接端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壳体贴合;所述第一侧面位于相应连接端的所述第二侧面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壳体位于相应本体的第二壳体的相对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