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塔体顶部设有入水管,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塔体净水出口;所述的入水管的管道上顺序安装有水泵及止回阀,入水管的末端连接位于塔体内部的中心净化管顶部,中心净化管的底部连接位于塔体外部的排污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在排污的同时通过塔内的高压净水对滤芯由外到内进行反冲洗,并结合了入水时原水从上至下正冲洗滤芯,正反高压高频率冲洗使中心过滤管能反复长期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塔体顶部设有入水管,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塔体净水出口;所述的入水管的管道上顺序安装有水泵及止回阀,入水管的末端连接位于塔体内部的中心净化管顶部,中心净化管的底部连接位于塔体外部的排污管。本技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在排污的同时通过塔内的高压净水对滤芯由外到内进行反冲洗,并结合了入水时原水从上至下正冲洗滤芯,正反高压高频率冲洗使中心过滤管能反复长期使用。【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
技术介绍
CN2456807公布了 “一种逆透式水塔过滤装置”,其产品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此装置未说明如何控制装置启停信号及启停方式,因而会导致进水管不断入水,通气盖帽和排气阀将会不断溢水出来。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导致长时间无控制运行从而堵塞滤芯。 二是此装置在净水端设计的排气阀,当净水排出时,排气阀将直接吸入未经过滤的空气、尘埃、各类污染及水塔长时间搁置外面产生的细菌,甚至昆虫类等杂质使塔内净水产生二次污染。使净水变得不纯净,现实中最常见的就是未密封水塔产生的霉菌,苔藻等常见污染源。 三是此装置的反冲洗效果非常的局限,甚至无法达到将滤芯冲洗干净的效果。此装置的冲洗必须等待塔内的水位达到两圈出水孔的位置方可冲洗,其反冲洗因为塔内无压力根本无法实现反冲洗效果。冲洗流速也相当的慢,不能实现有效反冲洗。因此长时间使用此装置将会导致滤芯堵塞,直至滤芯报废。这是净水装置的最大弊端。 四是此装置的滤芯更换难度高,使用成本高,甚至无法更换滤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塔体顶部设有入水管,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塔体净水出口 ;所述的入水管的管道上顺序安装有水泵及止回阀,入水管的末端连接位于塔体内部的中心净化管顶部,中心净化管的底部连接位于塔体外部的排污管。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中心净化管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中心净化管一层滤管,外层为中心净化管二层滤膜。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塔体上设有压力表开关及压力安全阀。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塔体表层覆盖有塔体保温层。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水泵为潜水泵或吸水泵或手摇水泵或船用泵。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塔体净水出口上安装有二次净化装置,所述的二次净化装置为超滤机或RO反渗透机或滤料过滤系统。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滤料过滤系统包括滤料罐,滤料罐顶部设有螺纹封头,罐内填充有滤料,过滤罐底部与塔体净水出口的连接处设有滤料隔离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中心净化管底部插装于塔体底部的底座套管内,中心净化管的头部通过内外丝接头装于位于塔体顶部的塔顶内螺纹口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中心净化管底部与塔体之间、内外丝接头与塔体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垫圈。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中心净化管与内外丝接头之间填充有粘合剂。 本技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在排污的同时通过塔内的高压净水对(滤芯)中心净化管由外到内进行反冲洗,并结合了入水时原水从上至下正冲洗(滤芯)中心净化管,正反高压高频率冲洗使中心净化管能反复长期使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心净化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中心净化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中心净化管的反冲洗示意图; 图中,入水管1、压力表开关2、止回阀3、压力安全阀4、中心净化管一层滤管5、中心净化管二层滤膜6、塔体保温层7、塔体8、排污管9、塔体净水出口 10、滤料隔离网11、滤料12、滤料罐13、螺纹封头15、二次净化装置17、水泵19、内外丝接头21、密封垫圈22、粘合剂23、底座套管24、吸气孔30、塔顶内螺纹口 3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塔体8顶部设有入水管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塔体净水出口 10 ;所述的入水管I的管道上顺序安装有水泵19及止回阀3,入水管I的末端连接位于塔体8内部的中心净化管顶部,中心净化管的底部连接位于塔体8外部的排污管9,所述的中心净化管为内外双层结构,内层为中心净化管一层滤管5,外层为中心净化管二层滤膜6。所述的塔体8上设有压力表开关2及压力安全阀4。所述的塔体8表层覆盖有塔体保温层7。 中心净化管一层滤管5采用碳化硅或刚玉等粉末滤材通过高温烧结而成的微孔滤芯。中心净化管二层滤膜6采用在微孔滤芯外表上喷上氧化铝粉末与酒精的搅拌液并烧制而成的氧化铝精细微孔滤膜。 水泵注水进入水端I通过止回阀3进到中心管净化内,中心管净化管径内由水泵产生的高压水将通过中心管净化管内壁一层粗级Ium过滤,外壁二层0.02um精细过滤,从而将净水过滤渗透至塔内。 当塔内的水位上升,压力随即上升,(压力表开关上下限启停为可调节设置)达到压力表开关上限压力,开关将控制水泵停止工作。塔内的水在止回阀的阻止下,不能返回入水端1,从而保持了塔内的高压。 当塔内的水通过浓缩污水出口 9或者塔体净水出口 10放出水时,塔内水位将下降,塔内压力也随即下降,达到压力表开关下限压力,开关将控制水泵启动开始工作。 如此往复实现此装置正常的运行和启停。实现智能化工作,无须人工手动开关。其操作非常简单实用。 如此设置实现了水塔内水质分离,实现了原水的高效低能耗净化处理,让水质变得更加清澈洁净,为后级增加的净化装置起到了非常好的预处理效果。在优质原水地区通过该装置净化后可达到直饮水的标准。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中心净化管底部插装于塔体8底部的底座套管24内,中心净化管的头部通过内外丝接头21装于位于塔体顶部的塔顶内螺纹口 31上,中心净化管底部与塔体8之间、内外丝接头21与塔体8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垫圈22,中心净化管与内外丝接头21之间填充有粘合剂23。在内外丝接头21内径里涂上树脂粘合剂23,将中心净化管上端插入内外丝接头21内径里,使中心净化管上端与内外丝接头21通过树脂粘合剂23固定密封粘合。在底座套管24管内放置密封垫圈22,将中心净化管的下端对准塔底座套管24,将粘合好中心净化管的内外丝接头21拧入在塔顶内螺纹口 31,使中心净化管底部与塔底底座的密封垫圈22压紧密封。拆卸或者更换中心净化管的时候,只需将内外丝接头21拧出,即可将中心净化管取出来,然后更换或保养中心净化管的时候,只需将内外丝接头21和中心净化管拧出即可。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当部分地区的水质需要特殊处理的时候,所述的塔体净水出口 10上安装有二次净化装置17,所述的二次净化装置17为滤料过滤系统,所述的滤料过滤系统包括滤料罐13,、滤料隔离网11,滤料罐13顶部设有螺纹封头15,罐内填充有滤料12,过滤罐底部与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增压净化水塔,其特征在于:塔体(8)顶部设有入水管(1),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塔体净水出口(10);所述的入水管(1)的管道上顺序安装有水泵(19)及止回阀(3),入水管(1)的末端连接位于塔体(8)内部的中心净化管顶部,中心净化管的底部连接位于塔体(8)外部的排污管(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