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233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两表面皆为非球面。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距。当满足特定条件,有利于影像系统透镜组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影像系统透镜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PC)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已知的光学系统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系统。目前虽然有进一步发展五片式光学系统,但其于视角扩大的同时却容易造成影像的歪曲,由于其缺乏适当的面形配置以修正歪曲,使得成像品质无法有效维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通过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适当的屈折力配置,可有效提升影像系统透镜组的视角,并利用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的面形校正大视角所产生的歪曲,进而使影像系统透镜组达到兼具小型化及大视角的优势。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距,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TL/R2<3.0。依据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影像系统透镜组的成像面。依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距。当TL/R2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维持小型化并扩大视角。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以及图19绘示依照图1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第四透镜物侧表面参数Sag41的示意图。【符号说明】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成像面: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电子感光元件: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f: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Fno:影像系统透镜组的光圈值HFOV:影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V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4: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T1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SL: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Sag41:第四透镜物侧表面在光轴上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CT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R2: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4: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6: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OV:影像系统透镜组的最大视角ImgH: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影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TL/R2<3.0。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23 TW 1021263021.一种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影像系统透镜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五片,且所述透镜中任两相邻者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该影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TL/R2<3.0;-1.0<(R3+R4)/(R3-R4)<0.5;以及(T12+T23+T34+T45)/f<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成像面,其中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感测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TL/ImgH<2.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间,其中该光圈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0.8<SL/TL<1.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1.5<V2/V4<3.0。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其满足下列条件:-6.0<(R6+R7)/(R6-R7)<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陈纬彧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