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韬专利>正文

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109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开关、整流器、晶闸管、负载灯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白天光线较暗的走道或楼梯等场合,当有人进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负载灯泡自动点亮,当人离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负载灯泡在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若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持续活动,则负载灯炮长亮不熄,并具有灵敏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和功耗低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降低了制作成本,具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开关、整流器、晶闸管、负载灯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本技术能够适用于白天光线较暗的走道或楼梯等场合,当有人进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负载灯泡自动点亮,当人离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负载灯泡在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若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持续活动,则负载灯炮长亮不熄,并具有灵敏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和功耗低的特点,同时,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降低了制作成本,具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专利说明】—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行业的各类产品都逐渐趋于智能化和人性化,在电子照明行业中,声控照明、声光控照明和热释电红外感应照明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其中,热释电红外感应照明被广泛的用于厕所、走廊、楼梯等有人员走动的地方,当有人员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时,其控制的照明灯立即点亮,当人员离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后,照明灯会在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通过对人体的感应来控制电路的开关,可以起到节能作用,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但是现有的热释电红外感应照明电路大多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不利于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开关、整流器、晶闸管、负载灯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整流器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灯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晶闸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负极、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灯泡的第二端与所述晶闸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闸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极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为型号RPD-18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能够适用于白天光线较暗的走道或楼梯等场合,当有人进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负载灯泡自动点亮,当人离开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负载灯泡在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若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持续活动,则负载灯炮长亮不熄,并具有灵敏度高、工作性能稳定和功耗低的特点,同时,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降低了制作成本,具有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开关S、整流器Q、晶闸管SCR、负载灯泡H、二极管D、稳压二极管ZD、三极管VT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整流器Q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整流器Q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开关S的第一端连接,开关S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整流器Q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和负载灯炮H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器Q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晶闸管SCR的负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的负极、电容C的第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的正极连接,负载灯泡H的第二端与晶闸管SCR的正极连接,晶闸管SCR的控制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同时与二极管D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D的负极、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的正极和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红外热释电传感器RD的输出端连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为型号RPD-18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交流电源经整流器Q整流后,再经第一电阻Rl降压、稳压二极管ZD稳压与电容C滤波输出直流低压,该直流低压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供电,当有人进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的探测范围时,其输出端输出下拉灌电流,三极管VT导通,晶闸管SCR获得正向触发电流而导通,负载灯炮H点亮;只要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持续活动,负载灯泡H会长亮不熄,人离去后,负载灯泡H延迟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本技术能够全天候工作,特别适宜白天需要开灯的走道或楼梯等场合使用。 本技术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 第一电阻Rl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四电阻R4为2k Ω、开关S为单刀开关、整流器Q为12V、晶闸管SCR为型号MCR100-6的晶闸管、负载灯泡H为3W、二极管D为型号IN4001的二极管、稳压二极管ZD为6V、三极管VT为PNP型三极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D为型号D204B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开关、整流器、晶闸管、负载灯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整流器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灯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晶闸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负极、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灯泡的第二端与所述晶闸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闸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极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释电红外感应自动照明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开关、整流器、晶闸管、负载灯泡、二极管、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整流器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负载灯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晶闸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负极、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负载灯泡的第二端与所述晶闸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晶闸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极和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韬
申请(专利权)人:王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