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131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所述防滑坡道包括在旋转下行的混凝土材料坡面上由上到下沿径向设置的多组钢筋条,所述每组钢筋条由多个钢筋条间隔布设而成,所述每两个相邻的钢筋条之间同方向设置有径向橡胶条,所述相邻两组钢筋条之间沿其切线方向并列设置有多列切向橡胶条,所述径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径向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离,切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切向方向上相邻两组钢筋条的距离。其防滑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产生侧滑,且便于排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所述防滑坡道包括在旋转下行的混凝土材料坡面上由上到下沿径向设置的多组钢筋条,所述每组钢筋条由多个钢筋条间隔布设而成,所述每两个相邻的钢筋条之间同方向设置有径向橡胶条,所述相邻两组钢筋条之间沿其切线方向并列设置有多列切向橡胶条,所述径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径向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离,切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切向方向上相邻两组钢筋条的距离。其防滑效果良好,可有效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产生侧滑,且便于排水。【专利说明】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
本技术属于路面防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
技术介绍
人行过街天桥作为立体的过街设施正大量的建设。它不仅提高了行人过街的效率 和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对城市干道交通流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城市主干道机动车通行能力。 部分天桥下坡段设计成坡道式以利于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常用设计方法往往在规划时较 少考虑桥面的防滑设置,导致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大问题。 城市坡道式人行天桥由于存在一定的坡度,加之在新建时并未对桥面进行防滑处 理,导致桥面的附着系数比较低下,尤其是在雨雪天气下,一些无顶棚坡道式人行天桥的桥 面附着系数下降到〇. 15以下,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身体很难保持平衡, 极易产生溜滑现象,因此这种现象亟需改善。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防滑材料比选。刘茂春(1998)在专利号为 CN98218131. 0的技术专利中对楼梯的踏步进行了改善,设计出了由嵌条和镶条组成的 镶嵌式楼梯踏步防滑条。李祥峰(2005)在专利号为CN200510044759. 0的专利技术中提出了 楼梯踏步防滑胶(含有金刚砂的环氧树脂类胶黏剂,可在常温下固化),不破坏楼梯表面基 材,适用于经常接触水的地下或斜面等特殊环境。刘光华(2004)在"人行天桥防滑面层材 料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人行天桥的防滑面层。现有研究主要针 对于单方面的防滑材料和梯道踏步的研究,对于坡道式天桥的防滑形式却很少涉及。因此, 研究坡道式天桥下坡段的防滑改善设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现有部分城市坡道式人行天桥在新建时会在桥面设置两条钢筋条步行带,两步 行带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非机动车在行走时往往选择两步行带的中间位置,钢筋条的摩 擦作用并未对非机动车产生阻碍作用,非机动车的速度加大,反之,由于钢筋条对行人的作 用,行人的步行速度显著降低,导致两者的相对速度较大,非机动车在高密度的行人中穿 行,对行人和自身的安全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另一方面,由于钢筋条的存在,行人在低照 度环境下由于看不清桥面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产生踢脚的现象。除此,也有通过在混凝土坡 道表面设置交错排列的环形凹槽,实现防滑目的,但此种方法防滑效果有限,且雨雪天气过 后,坡面上的积水难以排出。因此,有必要对桥面的铺设装置进行处理,提高低照度环境下 坡路线的视认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通 过在旋转下行的人行天桥防滑坡道的混凝土材料坡面上,设置钢筋条和橡胶条,使坡道达 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它包括在旋转下行的混凝土材料坡面上由上到 下沿径向设置的多组钢筋条,所述每组钢筋条由多个钢筋条间隔布设而成,所述每两个相 邻的钢筋条之间同方向设置有径向橡胶条,所述相邻两组钢筋条之间沿其切线方向并列设 置有多列切向橡胶条,所述径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径向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 离,切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切向方向上相邻两组钢筋条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径向橡胶条和位于每组钢筋条两侧的钢筋条的端部均切向设置有切 向橡胶条,所述的切向橡胶条分别沿径向橡胶条的中间位置和钢筋条的端部向下延伸,与 径向橡胶条和钢筋条相应形成"T"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径向橡胶条的高度和宽度与钢筋条一致,所述切向橡胶条的高度低 于所述钢筋条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多组钢筋条由上至下排列逐渐密集,所述上端的两组钢筋条之间的 切向距离为〇. 20?0. 25米。采用从上至下逐渐加密的方式,可使坡面从上至下摩擦力逐 渐加大,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速度成正相关的关系,而起到很好的防滑和减速效果,防止非 机动车直接冲到人行道上或者交叉口内, 优选地,所述防滑坡道未嵌入钢筋条、径向橡胶条、切向橡胶条处的坡面为打毛混 凝土坡面。其可进一步增大桥面的摩擦力,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行走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单个钢筋条的直径025?032、长度为0. 75米,高度0. 020?0. 027米, 相邻两钢筋条之间的径向间距为〇. 07?0. 10米;所述径向橡胶条的宽度和高度与钢筋条 一致,长度比径向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离小0.01米;所述切向橡胶条宽度为 0. 02?0. 03米,长度比相邻两组钢筋条的切向间距小0. 05?0. 08米,高度0. 015?0. 022 米。 优选地,所述防滑坡道两侧设置护栏,坡道内外两侧的钢筋条与护栏底座的间距 为0· 30?0· 40米。 优选地,所述的单个钢筋条中间涂抹黄色热熔型反光涂料,两侧涂抹黑色热熔型 反光材料,涂抹黄色热熔型反光涂料的钢筋条长度大于两侧涂抹黑色热熔型反光材料的长 度;所述切向橡胶条和径向橡胶条分别由上到下交替涂抹红色热熔型反光涂料和白色热熔 型反光涂料;所述护栏的底座涂抹红白相间的热熔型反光涂料,其长度与切向方向上相邻 的两个径向钢筋条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防滑坡道各部件涂抹一定色彩的热熔型反光涂 料,构成多色彩警觉信息流,可增强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夜晚对周围信息的视认性,并提醒其 行走在步行带的中间位置,避免对相邻行人干扰,防止行人被钢筋条绊倒,保证其行走安全 性。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钢筋条、径向橡胶条和切向橡胶条,径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径向方向 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离,切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切向方向上相邻两组钢筋条的距 离,形成非闭合网络式防滑设施,便于排水,增大桥面附着系数,有效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 产生侧滑。 2)钢筋条沿坡面采用从上至下逐渐加密的形式,有助于增大行人和非机动车与桥 面的摩擦力,防止产生滑倒现象,非机动和行人沿着桥面向下,速度逐渐增大,采用逐渐加 密的形式,正好有助于非动车减速,防止其直接冲到人行道上或者交叉口内;两侧的橡胶条 能够很好的防止车辆产生横向偏移。 3)防滑坡道各部件通过涂抹一定色彩的热熔型反光涂料,构成多色彩警觉信息 流,一方面可以提高天桥在低照度环境下的视认性,提高了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低照度环境 下对天桥桥面及周围信息的视认和感知,全面的提高了行走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非机 动车来说,可以达到主观控速的目的。此外,在钢筋条上涂抹两种不同颜色的热熔型反光涂 料,黄色长度大于黑色长度,夜晚情况下,可以提醒行人和非机动车行走在步行带的中间位 置,避免对相邻行人干扰,防止行人被钢筋条绊倒。可实现天桥排水、防滑、美观的协调统 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坡道式人行天桥下坡段防滑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坡道包括在旋转下行的混凝土材料坡面上由上到下沿径向设置的多组钢筋条,所述每组钢筋条由多个钢筋条间隔布设而成,所述每两个相邻的钢筋条之间同方向设置有径向橡胶条,所述相邻两组钢筋条之间沿其切线方向并列设置有多列切向橡胶条,所述径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径向方向上相邻两个钢筋条之间的距离,切向橡胶条的长度小于切向方向上相邻两组钢筋条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刚魏培荣殷路伟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