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走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024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控制台包括支撑架、水平工作台面、墙板框架,支撑架具有水平顶部、水平底部和一对竖向侧壁,水平顶部上形成有走线槽,水平底部和该对竖向侧壁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第一走线通道和走线槽之间相互连通;墙板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一对竖向基座,该对竖向基座间隔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的上表面上,框架本体通过该对竖向基座横向定位于水平工作台面的上方;框架本体和该对竖向基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走线通道,该第二走线通道皆与走线槽相连通;该控制台走线结构不仅避免了第一、二走线通道及走线槽内出现死角,使走线时非常方便顺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还有效地实现了强弱电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控制台包括支撑架、水平工作台面、墙板框架,支撑架具有水平顶部、水平底部和一对竖向侧壁,水平顶部上形成有走线槽,水平底部和该对竖向侧壁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第一走线通道和走线槽之间相互连通;墙板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一对竖向基座,该对竖向基座间隔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的上表面上,框架本体通过该对竖向基座横向定位于水平工作台面的上方;框架本体和该对竖向基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走线通道,该第二走线通道皆与走线槽相连通;该控制台走线结构不仅避免了第一、二走线通道及走线槽内出现死角,使走线时非常方便顺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还有效地实现了强弱电分离。【专利说明】制台走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控制台
,具体提供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工业控制、通讯广播、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力调度等行业的专用控制台大多都体积较大,线缆较多、较长;为了便于布置线缆,通常都会在控制台上设置有走线槽。 但现有的走线槽结构较为简单,一方面不能实现强弱电分离,另一方面还使线缆大都裸露于外面,不仅使布线比较紊乱、难以梳理;还容易造成线缆损坏、老化,影响控制台的安全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该走线结构不仅走线顺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有效地实现了强弱电分离,走线灵活、合理;还使控制台整体外形整洁大方,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控制台的安全使用性能。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控制台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侧上的水平工作台面、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上并用以承载显示屏安装支架的墙板框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呈上下布置的水平顶部和水平底部、以及一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水平顶部和水平底部之间的竖向侧壁,其中,所述水平顶部上形成有一供线缆穿设的走线槽,所述水平底部和该对竖向侧壁的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供线缆穿设的第一走线通道,且该第一走线通道和所述走线槽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墙板框架包括呈长条状的框架本体和一对竖向基座,该对竖向基座间隔设置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上表面上,且所述框架本体通过该对竖向基座横向定位于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上方;另所述框架本体和该对竖向基座的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供线缆穿设且相互连通的第二走线通道,且该第二走线通道还皆与所述走线槽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走线槽具有一开口向上的上侧开口,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盖合于所述走线槽的上侧开口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走线槽内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座,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下表面与该多个连接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底部由底座和上盖组成,所述底座和上盖均包括有一为U型槽体结构的本体,所述上盖的本体扣合到所述底座的本体上,并构成所述水平底部的第一走线通道; 该对侧壁均为内部形成有空腔的中空结构,且该对侧壁的内部空腔为该对侧壁的第一走线通道。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对侧壁均为倾斜状,且该对倾斜状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另该对侧壁上还均设置有拉门,所述拉门能够打开和闭合所述侧壁的内部空腔。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本体由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组成,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呈上下平行布置并连接为一体; 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本体的前侧面上定位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本体长度方向的上滑槽和下滑槽,所述上滑槽和下滑槽呈上下平行设置并均开口朝前,且所述上滑槽和下滑槽还一起与该显示屏安装支架相配合滑动定位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为内部形成有空腔的长条状腔体,且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腔为所述框架本体的第二走线通道。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竖向基座各分别由基座本体和侧盖组成,所述基座本体竖向设置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上表面上,且同时所述基座本体还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侧盖为横截面呈U型的槽体结构,所述侧盖与所述基座本体相对合并形成一中空腔体,该中空腔体为所述竖向基座的第二走线通道; 另每一所述竖向基座的第二走线通道还分别与所述框架本体的第二走线通道及所述走线槽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前侧面上还间隔开设有多个贯通的条形通孔,另设置有多个挡片,该多个挡片与该多个条形通孔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挡片能够打开和闭合所述与其相对应的条形通孔。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多个挡片皆内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腔中,且同时该多个挡片还皆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腔构成相配合滑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多个挡片皆内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腔中,且同时该多个挡片的上侧还皆对应铰接于所述第二本体内侧壁上并靠近于该多个条形通孔的位置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控制台走线结构相比,一方面,该控制台走线结构的第一、二走线通道及走线槽相互连通,不仅避免了第一、二走线通道及走线槽内出现死角,使走线时非常方便顺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还有效地实现了强弱电分离,理线灵活、合理;另一方面,该控制台走线结构将线缆都安装在第一、二走线通道及走线槽中,不仅使控制台整体外形整洁大方,而且还减少了线缆的老化及损坏,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控制台的安全使用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控制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控制台的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所述控制台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述竖向基座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所述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所述支撑架的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8为本技术所述支撑架的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9为本技术所述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所述墙板框架与水平工作台面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 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1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1中所述竖向基座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I——支撑架10——水平顶部 11一一水平底部12—一竖向侧壁 13——走线槽14——第一走线通道 120——拉门130——连接座 2——水平工作台面 3——墙板框架 30——框架本体31——竖向基座 32——第二走线通道 33——挡片 301--第一本体302--第一■本体 310——基座本体311——侧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控制台包括支撑架 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侧上的水平工作台面2、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上并用以承载显示屏安装支架的墙板框架3,所述支撑架I具有呈上下布置的水平顶部10和水平底部 I1、以及一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水平顶部和水平底部之间的竖向侧壁12,其中,所述水平顶部10上形成有一供线缆穿设的走线槽13,所述水平底部11和该对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台走线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控制台包括支撑架(1)、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侧上的水平工作台面(2)、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上并用以承载显示屏安装支架的墙板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具有呈上下布置的水平顶部(10)和水平底部(11)、以及一对平行设置于所述水平顶部和水平底部之间的竖向侧壁(12),其中,所述水平顶部(10)上形成有一供线缆穿设的走线槽(13),所述水平底部(11)和该对竖向侧壁(12)的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供线缆穿设的第一走线通道(14),且该第一走线通道(14)和所述走线槽(1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墙板框架(3)包括呈长条状的框架本体(30)和一对竖向基座(31),该对竖向基座(31)间隔设置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2)的上表面上,且所述框架本体(30)通过该对竖向基座(31)横向定位于所述水平工作台面(2)的上方;另所述框架本体(30)和该对竖向基座(31)的内部皆分别设置有供线缆穿设且相互连通的第二走线通道(32),且该第二走线通道(32)还皆与所述走线槽(1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桂平侍扣住张强丁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宜闻斯控制台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