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专利>正文

微创牵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970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牵拉棒,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杆体和卡头,卡头通过卡接机构与杆体下端连接;杆体上端为圆滑的曲面,杆体内设有两个以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通孔以杆体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通孔上端延伸至杆体外侧且与杆体偏上部分外周外露的斜向凹槽贯通;卡头上端面固定两根以上的钢丝,钢丝分别穿过所述杆体的通孔且上端沿着凹槽伸出杆体外,能将杆体上端缠绕的纱布卡紧;杆体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纱布包裹在杆体上段,钢丝插在杆体通孔,卡头向与杆体推进的同时,钢丝的上端则沿着通孔、凹槽伸出杆体外,在两根钢丝的夹持下将纱布牢牢固定住。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组织牵拉,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牵拉棒,涉及医疗手术器械
,包括杆体和卡头,卡头通过卡接机构与杆体下端连接;杆体上端为圆滑的曲面,杆体内设有两个以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通孔以杆体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通孔上端延伸至杆体外侧且与杆体偏上部分外周外露的斜向凹槽贯通;卡头上端面固定两根以上的钢丝,钢丝分别穿过所述杆体的通孔且上端沿着凹槽伸出杆体外,能将杆体上端缠绕的纱布卡紧;杆体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纱布包裹在杆体上段,钢丝插在杆体通孔,卡头向与杆体推进的同时,钢丝的上端则沿着通孔、凹槽伸出杆体外,在两根钢丝的夹持下将纱布牢牢固定住。利用本技术方便组织牵拉,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程度。【专利说明】微创牵拉棒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外科手术过程中,器官等身体组织可能阻挡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需要触及的区域。传统上外科手术使用拉钩,根据不同手术采用不同形态的拉钩作为牵开器,使手术部位显露良好。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拉钩显然不适合诸如腔镜或内窥镜式手术的微创手术。 腔镜手术即是外科医师通过从小切口插入细小的光源、摄像机后传输出的监视器图像来引导操作外科器械实施的微创手术。由于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拉钩不方便进入切口,有的甚至是无法进入手术切口,因而术者(实施手术的人)通常使用有光滑头部的金属杆体深入切口内部将组织拨开,但体内的组织都较为光滑,很难将其拨开。因此,术者会在金属杆体与组织之间加入一层纱布,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组织不容易滑落。但在腔镜手术中,手术切口太小,无法方便的递送纱布至牵拉部位,且当需要牵拉的组织较切口很深时,更是难以实现纱布的递送,从而使得手术视野不清晰,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纱布不易滑脱、方便对切口深处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牵拉的微创牵拉棒,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程度,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操作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微创牵拉棒,包括杆体和卡头,所述卡头通过卡接机构与杆体下端连接;所述杆体上端为圆滑的曲面,所述杆体内设有两个以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以杆体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所述通孔上端延伸至杆体外侧且与杆体偏上部分外周外露的斜向凹槽贯通;所述卡头上端面固定两根以上的钢丝,所述钢丝分别穿过所述杆体的通孔且上端沿着凹槽伸出杆体外,能将杆体上端缠绕的纱布卡紧;所述杆体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孔和斜向凹槽均以杆体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 优选的,所述杆体内通孔为两个,所述钢丝为两根。 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头上端面的两个弹性插接头和杆体下端面的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弹性插接头与杆体下端面的两个卡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杆体上段设有倒锥体,所述倒锥体的顶端为球冠状,所述倒锥体下端与圆柱形的杆体相连,与通孔贯通的斜向凹槽设在所述倒锥体部分。 优选的,所述纱布防脱结构为杆体的上端部外表面上分布的十字形凸起。 优选的,所述杆体上段倒锥体的长度为6cm,所述圆柱形杆体的长度为34cm、直径为5mm,所述钢丝直径为2mm,所述钢丝长度为39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杆体内设沿轴向贯通的通孔,通孔上端与杆体上的倒锥体外周外露的凹槽贯通,将卡头上固定的钢丝穿插在通孔内,将纱布包裹在倒锥体上,利用其外表面上的十字形凸起增大杆体表面与纱布的摩擦力,防止纱布滑脱,将卡头上端面的弹性插接头推至杆体下端面的卡槽内与之卡接牢固,钢丝的上端则会沿着通孔、凹槽伸出杆体外,在两根刚性的钢丝夹持下将纱布牢牢固定在杆体上。利用本技术不仅能应用于常规手术中,还能应用于腔镜手术或较深组织的手术中,可以方便的进入切口,且不与其他手术器械相干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伸进多根牵拉棒以实现对较大组织的牵拉,同时纱布的存在增大了组织与牵拉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能方便且安全的将组织牵拉,以达到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纱布不易滑脱、方便对切口深处的组织或器官进行牵拉的微创牵拉棒,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程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面图; 图4是图1中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中:1-杆体,2-卡头,3-钢丝,4-弹性插接头,5-凸起,6-卡槽,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一5所示的一种微创牵拉棒,包括杆体I和卡头2,所述卡头2通过卡接机构与杆体I下端连接;所述杆体I上端为圆滑的曲面,所述杆体I内设有两个以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上端延伸至杆体I外侧且与杆体I偏上部分外周外露的斜向凹槽7贯通;所述卡头2上端面固定两根以上的钢丝3,所述钢丝3分别穿过所述杆体I的通孔且上端沿着凹槽7伸出杆体I外,能将杆体I上端缠绕的纱布卡紧;所述杆体I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通孔和斜向凹槽7均以杆体I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为了便于制作,所述杆体内通孔为两个,卡头2上的钢丝3为两根。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头2上端面的两个弹性插接头4和杆体I下端面的两个卡槽6,所述两个弹性插接头4与杆体I下端面的两个卡槽6卡接。两个弹性插接头4与杆体I的连接方式与网线水晶接头的插接方式相同,将弹性卡头2的弹性插接头4推入杆体下端的卡槽6内,即可实现二者的连接,同样拆卸也方便。所述卡接机构也可在卡头2上端设固定销,在杆体I下端设与之紧配合的孔来固定卡头2,或二者间采用碰珠结构的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杆体I上段设有倒锥体,所述倒锥体的顶端为球冠状,所述倒锥体下端与圆柱形的杆体I相连,与通孔贯通的斜向凹槽7设在所述倒锥体部分,倒锥体的结构也可避免其上包裹的纱布滑脱。同时为了增大杆体I与纱布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手术过程中纱布从杆体I上脱落,在杆体I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所述纱布防脱结构为杆体(I)上端部的外表面上分布的十字形凸起5,纱布防脱结构也可为网纹面或尖锥状突起。这样就使纱布在杆体I上端固定牢固,同时纱布的存在增大了组织与牵拉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能方便且安全的将组织牵拉,以达到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 为了适应较深层组织的操作,将杆体I上段倒锥体的长度设计为6cm,圆柱形杆体I的长度为34cm、直径为5mm,所述钢丝3直径为2mm,所述钢丝3长度为39cm。杆体I的直径仅为5mm,钢丝3直径为2mm,其内通孔只能为两个,5mm的杆体I直径可以方便的进入切口,且不与其他手术器械相干扰,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伸进多根牵拉棒以实现对较大组织的牵拉。 具体操作时,将纱布包裹在杆体I上的倒锥体外表面,利用其外表面上的十字形凸起5增大杆体I与纱布的摩擦力,防止纱布滑脱,将卡头2上固定的两根钢丝3穿插在杆体I内的两个通孔内,将卡头2上端面的弹性插接头4推至杆体I下端面的卡槽6内与之卡接牢固,钢丝3则会沿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牵拉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和卡头(2),所述卡头(2)通过卡接机构与杆体(1)下端连接;所述杆体(1)上端为圆滑的曲面,所述杆体(1)内设有两个以上的沿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以杆体(1)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均布排列,所述通孔上端延伸至杆体(1)外侧且与杆体(1)偏上部分外周外露的斜向凹槽(7)贯通;所述卡头(2)上端面固定两根以上的钢丝(3),所述钢丝(3)分别穿过所述杆体(1)的通孔且上端沿着凹槽(7)伸出杆体(1)外,能将杆体(1)上端缠绕的纱布卡紧;所述杆体(1)上段还设有纱布防脱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陈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石家庄曼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